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E 12 SY 备案号:53427—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573—2016 代替SY/T6573—2003 细管法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for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by slim tube test 2016—01— 07发布 2016—06-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573—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实验原理 5 实验装置 6 实验准备 7 实验程序 数据处理 8 数据修约· 9 10 实验报告: 11 实验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实验报告封面、首页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实验结果图表格式 SY/T 657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代替SY/T6573—2003《最低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定法》。与SY/T6573—2003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修改了已经废止或过期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了标准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的文字叙述,使其表达更加准确; 增加了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具体工作参数,以减小设备自身工况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 (见第5章), 修改了实验流程,以减小人员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见5.1); 修改了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范围,以减少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见第11章)。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实、俞宏伟、伦增珉、刘其成、陈兴隆、张可、陈钢、许世京、李军、刘 宝良、张勇。 本标准代替SY/T6573-—2003。 II SY/T 6573—2016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 细管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管实验法测定地层原油与注人气之间最低混相压力所采用的实验原理、实验装 置、实验程序、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黑油、易挥发性原油、凝析油、普通稠油及人工配制模拟油与注人气(如烃类气体 和/或非烃类气体)之间最低混相压力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81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 SH/T0169矿物绝缘油平均分子量测定法(冰点降低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SY/T0529 油田气中C,~C2,N2,CO2组分分析关联归一气相色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混相miscibility 两种(或多种)流体混合后达到单一、均相的平衡状态。一旦混相形成,各种流体间不存在界 面,界面张力为零。 3.2 一次接触混相first-contactmiscibility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注人流体能按任何比例直接与原油相混合并保持单相的过程。 3.3 多次接触混相multiple-contactmiscibility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注人流体与原油经过两相间多次接触,发生充分的相间传质作用(汽 化或凝析)才能达到混相的过程,也称作动态混相。 3.4 最低混相压力 minimummiscibilitypressure(MMP)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地层原油和注人流体间形成混相所需的最低压力。 3.5 最低混相组成minimummiscibilitycomposition(MMC) 1 SY/T 6573—2016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与给定的地层原油形成混相所需注人流体(通常为烃类混合物)的最小 富化度组成,也称作注人流体的最佳混相组成。 3.6 细管模型slimtubemodel 内部均匀填充满一定粒径范围的经压实的石英砂或玻璃珠的不锈钢长细管,它是一个简化的一维 物理模型,通常作为进行混相实验(仅仅是热力学实验)的孔隙介质。一般将细管模型盘成螺旋状, 保持驱替方向水平放入恒温浴中。 4: 实验原理 注人气在细管模型提供的多孔介质中驱替原油,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流度比、重力分异、非均质性 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驱替过程中能否形成混相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非混相驱替时驱油效率 较低,驱油效率随混相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形成混相驱后驱油效率不会再发生实质性变化。对于给定 的地层原油和油藏温度,驱替压力和注入气组分组成是影响能否混相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驱替压力 或注人气组分组成,获得相同注人孔隙体积倍数条件下的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或注人气组分组成) 的关系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压力(或组分组成)即为最低混相压力(或最低混相组成)。 5实验装置 5.1实验流程 最低混相压力测定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模型系统、注人系统、测量系统和产出系统,实验装置流程 示意图见图1。 区 10 1—高压驱替泵,2一地层原油活塞容器,3—气体活塞容器;4—细管模型,5—高压观察窗:6—回压调节器; 7-恒温箱,8分离瓶;9气量计;10阀门 图1最低混相压力细管法测定实验流程示意图 2 SY/T6573—2016 5.2模型系统 5.2.1细管模型 细管模型技术要求如下: a)长度:不低于10m。 b)内径:Φ3.5mm~Φ8.0mm。 c)填充物:石英砂或玻璃珠。 d)气测渗透率:1000mD~5000mD。 5.2.2恒温箱 控温精度±1℃。 5.2.3真空泵 真空度不低于133Pa。 5.3注入系统 注人系统包括: a)高压驱替泵:流量精度不低于0.5%。 b)注人气体活塞容器:容积不小于细管孔隙体积的1.5倍。 5.4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包括: a)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精度不大于0.25%FS,压力表精度0.25级。 b)密度仪:测量密度值分辨率不低于0.0001g/cm²,控制温度精度±0.05℃。 c)气相色谱仪:天然气组分分析到庚烷以上,摩尔分数精确到0.0001; 原油组分分析到碳30以上,质量分数精确到0.0001。 d)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仪:测量范围150~700,测量误差不大于5%。 e)气体流量计:精度不低于0.1cm²。 f)天平:量程不小于160g,感量0.1mg。 g)大气压力表:精度0.4级。 5.5产出系统 产出系统包括: a)回压调节器:压力控制精度不低于0.05MPa,死体积不大于细管模型孔隙体积的5% b)高压观察窗。 6实验准备 6.1实验用油 实验用油的配制及参数测定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a)实验用油的准备和配制按GB/T26981的规定执行。 3

.pdf文档 SY-T 6573-2016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细管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573-2016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细管法 第 1 页 SY-T 6573-2016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细管法 第 2 页 SY-T 6573-2016 最低混相压力实验测定方法-细管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17:29: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