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43.040.60 C T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Truck cab-torsion-typetiltingand locking mechanism 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C/T1059—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QC/T105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持起草单位: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合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安徽 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东风汽车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益奎、刘彩云、余忠杰、张尚娇、吴倩、丁昌东、凌俊杰。 Ⅱ QC/T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驾驶室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驾驶室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77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QC/T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翻转机构 gcabtiltingmechanism 发动机舱进行保养维护时,使驾驶室翻转、保持在特定位置并可回落到初始位置的机构。 3.2 扭杆式翻转机构 torsionbarcabtiltingmechanism 以扭杆作为蓄能元件的翻转机构,分为单扭杆翻转机构和双扭杆翻转机构。 3.2.1 单扭杆翻转机构 gsingletorsionbarcabtiltingmechanism 以单根扭杆为蓄能元件的翻转机构。 3.2.2 双扭杆翻转机构 doubletorsionbarcabtiltingmechanism 以两根扭杆为蓄能元件的翻转机构。 3.3 锁止机构cablockingmechanism 驾驶室处于工作位置时,保持驾驶室与车架可靠固定的机构,分为单钩锁止机构和双钩锁止 机构。 1 QC/T10592017 3.3.1 单钩锁止机构single-hookcablockingmechanism 用一个锁钩保持驾驶室与车架可靠固定的锁止机构。 3.3.2 双钩锁止机构double-hookcablockingmechanism 用两个锁钩保持驾驶室与车架可靠固定的锁止机构。 3.4 锁止机构误操作 misoperationofthelockingmechanism 在锁紧手柄操作到规定位置时,锁紧装置仍未达到牢固可靠的锁紧状态的操作,包括锁止机构 遇到非解锁目的碰触或操作,而意外解锁的操作。 3.5 撑杆staybar 在驾驶室翻转到规定的位置时,牢固可靠支撑驾驶室的装置。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车辆行驶过程中,翻转机构和锁止机构不得有异常响声。 4.1.3锁止机构解锁后,不允许驾驶室不依靠外力自动翻起到驾驶室最大开启位置(限位撑杆完全 打开)。 4.1.4撑杆解除限位后,驾驶室不应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自动落下。 4.1.5翻转及锁止机构操纵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作。 4.1.6锁止机构应具有防止误操作的装置。 4.1.7在车辆正常行驶及紧急制动状态下,均应能够牢固可靠地锁止住驾驶室。 4.1.8在锁止状态下,驾驶室的侧向及前、后方向应定位正确、牢固可靠。 4.1.10 驾驶室翻转机构应配备撑杆,翻转撑起时,撑杆应具有安全保护装置。在翻转角度达到设 计要求时,应能自锁。驾驶室翻转角度应不小于0°,且不大于40°。 4.1.11 翻转及锁止机构的调整或维修,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4.1.12 翻转及锁止机构应有编号或编码,且应具有可追溯性。 4.1.13 各连接机构的回转副应灵活自如、无卡滞现象。 4.1.14 螺栓连接部位拧紧力矩,除特殊规定外,应符合QC/T518的规定。 4.2性能要求 4.2.1锁止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安全锁钩按5.3.1的实验后,应无裂纹、无变形; —锁紧钩按5.3.2的实验后,应无裂纹、无变形。 4.2.2翻转机构安装在车上后,驾驶室翻转和复位的操纵力应不小于50N,且不大于230N。 2 QC/T1059—2017 4.2.3锁止机构锁紧手柄的操纵力应不小于180N,且不大于260N。 4.2.4表面油漆件中冲压件应满足240h内无锈蚀,铸件应满足150h内无锈蚀;表面镀锌的零件 应满足72h内无白锈。 4.2.5撑杆总成应能确保驾驶室翻转后到达规定的位置,同时应满足牢固可靠的支承和自锁要求。 撑杆总成承受力应包括抗拉力和抗压力,抗拉力和抗压力按5.6的方法测出的值不应小于按式(1) 和式(2)计算得出的结果: F, =2 X mg (1) 式中: F,—抗拉力,单位为牛顿(N); 驾驶室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 F²=1.5Xmg (2) 式中: F一抗压力,单位为牛顿(N); 驾驶室质量,单位为千克(kg); 一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4.2.6翻转及锁止机构的耐久性按5.7的方法进行试验后,操作力变化应不大于10%。 5试验方法 5.1试验场地 5.1.1停放试验车的场地应水平、硬实、平整。 5.1.2驾驶室前端应预留足够的翻转空间。 5.2车辆状况 5.2.1车辆状态应满足制造商对该车型的技术条件要求。 5.2.2试验前,车辆停稳,驾驶室应保持出厂状态。 5.3锁止强度测量 进行检测。 5.3.2将锁止机构安装在试验台架上,把5000N的重量块挂于锁紧钩上,静置100h后拆除并进 行检测。 5.4翻转和复位操纵力 5.4.1试验仪器和设备。 测力计:量程为500N,准确度等级±5%。 5.4.2方法。 5.4.2.1翻转操纵力测量。 解除锁止后,使驾驶室缓慢升至静态平衡,将测力计与翻转拉手连接,通过测力计缓慢匀速垂直 于拉手(沿旋转中心切向)推动翻转拉手,直到驾驶室翻起到支撑位置,翻起过程中测力计显示的最 3 QC/T1059—2017 大值为该翻转操纵力。 5.4.2.2复位操纵力测量。 解除撑杆自锁,使驾驶室缓慢降至静态平衡,将测力计与翻转拉手连接,通过测力计缓慢匀速垂 直于拉手(沿旋转中心切向)拉动翻转拉手,直到驾驶室落至锁止位置(安全锁钩钩住),降落过程中, 测力计显示的最大值为复位操纵力。 5.5锁紧手柄操纵力 5.5.1试验仪器和设备。 测力计:量程为500N,准确度等级±5%。 5.5.2方法。 将测力计与锁紧手柄连接,测力计连接于锁紧手柄末端且与锁紧手柄方向垂直,通过测力计缓 慢匀速拉动锁紧手柄解除锁紧,使锁紧手柄旋转至解锁位置,旋转过程中,测力计显示的最大值为锁 紧手柄操纵力。 5.6耐腐蚀性盐雾试验 按GB/T1771、GB/T10125的要求执行。 5.7撑杆承受力 5.7.1试验仪器和设备。 万能试验机,准确度等级一级。 5.7.2方法。 5.7.2.1抗拉力。 将撑杆拉直成自锁状态,两端支架分别连接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工作台,进行拉力加载破坏试 验,读取撑杆进行拉力加载破坏试验后的数据为抗拉力。 5.7.2.2抗压力。 将撑杆拉直成自锁状态,两端支架分别连接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工作台,进行压力加载破坏性试 验,读取撑杆进行压力加载破坏性试验的数据为抗压力。 5.8耐久性 5.8.1试验仪器和设备。 专用试验台架(如图1所示),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一一上部安装驾驶室总成,或为符合所装驾驶室总成参数(重量、质心位置等)的模拟装置,该装 置应满足翻转机构、撑杆机构及锁止机构的安装要求,模拟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所装驾 驶室的悬置点要求及驾驶室撑起的位置和角度要求; 一下部为安装翻转、撑杆及后悬置总成的台架部分,安装位置应符合所装驾驶室的悬置点要 求及驾驶室撑起的位置和角度要求。 5.8.2方法。 将翻转及锁止机构安装在专用试验台架上,进行频率为4次/min的循环操作,共进行6000次 循环,操纵力每500次测量一次。 注:完成解锁、翻转、撑起、复位、锁紧动作为一次循环。 4

.pdf文档 QC-T 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C-T 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第 1 页 QC-T 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第 2 页 QC-T 1059-2017 汽车驾驶室 扭杆式翻转及锁止机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4 01:36: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