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100.20
CCSG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123—2025
代替GB/T28123—2011
工 业 氦
Industrialhelium
2025-08-01发布 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8123—2011《工业氦》。与GB/T28123—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工业氦的用途、分子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内容,更改了范围(见第1
章,2011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技术要求(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工业氦采样的要求(见第5章);
———更改了氖+氢、氧+氩、氮、甲烷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2,2011年版的4.4);
———更改了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3,2011版的4.3);
———增加了对尾气处理的要求(见6.4);
———更改了对检验规则的要求,增加了对数值修约的规定(见第7章,2011年版的4.1);
———更改了标志的要求(见8.1,2011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对标签的要求(见8.2,2011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对随行文件的要求(见8.3);
———更改了对包装、充装、运输和贮存的规定,增加了运输的要求(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氦气的安全信息(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206)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昊华气体有限公司
西南分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
勘探开发公司、上海凡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大
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中国计量大学现
代科技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艳珊、叶相平、林俊杰、卜芳、程化鹏、陈雅丽、赖晓峰、董志君、韩占方、
唐霞梅、唐中伟、杨康、洑春干、王见见、杜美佳、闫琴、陈辉。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5年首次发布为GB/T4844.1—1995《工业氦气》;
———2011年第一次修订为GB/T28123—2011《工业氦》;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ⅠGB/T28123—2025
工 业 氦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工业氦的技术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随行文件,包装、充装、
运输、贮存的要求,描述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提供了工业氦的安全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由深冷法制取及经回收制取得到的气态和液态的工业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0(所有部分) 压力容器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844 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
GB/T5099(所有部分) 钢质无缝气瓶
GB/T5832.1 气体分析 微量水分的测定 第1部分:电解法
GB/T5832.2 气体分析 微量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露点法
GB/T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1640 铝合金无缝气瓶
GB/Tl4194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15382 气瓶阀门通用技术要求
GB/T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6804 气瓶警示标签
GB/T24159 焊接绝热气瓶
GB/T28054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
GB/T30685 气瓶直立道路运输技术要求
GB/T33145 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
GB/T34525 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
GB/T34528 气瓶集束装置充装规定
GB/T43306 气体分析 采样导则
JB/T6898 低温液体贮运设备 使用安全规则
JT/T617(所有部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NB/T10354 长管拖车
NB/T10355 管束集装箱
TSG23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1GB/T28123—2025
TSGR0005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工业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氦气(He)纯度(摩尔分数) ≥97.5×10-2≥99.0×10-2
杂质(氖+氢、氧+氩、氮、甲烷)总含量(摩尔分数) ≤2.5×10-2≤1×10-2
水分(H2O)含量(体积分数) ≤39×10-6≤39×10-6
5 采样
工业氦的采样应符合GB/T43306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警示———试验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
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6.1 工业氦纯度
工业氦纯度按公式(1)计算:
x=[100-(x1+x2+x3+x4)×102]×10-2……………………(1)
式中:
x———工业氦纯度(摩尔分数);
x1———(氖气+氢气)含量(摩尔分数);
x2———(氧气+氩气)含量(摩尔分数);
x3———氮气含量(摩尔分数);
x4———甲烷含量(摩尔分数)。
6.2 氖气+氢气、氧气+氩气、氮气、甲烷含量的测定
6.2.1 热导气相色谱法方法
6.2.1.1 方法概述
采用配备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高纯氦气作为载气,测定工业氦中氖+氢、氧+氩、氮、甲烷含
量。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氖+氢、氧+氩、氮、甲烷与载气热导率的差异,检测器内置一加热
2GB/T28123—2025
丝,载气通过加热丝升温,电阻随之变化。工业氦中氖+氢、氧+氩、氮、甲烷四个组分先经色谱柱分
离,然后依次进入热导检测器,由于各组分的热导率的不同,导致电热丝温度再次发生变化,产生电信
号,电信号输出的响应值与相应组分含量成正比。通过与气体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
工业氦中氖+氢、氧+氩、氮、甲烷含量。
6.2.1.2 仪器设备
热导气相色谱仪,对工业氦中氖+氢、氧+氩、氮、甲烷含量的检测限不应大于0.005×10-2(摩尔分
数)。热导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载气进口;
2———载气稳流阀;
3———定量环;
4———样品气出口;
5———流量计;
6———六通阀;
7———样品气出口;
8———尾气出口;
9———热导检测器;
10———色谱柱;
11———平衡气稳流阀。
图1 热导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
6.2.1.3 试剂与材料
载气:高纯氦,应符合GB/T4844的要求。
色谱柱:长约6m、内径约2mm的不锈钢管,内装0.25mm~0.40mm的改性的钠-钙交换型分子
筛(5A分子筛),或其他等效色谱柱。
气体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组分含量与被测组分相应组分含量尽量接近,平衡气为高纯氦气。
3GB/T28123—2025
6.2.1.4 测定条件
载气流速:40mL/min或参照仪器说明书。
桥电流:150mA或参照相应的仪器说明书。
其他条件:参考仪器说明书。
6.2.1.5 测定步骤
仪器稳定后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测定操作。平行测定气体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和待测样品气至少三
次,直至相邻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这三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5%,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测定结果。
6.2.1.6 结果处理
样品气中氖+氢、氧+氩、氮、甲烷的含量xs,i按公式(2)计算。
xs,i=As,i
Ar,i×xr,i ……………………(2)
式中:
xs,i———待测样品气中目标组分i的含量,摩尔分数;
As,i———待测样品气中目标组分i的响应值的平均值;
Ar,i———气体标准样品/标准物质中目标组分i的响应值的平均值;
xr,i———气体标准样品/标准物质中目标组分i的含量,摩尔分数。
6.2.2 等效方法
允许采用其他等效的方法测定工业氦中氖+氢、氧+氩、氮、甲烷含量,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
6.2.1规定的方法为仲裁方法。
6.3 水分含量的测定
按GB/T5832.1或GB/T5832.2的规定执行。允许采用其他等效的方法测定工业氦中水分含
量,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GB/T5823.1规定的方法为仲裁方法。
6.4 尾气处理
测定时,应将尾气引至室外排放,以防止尾气在室内的聚集。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生产线连续稳定生产的气瓶装工业氦产品为一批。对于气瓶集束装置装、槽车装、大容积钢质
无缝气瓶装、焊接绝热气瓶装的工业氦,每一包装的工业氦为一批。
7.2 抽样
7.2.1 对于气瓶装的工业氦,应按表2规定的抽样数量随机抽样检验。
4GB/T28123—2025
GB-T 28123-2025 工业氦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5:29: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