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59.080.20 W 12 FZ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 12051—2016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Acrylic and viscose blended grey yarn 2016-10-22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FZ/T1205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诸城市中纺金维纺织有限公司、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轻纺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先娥、林波、王延永、陈乃英、叶春、王憬义、孙福纪。 FZ/T12051—2016 晴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1范围 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不适用于特种用途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8—2008棉本色纱线 GB/T2910.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 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 3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3产品分类、标记 3.1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3.2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原料代号:腈纶为A,粘胶纤维为R。 3.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示为:腈纶含量/粘胶纤维含量。 示例: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8.5tex,腈纶含量为60%,粘胶纤维40%,应写为A/R60/40 18.5tex。 4要求 4.1项目 4.1.1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 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万米纱疵及纤维含量偏差八项指标。 4.1.2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线的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单线 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及纤维含量偏差六项指标。 4.2分等规定 4.2.1同一规格、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1 FZ/T120512016 4.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 4.2.3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按其 结果评定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质量等级。 4.3技术要求 4.3.1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腈纶含量在50%及以上)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 4.3.2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线(腈纶含量在50%及以上)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 表1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腈纶含量在50%及以上)技术要求 线密度变 单纱断裂 单纱断裂强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 千米棉结 十万米纱症 公称线密度 异系数 强度 力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个/105m 等级 偏差率 个/10°m tex % cN/tex % % % > > > 优 ±2.0 2.0 11.5 10.5 13.5 30 5 8.1~11.0 ±2.5 3.0 10.5 12.5 15.5 40 - - ±3.0 4.0 9.5 14.5 17.5 60 一 5 优 ±2.0 2.0 12.0 10.0 13.0 26 11.1~13.0 ±2.5 3.0 11.0 12.0 15.0 32 二 ±3.0 4.0 10.0 14.0 17.0 46 优 ±2.0 2.0 12.0 9.0 12.0 18 5 13.1~16.0 ±2.5 3.0 11.0 11.0 14.0 28 - = ±3.0 4.0 10.0 13.0 16.0 36 优 ±2.0 2.0 13.0 8.5 11.0 12 5 16.1~20.0 ±2.5 3.0 12.0 10.5 13.0 18 - 一 = ±3.0 4.0 11.0 12.5 15.0 26 / 优 ±2.0 2.0 13.0 8.0 10.0 8 5 20.1~30.0 一 ±2.5 3.0 12.0 10.0 12.0 12 二 ±3.0 4.0 11.0 12.0 14.0 18 - 优 ±2.0 2.0 14.0 7.5 9.0 6 5 30.1~36.0 ±2.5 3.0 13.0 9.5 11.0 10 - ±3.0 4.0 12.0 11.5 13.0 14 一 优 ±2.0 2.0 14.0 7.0 8.0 5 5 36.1~60.0 ±2.5 3.0 13.0 9.0 10.0 8 - 一 ±3.0 4.0 12.0 11.0 12.0 10 2 FZ/T12051—2016 表2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线(腈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 单线断裂强力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变异系数 单线断裂强度 公称线密度 线密度偏差率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等级 % cN/tex tex % % % > ≤ 优 ±2.0 2.0 12.5 10.0 10.5 8.1×2~11.0×2 ±2.5 3.0 11.5 12.0 一 二 ±3.0 4.0 10.5 14.0 - 优 ±2.0 2.0 13.0 9.5 10.0 11.1×2~13.0×2 ±2.5 3.0 12.0 11.5 - 一 二 ±3.0 4.0 11.0 13.5 - 优 ±2.0 2.0 13.0 8.5 10.0 13.1×2~16.0×2 ±2.5 3.0 12.0 10.5 - 一 二 ±3.0 4.0 11.0 12.5 一 优 ±2.0 2.0 14.0 8.0 9.5 16.1×2~20.0×2 ±2.5 3.0 13.0 10.0 - ±3.0 12.0 12.0 二 4.0 优 ±2.0 2.0 14.0 7.5 9.5 20.1×2~30.0×2 ±2.5 3.0 13.0 9.5 - 一 二 ±3.0 4.0 12.0 11.5 - 优 ±2.0 2.0 15.0 7.5 9.0 30.1×2~60.0×2 ±2.5 3.0 14.0 9.5 - / 二 ±3.0 4.0 13.0 11.5 一 4.3.3纤维含量偏差: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士1.5%。例如,A/R55/45腈纶粘胶纤维混纺 本色纱线,则允许含量为:腈纶56.5%~53.5%,粘胶纤维43.5%~46.5%。纤维含量偏差超过士1.5% 时,评该批产品为等外品。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5.2 取样规定 从检验批次中随机抽取20个筒子,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3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 子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 3

.pdf文档 FZ-T 12051-2016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FZ-T 12051-2016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第 1 页 FZ-T 12051-2016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第 2 页 FZ-T 12051-2016 腈纶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5:55: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