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20 SY E 20 备案号:5768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 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Recommende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shore oil and ga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operations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7296-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总体要求 3 4 污染预防 5 废物管理 5.1 管理计划 5.2 隔离 5.3 处置 生态保护 6 6.1 通道与运输 2 6.2 营地建设与工区施工 6.3 作业 6.4 撤出与地表恢复 SY/T 729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敏、梁林佐、刘瑾、袁波、丁毅、徐双庆、范巍、万晓苑、刘安琪、喻干 张旭、宋文娟。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污染预防、废物管理、生态保护等 的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的地震勘探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1~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607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11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 3总体要求 地震勘探作业应全面考虑作业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最大程 度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重点内容包括: 调查工区内是否存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 区、居住区、文化教育区域等环境敏感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作业应优先采取避让或进行地 震采集方法论证,制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作业方案。 根据地震勘探作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按照避免、减缓、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制定与实施生态 保护计划。 全面分析地震勘探作业过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与振动的产生环节,基于减量化 循环与回用、处理、处置的优先顺序制定与实施废物管理计划,采取噪声与振动减缓措施。 4污染预防 4.1激发震源应优先选用可控震源。炸药震源宜选用绿色环保型炸药并控制空炮率。 4.2测量放线作业宜限制测线宽度,测量图上宜标注环境保护目标,作业过程中优先避让环境保护 目标或采取保护措施。 4.3根据工区地理位置分布和工区测线布设预先制定合适的行车计划,合理调度与利用车辆,减少 车辆在工区内的行驶次数。 SY/T7296-2016 4.4加强柴油机、钻机等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4.5井下爆破宜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选择合适的装药量和并深,避免形成弹坑。 封堵地下水并避免将炸药暴露在降水环境中。 一爆破前在炮眼上部和深炮眼上铺设砂垫层,降低噪声水平。采用炮眼法应选择合适的装药量 和炮眼深度,并正确回填或堵塞炮眼,降低噪声级。 在住宅、学校、医院等对噪声敏感建筑物,水源地、养鱼塘(池)、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 其他对噪声和振动有特殊要求的重要设施(包括地下设施)等附近放炮时,宜采取减少炸药 量、增大安全距离等防护措施。 井下爆破结束后应检查是否爆炸完全并回收现场残留物。残留炸药宜回收用于下一个炮孔或 放回收集器中;同时控制散落于炮孔周围的炸药量,并全部回收散落炸药。 4.6化学品的选用和燃油的储存宜符合下列规定: 选用环境与健康性能优良的化学品。野外测量时,测量标志宜使用低毒、低污染材料代替有 毒、高污染的油漆;井下爆破选用乳化炸药类环保型炸药。 一在燃油储存区设置防渗围堰,并经常检查是否存在油料泄漏,若有泄漏点应立即实施封堵措施。 5废物管理 5.1管理计划 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鉴别废物类型,编制废物清单,评估废物处置方案,制定和实施废物管理计 划,并对废物管理计划及时进行审核并予以改进。 5.2隔离 5.2.1应分类、分区存放物探作业产生的工业废物与生活废物,并做好记录。 5.2.2应按照GB5085.1~5085.7、HJ/T298、《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等区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并分类储存。 5.3处置 5.3.1营地附近应设置统一垃圾存放点。工区垃圾应带回营地垃圾存放点,且分类存放,并按照相关 监管规定进行处理。 5.3.2按照GB18599和HJ607,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5.3.3工区应设置燃料或油料泄漏处置区,吸油材料和泄漏清理设备宜靠近油料储存区或处置区。 5.3.4作业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如使用后的废油漆桶、废油漆刷、废炸药等)应按相关监管规定送 至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 5.3.5作业结束后拆除所有建筑设施,清除建筑材料;移除地震线路上的所有临时勘探标志,包括 桩、电缆、旗杆等;对完成的测线及时清理,回收测线上废炮线及其他废弃物品,且将上述废物移交 给专业废物回收公司或再利用。 6生态保护 6.1通道与运输 6.1.1运输车辆与人员进入和离开工区宜利用已有通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工区内的车辆宜按照同一车 2 SY/T7296—2016 辙路线行驶,减少开辟新路线。 6.1.2新建道路宜减少其建造长度和宽度,并避免其对自然排水路径、沟渠、河流或泄洪道等产生影 响。 6.2营地建设与工区施工 6.2.1营地选址宜远离野生动物栖息与活动区。 6.2.2营地建设应优先考虑租赁及使用可提供营地服务的已有建筑和生活设施,尽量减少新征用地。 6.2.3营地建设与工区施工作业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植被的清理宜保护高大树木与生长缓慢的植 物及其他重要珍稀植物。地面清理宜优先采用人工方式,避免使用除草剂,慎用推土机、铲车等重型 机械。地面清理后宜保存表层土壤和植物根芽,以用于作业结束后的土地恢复。 6.2.4营地照明应限制在最低程度。在野生动物敏感区域,宜采用低位、向上的散射照明。 6.2.5野外施工宜避开濒危物种区、重要野生动植物与水生生物保护区、动物迁徙路径以及大片天然 植被地段。 6.2.6在声环境敏感区宜避免夜间施工并尽量采用人工作业,并对噪声与振动较大的设备进行减震、 降噪处理。 6.2.7对被施工破坏的沟渠、河堤、田等宜及时进行修整。 6.3作业 6.3.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线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的敏感区域及敏感时间段,避免阻隔野生动 物的迁徒路线。 6.3.2在草原、丘陵、戈壁和沙漠等生态脆弱区进行地震物探,宜优先选择可控震源作业车。 6.3.3测线开辟时,在测量图上对重要生态保护目标进行标注并予以说明;在符合布线作业要求的前 提下宜限制测线宽度,并优先采用手工布线;测线穿越大面积树林或植被,宜将测线进行适当偏移或 改变施工方法,不宜清除测线上的珍稀植被及砍伐树木。 6.3.4钻井作业时,搬迁钻井与其他相关设备应防止破坏地表植被与砍伐树木;尽量减少井场占地面 积,井场半径一般不宜超过5m。 6.3.5地震采集作业应选用低能量震源。使用震源车宜避免对松软土地的过度压实。采集作业埋置检 波器时,宜将其置于未生长植物的土壤中,避免破坏植被。 6.4撤出与地表恢复 6.4.1制定并实施地表恢复计划。 6.4.2物探队撤离后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包括废弃开辟的道路,填实、压平水坑,隔离营地和地震线 路的通道,对临时占地于适当时节使用当地物种恢复植被等。 6.4.3清理堆积土并恢复工区内所有自然排水道。

.pdf文档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第 1 页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第 2 页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18:43:3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