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LY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leasing Trichogramma 2018-12-29发布 2019-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 行业标准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LY/T3028—2018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 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1 字数26千字 2019年8月第一版 2019年8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2-34490 定价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LY/T302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山西 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中条山分局、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吕梁山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东红、郭文辉、于海英、夏小岗、程志枫、李茂林、杜小刚、吴旭东、倪庆仁、 孙彦珍、韩晋杰。 I LY/T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飞机释放赤眼蜂技术的作业设计、作业准备、飞行作业。 本标准适用于防治松毛虫等鳞翅目害虫。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无人机 unmannedaerial vehicle;UAV 多旋翼无人遥控飞机、无人遥控直升飞机(油动)。 2.2 特殊标志物 special markers 在飞行防治作业区域内距地面高于30m的高压线、塔等体形高大、对飞行作业有影响的物体。 2.3 赤眼蜂释放载体 releasecarrierofTrichogramma 圆片型结构,由PVC压制而成,用于装载已接种赤眼蜂的蚕卵。结构参见附录A。 2.4 赤眼蜂释放单体 releasemonomerof Trichogramma 由2片赤眼蜂释放载体制成。结构参见附录B。 2.5 赤眼蜂释放体 releasebody of Trichogramma 将2个赤眼蜂释放单体用细线连接制成,用于飞机释放赤眼蜂。结构参见附录C。 2.6 赤眼蜂释放器 releaser of Trichogramma 飞机释放赤眼蜂释放体的专用设备,不同的机型和不同的释放原理结构不同,可根据不同的无人机 机型专业订制。 2.7 飘移 drift 因风力、飞行作业精度造成的赤眼蜂释放体偏离目标区域的现象。 2.8 therateof drift 漂移率 赤眼蜂释放体漂离目标区域20m以外的数量与总释放数量的百分比。 3 作业设计 3.1 机型选择 根据不同的林地条件和防治面积采用不同的机型。 1 LY/T3028—2018 主飞行控制系统的多旋翼无人遥控飞机。 作业面积667hm²~1333hm²,起降场到林缘距离<1km,选择净载重≥10kg、航时≥60min的 无人遥控直升飞机(油动)。 作业面积>1333hm²,起降场到林缘距离≥1km,选择净载重≥10kg、航时≥60min的无人 遥控直升飞机(油动)。 3.2走 起降场选择 3.2.1多旋翼无人遥控飞机起降场面积10mX10m,地势平坦。 3.2.2无人遥控直升飞机(油动)起降场面积20m×20m,地势平坦,四周空间无特殊标志物。 3.3 释放适期 防治目标害虫产卵始盛期。 3.4 绘制飞行作业图 根据目标害虫发生地点、面积、危害程度等确定作业区域,并绘制飞行作业图。 3.5飞行设计 3.5.1航带 作业区域应为长方形,航带长度应大于作业区宽度。复杂地形可按道路或河流走向确定。 3.5.2作业方式 3.5.2.1 多旋翼无人遥控飞机 采用单程式GPS自动控制自主飞行作业,测量作业航线上最高树木的高度,把多旋翼无人遥控飞 机飞行高度设定为高于最高树木5m~15m,从起降场起飞到达作业起点悬停5s~10s后,打开赤眼 蜂释放设备遥控开关开始作业。作业飞行速度5m/s,向前飞行时间3min,返回作业飞行时间3min, 144hm。 3.5.2.2无人遥控直升飞机(油动) 采用GPS自动控制自主飞行作业,测量作业航线上最高树木的高度,把无人遥控直升飞机(油动) 飞行高度设定为高于最高树木30m~60m,起降场起飞后,飞向作业区作业起始点悬停5s10s后, 打开飞机赤眼蜂释放器遥空开关开始作业。作业飞行速度10m/s,每次往返作业飞行幅宽40m,一架 次作业时间至少18min,起飞至降落为1个架次,每架次约可防治43.2hm²,每天可作业10架次,约防 治432hm。 3.5.3释放密度及释放速度 以防治松毛虫为例,释放密度及释放速度由无人机赤眼蜂释放器自动控制,无人机起飞前根据目标 害虫危害程度设定好释放密度及释放速度,释放量参见附录D。 3.5.4飞机机型作业技术参数 LY/T3028—2018 4作业准备 4.1飞行申请 飞行作业前,作业方应向当地有关航空管制部门提出飞行申请,按有关规定对作业单位和飞行器进 行报备。 4.2 起降场准备 起降场应备有运输工具、通讯设备、灭火用具等。使用野外临时起降场,应做好杂物清扫、抑制扬 尘、人员防暑等准备。 4.3 3飞行区域准备 将飞防区域作业图和GPS一一对应,制定飞行航线。 4.4气象条件 一般在风速不超过8m/s,晴天、无雨雾气象条件作业。最适作业温度为10℃~30℃,相对湿度 30%~90%,能见度大于2km~3km。飞行防治前应了解和掌握防治作业区局部小气候和气流情况。 4.5准备赤眼蜂释放体 赤眼蜂采用作蚕卵繁育,释放前要将繁育好赤眼蜂的蚕卵制成赤眼蜂释放体,再用赤眼蜂运输设 备(0℃C~28℃的冷藏车)运送到目的地进行释放。赤眼蜂释放体制做方法参见附录F。 4.6赤眼蜂释放体运输 赤眼蜂释放体应放置在具有温度控制装置的赤眼蜂运输设备上运送,赤眼蜂运输设备温度控制范 围为0℃~28℃,赤眼蜂释放体保存温度为5℃。 4.7赤眼蜂释放体质量检测 装载赤眼蜂释放体前应对赤眼蜂释放体的质量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参见附录G。 4.8 B赤眼蜂释放体的装载 根据不同飞机赤眼蜂释放器赤眼蜂释放体的装载量,将相应数量的赤眼蜂释放体从赤眼蜂运输设 备上取出,装载在飞机赤眼蜂释放器上,根据目标害虫的危害程度在赤眼蜂释放器上设定好相应的释放 密度,准备释放。释放密度参见附录D。 5飞行作业 5.1i 试航 正式作业前,调整天敌释放设备,试航,熟悉作业区地形地势。 5.2作业 按照预定的航线,根据飞机机型及作业方式,按照40m作业幅宽进行释放,记录每架次赤眼蜂释 放体装载量、作业地点、作业时间等。 3 LY/T3028—2018 5.3 释放量比、释放速度 目标害虫发生等级与相应的赤眼蜂释放体释放数量及松毛虫发生等级与相应的赤眼蜂释放体释放 速度见附录H。 5.4飞行作业质量测定 在飞行作业完成后的第2天应进行飞行作业质量测定,飞行作业质量以赤眼蜂释放体的漂移量及 漂移率来确定。飞行作业时因风力及飞行作业精度都可能造成赤眼蜂释放体偏离目标释放区域,漂移 量及漂移率计算公式参见附录H。 4

.pdf文档 LY-T 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LY-T 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第 1 页 LY-T 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第 2 页 LY-T 3028-2018 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3 12:49: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