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7.120.99 F65 备案号:59657—2017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氢泄漏检测 In-service helium leak testing ofsteam generatortubefor nuclear power plant 2017-04-01发布 2017-10-01实施 发布 国家能源局 NB/T204642017 目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设备与材料... 6 校验、 3 检测方法和技术 验收标准.. 8 6 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泄漏率的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传热管内气体传输时间 NB/T2046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 全中心、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炯、谢晨江、巢孟科、张红星、孙海涛、孙微、王海卫、张玉忠, 11 NB/T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氨泄漏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氨漏检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全管及管板密封焊缝在役氨漏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277.1-2008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 NB/T20003.12010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20003.82010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油漏检测 3术语和定义 NB/T20003.1—2010和NB/T20003.8—2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要求 4.1 检测人员资格 泄漏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NB/T20003.1一2010中5.1的规定。 4.2检测规程 检测规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适用范围: (e 参照有关设计规范和其他可适用的技术条件; b) c) 检测对象信息: 检测人员资格 d) 氧质谱仪型号 (o f) 唤吸探头型号 校准漏孔型号: g) h) 压力、温度、露点温度、流量、氮浓度等测量装置: 氮气浓度; 干燥程度: k) 壳侧及管侧温度; 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 检测压力: m) NB/T204642017 保压时间: n) 0) 后清洗方式: p) 采集分析软件: 记录准测; q) 验收准则: r) s) 检测报告格式。 设备与材料 5 5.1 检测系统组成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在役氮漫漏检测系统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 加压子系统: a) b) 检测子系统: c) 采集分析软件。 5.2 加压子系统 5. 2.1 加压子系统应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蒸汽发生器壳例及管侧的干燥功能: a) b) 蒸汽发生器壳加压、气体混合充氧的功能; c) 燕汽发生器管侧吹扫功能。 5.2.2 加压子系统可由压缩空气源、氢气源、流量测量装置及气体混合分配装置等部分组成。 5.2.3 加压子系统在执行壳侧充氢加压功能前,应保持系统与氨气源的隔离。 5. 2.4 加压子系统煮汽发生器管侧吹扫管路应始终保持与氛气源的隔离。 5.2.5 加压子系统为保证蒸汽发生器壳侧上下氨浓度均匀,可在蒸汽发生器上下开口之间增加气体循 环装置。 5.2.6 检测使用的压缩空气至少应符合GB/T13277.1-2008中压缩空气净化等级2级的相关要求。 5.2.7 氧气纯度至少为99%。 5.3 检测子系统 须在高放射性环境下,具备自动定位、采集检测对象泄漏率的能力。可由以下部分组成: a) 通控定位装置: b) 压力测量装置: c) 温度测量装置: d) 露点湿度测量装置: e) 流量测量装置: f) 氧浓度测量装置: g) 校准漏孔 b) 氮质谱仪: i) 吸气装置: 其他辅助装置包括真空泵、通信装置及视频监测装置等。 5. 3. 1 遥控定位装置 2 NB/T204642017 遥控定位装置应能实现远程控制,能携带吸气装置完成传热管自动定位,具备耐辐照,抗干扰,安 装拆卸便捷及在断电断气状态下防跌落保护的功能。 5.3.2校准漏孔 氮质仪校准使用的泄漏校准漏孔应为渗透型标准漏孔。 该泄漏标准漏孔应是氮气通过渗透穿过熔制的玻璃或石英薄膜的漏孔,其准漏率应在 1×10Pam/s~1×10-lpam/s的范围内, 5.3.3氧质谱仪 氧质谱仪最小可检漏率(灵敏度)至少为1×10-10pa-m/s,并具备数字或模拟信号输出功能。 5.3.4吸气装置 吸气装置用一段软管与流量测量装置、阀门及真空泵相连接,应能对传热管抽气速丰进行监控及调 节。 吸气装置前端应有密封垫,密封整中心开口大小应不影响管板密封焊的检测,检测时,出封垫在管 板上应有适当压缩,吸气装置开口与传热管应尽量密连接。 吸气装置开口内部有唤吸探头,唤吸探头用一段软管与氧质谱仪相连接。为达到较短响应和净化时 间,应配备辅助推气装置, 5.4采集分析教递 5.4.1采集 在检测过程中软每至少应实时采集以下信息: 传热管编 (e b) 蒸汽发生黑洗剃及管侧环境温度: c) d) 蒸汽发生器光训露点温度: 吸气流量: e) 吹扫流量: 蒸汽发生器壳 g) h) 氮质谱仪的读数。 5.4.2保存 软件应具备对采集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 5.4.3分析 软件应具备分析采集数据及计算滑漏率的功能。 5.5设备检定 系统中所有的测量仪表、质谱仪及校准漏孔都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校验

.pdf文档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第 1 页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第 2 页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3 16:19: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