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100 SH E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5182016 代替SH/T0518—1992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 L-37 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lubricants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speed and high torque used for final hypoid drive axles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518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方法概要 方法应用 试验设备 6 试剂和材料 试验准备 X 标定和校准 10 试验程序 11 试验后驱动桥测量 试验结果评定 12 13结果报告 14精密度和偏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SH/T0518—1992技术性变化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ASTMD6121-14的章条编号对照表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ASTMD6121-1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系统示意图… 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试验结果报告 23 NB/SH/T051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H/T0518一1992《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评定法(L-37法)》,本标准与SH/T0518 1992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参见附录A。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6121-14《测定车辆齿轮油承载 能力的标准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ASTMD6121-14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ASTMD6121-14 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标准与ASTMD6121-1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参见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大忠、宋海清、樊金石。 IⅡI NB/SH/T0518—2016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L-37法 警告: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到某些有危险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提 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低速高扭矩的条件下,使用准双曲面齿轮驱动桥评定车辆齿轮油承载性能、抗磨 损性能和极压性能的方法。本试验方法通常称作L-37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车辆齿轮油的承载、抗磨损和极压性能。本标准还提供了用于运行L-37驱动桥 加拿大低温试验程序。除了附录D.2所列出规定的条目外,L-37驱动桥加拿大低温试验程序与标准的 L-37试验程序相同。附录D.2所列出的修改程序适用于L-37标准试验方法对应的章节。 注:本标准中的数值单位采用【SI】国际单位制,括号内的数值采用英制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22—2006油漆及清洗用溶剂油 GB/T17754—2012摩擦学术语 ASTMD235矿物型(石油)溶剂规范标准StandardSpecificationforMineralSpirits(Petroleum Spirits)(HydrocarbonDry Cleaning Solvent) ASTM损伤评分手册21(《ASTMDistressRatingManual2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磨粒磨损abrasivewear 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硬颗粒或摩擦副表面的硬微凸体对固体表面挤压和沿表面运动所引起的损伤 或材料流失。 [GB/T17754—2012,定义5.18] 3. 2 粘着磨损adhesivewear 由于粘着作用使摩擦副表面之间发生冷焊和【材料]转移现象引起的磨损。 [GB/T17754—2012,定义5.30] 3.3 断齿brokengeartooth 部分齿轮齿表面材料缺失,包括齿的顶部区域,前端部,非工作面。 注:该定义条件区别于“缺口”,并且使用更广泛,“缺口”在3.5条定义。 NB/SH/T0518—2016 3. 4 抛光burnish 在环形齿轮和驱动齿轮的齿面上原始加工表面改变为无光泽或光亮的抛光表面状况。 3. 5 缺口chipping 在环形齿轮和驱 面上,在加工过程中,仅仅在齿面与齿顶边缘交界处产生一个细小不 规则孔穴的现象 够疲劳循环累积 的 在齿面和顶部边缘交界的1mm区域内的缺口可称作缺口, 不属于点蚀或者 剥落。 3. 6 腐蚀 corrosion 在驱勃桥里, 完成试验后的轴承或者齿轮表面发生了颜色变化,并伴随着非机械作用的表面粗 糙化。 A 3. 7 HEMIC d posits 粘着或聚积在工作件周围的浆状、胶质或脆性物质。 3.8 scoloration 轮和驱动齿轮的齿面上出现任何颜色的变化 3. 9 tting 劳作用导致材料流失,在摩擦【表】面留下小而浅的锥形凹坑的损伤形式。 754—2012,定义5.43 3.1 dging 轮和驱动齿轮的齿面上呈现 系列与滑动方向斜交的平行隆起和磨光脊背,部分或完 全横 R 3. 11 波纹 rippling 在# 不形齿轮和驱动齿轮的齿面产生了或多或少有规则的类似于水波或鱼鳞状的纹路。 3.12 粘焊 scoring 相对运 的摩擦 【表】 面之间由于闪温过高使许多小接触点出现焊接并在相对滑动中被撕裂的 磨损。 [GB/T1754 2012, 3. 13 scratching 划伤 [GB/T17754—2012 3. 14 剥落spalling 在摩擦表面因接触疲劳而产生鳞片状磨屑并出现深而大凹坑的损伤形式。 [CB/T17754—2012,定义5.44] 2 NB/SH/T0518—2016 3.15 表面疲劳surfacefatigue 当在摩擦接触区滑动、滚动或滑滚运动 动的循环应力超过材料的疲荧极限,在表面或近表层中萌生 [GB/T17754-—2012 3.16 磨损wear 由于摩擦造成 面的变形、损伤或表层材料逐渐流失的现象和过程。 [GB/T17154012] 定义2.31 4方法概要 4.1 每次运行# 之前,检查并测量试验单元(驱动桥总成),记录并核对出厂规格。 4.2 台架 安装驱动桥总成后,装人试验油 段: 4.3 轮磨 的试验驱动桥在转速为440r/min,每台测功机施加535Nm负荷的条件下运转 100mi 间,试验油温度保持在147℃ 备高速旋转,触电,表面高温。 吉 4.4 与轮试 金阶段: 来根 艮据后桥批号和类型规定的试验条件,运转试验24h(见10.2 警告 备高速旋转, 触电,表面高温。 当齿轮 4.5 式验阶段结束时 录目测结果。 拆下环形 齿轮、驱动齿轮 评分。根据环形 齿轮和驱劫齿 轮齿 损份情 况对试验油的 性能进行评价。 送应用 5 护驱动桥避免发生 生磨粒磨损 粘着磨损、塑 性变形 表面疲 乏这些性能时将会 导致齿轮或/和轴承过早发生失效。 劳的性能。 自润滑油缺 6 6.1试验 德纳(DANA)公司生产的型号为60,速比为5.86: 全新且完整的双曲线卡车驱动桥总成,该 驱动桥不安装半轴。 零件曼见附录D.2 6.2试验台架和试验室设 6.2.1 驱动桥排气孔 整个试验过程中,合理安排排气孔位 使驱动桥排气孔连通大气,防止水从排气孔进人驱动桥。 6.2.2驱动桥后盖 驱动桥后盖上有一个直径89mm的观察孔,如附录D中图D.1所示。用于装试验油以及在齿轮磨 3 NB/SH/T0518—2016 合试验阶段结束后检查驱动桥齿轮。按6.2.4.2描述安装一支热电偶。 6.2.3试验台架安装 按图D.2在刚性台架上安装完整的驱动桥。在试验台架上安装驱动桥时,按主动齿轮和后轴中心 线把整个驱动桥水平地安装在试验台上。 6.2.4温度控制 6.2.4.1试验驱动桥壳体应能控制润滑油在规定的温度。温度控制系统应该包含一支热电偶、温度记 录系统和冷却措施。 6.2.4.2热电偶:使用后盖温度传感器定位装置在后盖板上定位热电偶的位置,如附录中图D.3 所示。 a)安装热电偶使热电偶末端与后盖板的唇缘齐平。放置后盖板在一个平面上,将热电偶插入后盖 板内直到热电偶的末端与平面齐平。 b)在后盖上锁紧热电偶。 6.2.4.3温度记录系统:温度记录系统能够记录整个试验期间的试验油温度。 6.2.4.4驱动桥冷却如下: 6.2.4.4.1使用三路喷嘴向驱动桥后盖和壳体喷冷却水,如附录中图D.4所示。由温度控制系统使 号试验说明。喷嘴根据系统的设计选用下列相关的零件型号。零件号:直的公头采用美国标准管螺纹 (NPT)(零件号No.3/8GG-SS22),90°公头采用美国标准管螺纹NPT(零件号No.3/8CCGA-SS22),直 的母头采用美国标准管螺纹NPT,(零件号No.3/8G-SS22)和90°母头采用美国标准管螺纹NPT(零 件号No.3/8GASS22)。 6.2.4.4.2使用单个控制阀对冷却水进行控制。控制阀选用一个12.7mm(1/2in)两通,具有C线

.pdf文档 SH-T 0518-2016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 L-37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H-T 0518-2016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 L-37法 第 1 页 SH-T 0518-2016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 L-37法 第 2 页 SH-T 0518-2016 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的评定 L-37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4 03:02: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