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5.020
CCSE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206—2025
代替GB/T35206—2017
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
Thinsectionexaminationofshaleandmudstone
2025-08-01发布 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设备与试剂 1 ………………………………………………………………………………………………
4.1 设备 1 …………………………………………………………………………………………………
4.2 试剂 1 …………………………………………………………………………………………………
5 鉴定程序 2 …………………………………………………………………………………………………
5.1 岩石标本的肉眼观察 2 ………………………………………………………………………………
5.2 岩石制片 2 ……………………………………………………………………………………………
5.3 岩石薄片观察 2 ………………………………………………………………………………………
6 鉴定内容 2 …………………………………………………………………………………………………
6.1 岩石薄片鉴定 2 ………………………………………………………………………………………
6.2 岩石铸体薄片鉴定 5 …………………………………………………………………………………
7 页岩和泥岩命名 5 …………………………………………………………………………………………
7.1 命名格式和原则、鉴定表含量计算方法 5 ……………………………………………………………
7.2 组分命名 6 ……………………………………………………………………………………………
7.3 结构命名 7 ……………………………………………………………………………………………
7.4 构造命名 7 ……………………………………………………………………………………………
8 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 7 ……………………………………………………………………………………
9 质量要求 7 …………………………………………………………………………………………………
附录A(资料性) 特殊结构示意图 8 ………………………………………………………………………
附录B(资料性) 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报告示例 9 …………………………………………………
附录C(资料性) 页岩和泥岩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报告示例 10 ……………………………………………
参考文献 11 ……………………………………………………………………………………………………
ⅠGB/T35206—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5206—2017《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与GB/T35206—2017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7年版的第1章);
b) 增加了“荧光系统”和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见4.1);
c) 更改了“试剂”部分内容(见4.2,2017年版的4.2);
d) 增加了岩石标本肉眼观察的“固态有机质”“含油性”和“滴酸反应”的内容(见5.1);
e) 更改了“岩石薄片鉴定”的部分内容(见6.1,2017年版的6.1);
f) 更改了“岩石铸体薄片鉴定”的部分内容(见6.2,2017年版的6.2);
g) 更改了页岩和泥岩命名部分内容(见第7章,2017年版的第7章);
h) 增加了“质量要求”(见第9章);
i) 将“常见特殊结构示意图”由规范性附录更改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A,2017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玉霞、孔令明、罗忠、高波、王丽、唐洪明、满玲、余晓露、周基贤、王兴志、田华、
李辉、蒲小芊、万欢、贾朋涛、洪淑新、雷海艳、臧春艳、马晓东、吴春燕。
本文件于201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GB/T35206—2025
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的设备与试剂、鉴定程序、鉴定内容、命名、鉴定报告及质量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中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SY/T5368 岩石薄片鉴定
SY/T5788 油气井地质录井规范
SY/T5913 岩石制片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 shale
由粒径小于0.0625mm且含量大于50%的碎屑沉积物固结而成,具纹层和页理构造特征的岩石。
3.2
泥岩 mudstone
由粒径小于0.0625mm且含量大于50%的碎屑沉积物固结而成,不具纹层和页理构造特征的
岩石。
4 设备与试剂
4.1 设备
4.1.1 应配备低、中、高倍物镜的偏光显微镜及照相采集系统,宜配备荧光系统。
4.1.2 偏光显微镜物镜:低倍(1倍或1.25倍、2.5倍)、中倍(4倍或5倍、10倍)、高倍(20倍或40倍、50
倍、63倍)。
4.1.3 荧光系统:紫外或蓝色、绿色激发荧光滤色片组带荧光分色器座。
4.2 试剂
4.2.1 茜素红-S(Cl4H7NaO7S):分析纯。
4.2.2 铁氰化钾(K3[Fe(CN)6]):分析纯。
4.2.3 盐酸(HCl):分析纯。
1GB/T35206—2025
4.2.4 染色试剂:配制方法及染色效果应符合SY/T5368的规定。
5 鉴定程序
5.1 岩石标本的肉眼观察
5.1.1 颜色
根据岩石新鲜断面描述颜色。
5.1.2 致密度
致密度按SY/T5368的规定执行。
5.1.3 构造
对岩石样品中能够观察到的构造,如裂缝、层理、干裂、冲刷面、生物扰动、生物遗迹、印模、结核、变
形构造及眼球状构造等进行描述。
5.1.4 固态有机质
固态有机质包括沥青、炭屑等,描述样品中的固态有机质类型、含量及分布状况。用手摩擦样品
时,根据污手程度,按“不污手、污手、重污手”三级描述。
5.1.5 含油性
岩石样品含油级别描述按SY/T5788的规定执行。
5.1.6 滴酸反应
用5%的稀盐酸滴于岩石样品新鲜断面,根据反应程度,按剧烈、中等、微弱、无四级描述,并描述反
应的均匀程度,如“局部剧烈”。
5.2 岩石制片
岩石薄片的制备按SY/T5913的规定执行。
5.3 岩石薄片观察
5.3.1 肉眼观察岩石薄片,描述其结构和构造。
5.3.2 用偏光显微镜,在低、中、高倍物镜下分别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等,特殊结
构见附录A,并填入相应的鉴定表,鉴定表的格式分别见附录B、附录C。
6 鉴定内容
6.1 岩石薄片鉴定
6.1.1 组分
6.1.1.1 概述
页岩和泥岩中常见组分包括黏土矿物、陆源碎屑、自生矿物、有机质、火山碎屑及内源屑。
2GB/T35206—2025
GB-T 35206-2025 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5:31: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