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9.040.10 QB 分类号:Y11 备案号:60679-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High-carbonsteel stripsforwatches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 517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手表有限公司、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 司、 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钢、翁建寅、张娜、宋鹏涛、赵可沦、蓝丽萍、邵跃明、雷红、周文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QB/T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表用高碳钢带(以下简称“钢带”)的牌号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存、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不大于1.0mm、宽度不大于50mm的制造手表零件用高碳钢带,其他精密机械零 件用钢带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223.5 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11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23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GB/T223.29 钢铁及合金铅含量的测定载体沉淀-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 GB/T223.5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6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 GB/T223.6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223.69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4 GB/T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12992014工模具钢 GB/T 2523 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的测量方法 GB/T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6060.3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3部分: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 工表面 QB/T4781 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3牌号和标记 3.1牌号 钢带产品牌号为: -T10A; 15P; -65Mn。 QB/T5174-2017 3.2标记 钢带产品标记为: D X 口 口 采用标准编号 宽度(单位为毫米) 厚度(单位为毫米) 级别(A级、B级) 维氏硬度值 牌号 示例:牌号为T10A的钢带,维氏硬度值为230,A级外形,厚度0.3mm,宽度20mm。 标记为:T10A230A0.3×20QB/T5174-2017 4 要求 4. 1 化学成分 钢带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化学成分 单位为%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牌号 碳 硅 锰 铅 铬 镍 铜 硫 磷 (C) (Si) (Mn) (Pb) () (Ni) (no) (S) (P) 0.95~1.04 T10A ≤0.40 ≤0.25 ≤0.25 ≤0.020 15P 0.70~0.80 0.15~0.35 0.30~0.50 0.12~0.27 ≤0.015 ≤0.025 65Mn 0.62~0.70 0.17~0.37 0.90~1.20 ≤0.25 ≤0.25 ≤0.25 4.2 外形 4.2.1 厚度极限偏差 钢带的厚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厚度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极限偏差 厚度尺寸范围 A级 B级 ≤0.1 ±0.002 ±0.004 >0.1~0.2 ±0.003 ±0.005 >0.2~0.3 ±0.005 ±0.008 >0.3~0.5 ±0.007 ±0.012 >0.5~1.0 ±0.010 ±0.015 4.2.2宽度极限偏差 钢带的宽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QB/T5174-2017 表3宽度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宽度极限偏差 厚度尺寸范围 A级 B级 ±0.10 ±0.15 >0.50~1.00 ±0.13 ±0.20 4.2.3直线度 钢带侧边应平直,无扭曲,每米直线度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直线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直线度公差 宽度尺寸范围 A级 B级 ≤50 s0> ≤1.0 4.2.4平面度 钢带的每米平面度公差不应大于5mm。 4.2.5级别判定 外形同时符合表2、表3、表4的A级要求,判定为A级;否则按B级要求予以判定。 4.3机械性能 不同牌号钢带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 牌号 维氏硬度HV 抗拉强度Rm/MPa 断后伸长率A/(%) T10A 700~900 15P 230~260 1~3 65Mn 735~900 4.4外观 4.4.1 钢带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或凹坑等缺陷。 4.4.2 钢带表面的粗糙度Ra不应大于0.2μm。 4.5显微组织 4.5.1钢带球化退火组织应为2级~4级的球状珠光体。 4.5.2钢带表面不应有脱碳层。 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5.1.1碳含量按GB/T223.69规定的方法测量。 5.1.2 硅含量按GB/T223.5规定的方法测量 5.1.3 锰含量按GB/T223.4规定的方法测量。 5.1.4 铅含量按GB/T223.29规定的方法测量。 3 QB/T5174-2017 5.1.5铬含量按GB/T223.11规定的方法测量。 5.1.6镍含量按GB/T223.23规定的方法测量。 5.1.7铜含量按GB/T223.53规定的方法测量。 5.1.8硫含量按GB/T223.68规定的方法测量。 5.1.9磷含量按GB/T223.61规定的方法测量。 5.2外形 5.2.1厚度用千分尺测量,在沿钢带长度方向上、距离钢带两端不少于1m处选择3个截面,每个截 面在宽度方向上分别选择距离钢带边缘1mm,以及距钢带边缘1/4带宽和1/2带宽处测量;若带宽小 于20mm,选择距离钢带边缘1mm和1/2带宽处测量。 5.2.2宽度用卡尺测量,在沿钢带长度方向上、距离钢带两端不少于1m选择5个位置测量宽度,被 测位置的间距不小于30mm。 5.2.3测量直线度时,将1m长、2级以上的平尺靠紧钢带的凹边,用卡尺或塞尺测量钢带边缘与平 尺间的最大距离。 5.2.4测量平面度时,将钢带自由放在4级以上的检测平台上,除钢带本身的重量外不施加压力,用 百分表或高度表以非接触方式测量1m长范围内钢带下表面与平台间的最大距离。 5.3机械性能 5.3.1硬度试验用维氏硬度计按GB/T4340.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5.3.2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按GB/T228.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5.4外观 5.4.1在QB/T4781给出的条件下进行外观检查。 5.4.2表面粗糙度采用粗糙度比较样块对照检查,粗糙度比较样块应符合GB/T6060.3的规定;或用 粗糙度仪按GB/T2523规定的方法测量。 5.5显微组织 5.5.1钢带球化退火组织按GB/T1299一2014的A.2方法检查。 5.5.2钢带脱碳层按GB/T224规定的方法检查。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每一批次钢带的外形、外观全数检验。 6.1.2同一标记、同一批次钢带,机械性能抽取两个样本。 注:以上出厂检验方案仅为推荐使用,可在供需双方未提出检验方案时采用,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其他方案, 6.2型式检验 6.2.1型式检验的样本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抽取。 6.2.2同一标记、同一批次的钢带,外形、外观全数检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显微组织分别抽取 两个样本。 6.3合格判定 6.3.1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的样品全部合格,则该批次产品检验合格。 6.3.2被检验样品有不合格时,对不合格项目加1倍抽样后检验,再次检验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 合格。 7标志、包装、运输、购存、质量证明书 钢带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按GB/T247的有关规定执行,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 QB/T5174-2017 5

.pdf文档 QB-T 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B-T 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第 1 页 QB-T 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第 2 页 QB-T 5174-2017 表用高碳钢带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4 00:42: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