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040.20 NB J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 -- Part 14:X-ray computed radiographic testing 2016-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47013.14—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检测工艺及其选择 6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16 7检测记录和报告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最小灰度值测试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空间分辨率的测定 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归一化信噪比的测定 20 NB/T47013.14—2016 前言 本标准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以下1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第12部分:漏磁检测; 第13部分:脉冲涡流检测; 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本部分为NB/T47013的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本部分按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广核工程有 限公司、立信染整机械(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冠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德华材料检测有限公司、艾默 生过程控制流量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通用电气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北京合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林树青、梁丽红、强天鹏、朱从斌、李亚军、郑凯、王笑梅、韩向文、徐怪立、 黄庆华、王广坤、刘森玉、华晓峰、李绪丰、李黎。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 NB/T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1范围 1.1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焊接接头采用450kV以下X 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以下简称“CR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于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 的CR检测。焊接接头的型式为板或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1.3承压设备其他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CR检测,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21356 无损检测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鉴定方法 GB/T23901.5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 的测定 GBZ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5075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2一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2、NB/T47013.1和NB/T4701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成像板IPimagingplate 一种涂有光致激发磷光晶体的柔性板,曝光后能以潜影形式储存信息,可以代替胶片用于射线 照相检测。 3. 2 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CRSX-raycomputedradiographysystem 由IP、专用激光扫描仪、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软件等组成,能将IP上的信息转换成数字图像的 系统,简称“CR系统”。 1 NB/T47013.14—2016 3. 3 被检工件至IP距离bobject-to-IPdistance 沿射线束中心线方向上测量的被检工件表面(射线源侧)至IP之间的距离。 3. 4 射线源至IP距离Fsource-to-IPdistance 沿射线束中心线方向上测量的射线源至IP之间的距离,即焦距。 3.5 射线源至被检工件距离fsource-to-objectdistance 沿射线束中心线方向上测量的射线源至被检工件表面(射线源侧)之间的距离。 3.6 对比灵敏度CS scontrast sensitivity 由透照厚度差造成数字图像灰度差所表征的灵敏度,一般用线型像质计的线径或线径编号表示。 3. 7 IP的结构噪声structurenoiseofIP 由感光层和IP表面的结构不均匀导致的数字图像的固有噪声。 3. 8 灰度等级GLgreylevel 对黑白数字图像明暗程度的定量描述,它由系统A/D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的位数决定。A/D 转换器的位数越高,灰度等级越高。例如,A/D转换器为12bit时,采集的灰度等级为212=4096。 3. 9 像素pixel X射线数字图像的基本组成单元。X射线数字图像由点组成,组成图像的点称为像素。 3.10 灰度值GVgreyvalue 表征数字图像中像素明暗程度的数值。 3.11 线性灰度值GVinlinearizedgreyvalue 与IP的曝光量成正比的灰度值。 3.12 CR系统的基本空间分辨率SRbasicspatialresolutionofaCRsystem 在无被检工件情况下,按照标准测试条件获得的、单位长度上CR系统数字图像所能显示的最 小细节的能力,简称“CR系统分辨率”。 3.13 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SRspatialresolutionofadigitalimage 在有被检工件情况下,按照实际检测条件得到的、单位长度上数字图像所能显示的最小细节的 能力,简称“数字图像分辨率”。 3.14 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ratio 在数字图像中,选定区域的灰度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比值。 2 NB/T47013.14—2016 3.15 归一化信噪比SNRynormalizedsignal-to-noiseratio 基于CR系统分辨率SRs,经归一化处理后的信噪比。 3.16 一次透照长度Leffeffectivelengthofasingleexposure 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 3.17 扫描分辨率scanningresolution 由扫描决定的数字图像的像素几何尺寸,它取决于激光扫描仪扫描IP的行间距,以及激光点扫 描行走速度与模数转换器工作频率之比。 3.18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imageprocessing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CR数字图像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放大、缩小、 灰度变换、对比度变换等。 4一般要求 4.1检测人员 4.1.1从事CR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的有关规定。 4.1.2CR检测人员应在上岗前接受辐射安全知识、专门的CR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应 的资格。 4.1.3CR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 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数字图像评定的人员应每年接受一次视力检查。 4.2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射线源 应选择焦点尺寸、管电压范围和额定功率等满足检测对象和技术要求的X射线机。 4.2.2CR系统 应根据检测对象和技术要求选择适用的CR系统。系统性能测试条件及测试方法按GB/T21356 的规定执行。系统至少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a)图像几何畸变应小于±2%; b)扫描仪和IP板之间不应存在抖动、滑动,或抖动低于系统噪声水平; c)图像同一水平线上,中心区域与边缘背景灰度变化应不超过±10%; d)其他性能指标包括:信噪比、激光束功能、阴影、影像擦除、伪影等。 4.2.2.1成像板(IP) IP的质量合格证中至少应包括IP的类型和规格、动态范围、激发响应时间、化学成分等主要 性能参数。用户应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使用和保存,并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对厚度 较小的被检工件应选择感光速度较慢的IP,对厚度较大的被检工件可选择感光速度较快的IP。 4.2.2.2扫描仪 激光扫描仪的质量合格证中至少应包括规格、扫描尺寸、输入电压、扫描分辨率、激光束焦点 尺寸、扫描步进速度等主要性能参数,且其功能和性能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3 NB/T47013.14—2016 a)扫描仪应具有扫描和擦除功能,擦除后残留潜影灰度值不得高于系统最大灰度的5%; b)扫描激光功率应满足信号采集的要求; c)扫描仪的光电倍增管电压或增益、扫描分辨率应可调; d)激光束应无动,且不存在伪影和扫描线丢失现象。 4.2.2.3显示器 应满足以下最低要求: a)最低亮度250cd/m; b)显示器至少256灰度级; c)i 可显示的最低光强比1:250; d)显示至少1M像素,像素尺寸小于0.3mm。 4.2.2.

.pdf文档 NB-T 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 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 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第 1 页 NB-T 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 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第 2 页 NB-T 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 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3 19:30:4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