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5.040 SJ L7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device 2016-01-15发布 2016-06-01实施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SJ/T11608—2016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构成, 5 要求 测试方法 6 7 质量评定程序 10 标志、包装、 8 12 附录A(资料性 人脸 13 附录B(资料性 人脸 算法试验函数 15 附录C(规范 附录 16 S SJ/T11608—2016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数字奥森科技有限 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光达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霍红文、李子青、易东、冯敬、李红卫、石践。 SJ/T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人脸识别设备的构成、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类型人脸识别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检验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少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交心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GB/T191-2008 减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 低温 2008 GB/T 2423. 电环验 第2部分:试方 去 高 法试验Cap GB/T2423 电 第3部分:试 产品环境试 定湿热试验 GB/T2422 子产品环境试 第5部分:试 去试验 a受则 5-2006 电 GB/T242B 2008 第10部分: 方法试验F 10 力(正弦) GB/T2828. 数抽样机 按接收质量限Q 程厅第1告 检索的逐 批检验抽样计划 NOL GB/T4857.2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温湿度调 处理 装 装运输包美 件基本试验 GB/T4857. GB4943. 信息 设备安金 通用要求 GB/T5080 设备 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 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 验方案 2 GB/T5271. 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包用 GB9254—2008 信息技未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18—1998 未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8455—2010 电子电气产品 大种限用物质(销 GB/T26125 人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 定 GB/T26238—2010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术语 GB/T29268.1一2012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第1部分:原则与框架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A/T922.2一2011安防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第2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SJ/T1136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6238一2010、GB/T29268.1一2012和GA/T922.2一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构成 3 SJ/T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从功能上由四部分构成: 图像采集单元:该单元用于获取人脸图像,如: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 人脸注册单元:该单元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处理,并将身份信息与人脸注册进系统; 人脸识别单元:该单元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处理,并将该人脸与已注册人脸进行比对,计 算相似度; 结果输出单元:该单元以某种形式输出人脸识别的结果,如:驱动信号、语音播放、屏幕 显示、网络输出等。 注册和识别为设备的基本功能。注册功能主要由图像采集单元和人脸注册单元协作完成,如图 1.a)所示;识别功能主要由图像采集单元、人脸识别单元和结果输出单元协作完成,如图1.b)所示。 注册 用户 图像采集单元 人脸注册单元 用户 a)注册流程 注册 用户 图像采集单元 人脸识别单元 用户 结果输出单元 b)识别流程 图1设备构成框图 5要求 5.1外观和结构 5.1.1设备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 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5.1.2设备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安装可抽换部件的接插件应能可靠连接,键盘、开关按钮和其 他控制部件的控制应灵活可靠,布局应方便使用。 5.2功能要求 5.2.1人脸注册 设备应能注册人脸,且宜满足单个用户注册多张人脸图像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参见附 录A),人脸可来自不同的图像源,如:实时视频、录像视频、相片等。 5.2.2人脸识别 设备如果已经有人脸图像注册成果,则输入待识别人脸图像时,应能给出识别结果。 5.2.3人脸删除 4 SJ/T11608—2016 设备应能对已注册的用户和人脸图像进行删除操作。 5.2.4人脸查询 设备应能对已注册的用户和人脸图像进行查询操作。 5.2.5设备容量显示 设备应能显示已注册用户和人脸图像的数量,以及最大用户和人脸图像容量。 5.2.6识别记录 设备应能存储人脸识别记录,并可以查看。人脸识别记录中宜包含用户编号、人脸图像和识别 时间等。 5.2.7掉电保护功能 在电源掉电或者更换电池 感不应丢失。 5.2.8指示/显示功能 设备应能通过UZD IND 或其他显示装置显示设备的状态。 5.2.9 通信功能 设备宜具 他设备的通信。 备支持的通讯 接由设备规格说明 该设备和 CHNOL 书规定。 5.3 性能要 5.3.1 人脸注 从开始录 图像到注册完茶户的注册时间不应长 F30S。 人脸识别率 5.3.2 当已注册的人验图满足GA/T922.2—2011中4.1的要求,且待识别的人图象满足GA/T922.2 -2011中4.2的要求成 设备的错误接受率应低于0.1%,正确识别率应高于90% 5.3.3 光照适应性 RD 根据设备所处的环境,光照适应准 当人脸表面光线均匀,照度为1001×以 设备能正常工作; a) b) 当人脸表面光线均匀,照度为1001x~30001x时,设备能正常工作: c) 当人脸表面光线均匀,照度为30001x以上时,设备能正常工作。 设备包装表面或说明书中应标注该设备的光照适应性。 示例1:对于近红外人脸识别设备,其光照适应性宜为a)、b)。 示例2:对于可见光人脸识别设备,其光照适应性宜为b),或为b)、c)。 5.3.4人脸姿态适应性 根据待识别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姿态,人脸姿态适应性分为2级: a)I级:当人脸的水平转动角为土15°、上下俯仰角为土10°、倾斜角为土15°时,设备能 正常工作; 5 SJ/T11608—2016 b) II级:当人脸的水平转动角为土30°、上下俯仰角为土20°、倾斜角为土45°时,设备能 正常工作; 设备包装表面或说明书中应标注该设备的人脸姿态适应性。 示例:用于出入口控制的人脸识别设备,其人脸姿态适应性宜为I级。 5.4电磁兼容性 5.4.1 无线电骚扰限值 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9254一2008规定的B级要求。 5.4.2抗扰度限值 设备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18一1998的规定。 5.5 通讯接口 设备支持的数据通讯的接口应符合设备规格说明书的规定。 5.6环境适应性 5.6.1 气候环境适应性 设备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气候环境适应性 温度 相对湿度 气压 ℃ kPa 工作 贮存运输 工作 贮存运输 0~40 20~55 30%~90% 20%~93% 86~106 5. 6.2 机械环境适应性 5.6.2.1 振动适应性 设备的振动适应性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振动适应性 试验项目 试验内容 指 标 频率范围,Hz 10~55 初始和最后振动 扫频速度,oct/min ≤1 响应检查 位移幅值,mm 0. 15 0. 75 (10 Hz~25 Hz) 位移幅值,mm 定频耐久试验 0. 15 (25 Hz~55 Hz) 持续时间,min 1F08 6

.pdf文档 SJ-T 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J-T 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第 1 页 SJ-T 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第 2 页 SJ-T 11608-2016 人脸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4 04:59:0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