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30.20 Z 05 HG 备案号:55295—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nickel waste liquid 2017-01-01实施 2016-07-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501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扬州祥发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开华、姚来祥、赵祖亮、王莹、曹宏伟、赵祯、李智专。 HG/T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含镍废液的处理处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078 工业炉蜜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25467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3. 1 化学沉淀法 3.1.1 适用条件 本方法不限浓度。根据不同的溶液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破络合剂和沉淀剂进行处理。 3. 1. 2 原理 使用破络合剂破除络合,可以将镍的络合物破坏,从而游离出镍离子,然后加人碱或有机筑基化 合物等沉淀剂,将镍离子以氢氧化镍等的形式沉淀出来: Vi2+ +20H (HO)N Ni2++2RSH →(RS)2Ni + 2H+ 3.1.3工艺过程 化学沉淀法的一般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HG/T5015—2016 NaOH溶液 氢氧化镍沉淀 含镍废液 破络合 一级沉降 反应(pH=11) 聚丙烯酰胺和 氯化铝溶液 压滤 三级沉降 E级反应 调节滤液pH氢氧化镍 图1化学沉淀法工艺流程图 3. 1. 4 工艺控制条件 3. 1.4. 1 调节pH:8~9。 3. 1. 4. 2 破络合温度:35℃~75℃。 3. 1.4. 3 破络合时间:3h~5h。 3. 1. 4. 4 破络合剂:浓度为8g/L的次氯酸钙[Ca(CI())溶液。 3. 1. 4. 5 沉淀反应pH:10~11。 3. 1. 4. 6 沉淀反应温度:>35℃或常温。 3. 1. 5 主要设备 污水提升泵、压滤机、塘瓷反应池、pH计。 3. 1. 6 处理结果 3. 1.6.1 处理后的含镍废液中镍(Vi)离子含量应不大于1mg/L。 3.1.6.2 废液中镍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参见附录A。 3. 2 离子交换法 3.2.1方法适用条件 离子交换法可处理浓度为50mg/L~1000mg/L的含镍废液。 3.2.2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对镍离子进行吸附,并与阳离子树脂上面的氢离子或钠离子进行交换而被除去,从 而使废液得到净化。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饱和后进行再生,在再生剂中的阳离子(H+或Na+) 浓度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镍洗脱下来,阳离子交换树脂恢复交换能力。废液中 可能会存在其他离子(Mg²+或者Ca²+等)的竞争吸附效应,可以通过调节pH为6~7来减弱这种 效应。 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反应式如下: Ni2+ +2RH → R Ni +2H+ Ni2++ 2RNa→R2Ni + 2Na+ 其中,R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中为R'SO)3,在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中为R'C()O)。 3.2.3工艺过程 离子交换法T艺流程见图2。 HG/T5015—2016 含镍废液 pH调节 离子交换 洗脱液 洗脱 上层清液循环再生 排出液 HCI, NaCI NaOH NiCl,或Niso, 沉淀 图2高 离子交换法工艺流程图 3.2.4工艺控制条件 3.2.4.1树脂柱预处理:三步清洗法(5%的HCI-5%的Na()H-5%的HCI)。 3.2. 4.2 反应pH:6~7。 3.2. 4. 3 洗脱液浓度:盐酸溶液(1十2)或硫酸溶液(20%~30%)。 3.2.4.4反应温度:30℃±5℃。 3.2.4.5 反应流速:10BV~15BV。 3.2.5 主要设备 液体提升泵、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pH计、糖瓷储液槽。 3.2.6 处理结果 3.2.6.1 含镍废液中的镍被树脂吸收后,其排出液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 3.2.6.2废液中镍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参见附录A。 3.2.6.3 镍离子的去除率计算方法见附录B。 3. 3 膜分离方法 3. 3.1 方法适用条件 膜分离方法可处理各种浓度的含镍废液。如果运用反渗透膜工艺,则要求待处理液中余氯浓度低 于0.1mg/L,同时控制铬离子(Cr5+)等氧化性离子的浓度,防止滤膜的氧化失效。 3.3.2原理 在含镍废液处理工艺中,通过压差的作用将废液中的镍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2价金属离子在 钠滤膜的一侧进行浓缩富集,渗透液渗透至膜的另一侧,回收利用。 3. 3.3 工艺过程 膜分离法工艺流程见图3。 调节pH 预处理单元 钠滤单元 富镍浓缩液 含镍废液 一进一步处理或回用 淡水 图3 膜分离法工艺流程图 3 HG/T5015—2016 3. 3. 4 工艺控制条件 3. 3. 4.1 pH:6~8. 3.3.4.2 浓缩倍数:4倍~5倍。 3.3.4.3 水温:20℃~25℃。 3.3.4.4操作压力:15kgf/cm²~30kgf/cm²。 3.3.4.5 原液COD:<50mg/L。 3.3.4.6 余氯:<0.1mg/L或0RP<200mV。 3. 3. 4.7 反渗透进水SDI:≤5。 3. 3. 4. 8 装置设计需考虑浓水回流管路,以提高浓水流速及回收率。 3. 3. 4. 9 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计算分析,考察有无结垢趋势,通过投加膜用阻垢剂缓解。 3. 3.5 主要设备 供水泵、钠滤膜系统(含膜架、膜壳、钠滤膜组件、管路及仪表阀门等)、提升泵保安过滤器、 高压泵、附属系统(加药系统及化学清洗系统)、配套水箱。 3.3.6处理结果 3.3.6.1废液中镍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参见附录A。 3.3.6.2镍离子的去除率计算方法见附录B。 3.4综合治理法 3.4.1方法适用条件 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含镍废液,往往需要同时使用2种或3种工艺,才能达到综合利用以及达标 排放的目的。 3.4.2原理 首先对待处理含镍废液进行絮凝沉降,之后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破络合以及初步 沉淀,之后用离子交换法对镍离子进行初步富集并除去氯离子,再使用反渗透膜进行镍离子二次富集 以及清洁水的再生。 3.4.3工艺过程 3种工艺联用的流程见图4。 絮凝剂 絮凝 含镍废液 12 过滤 调节pH 进一步处理回用+ 含镍浓水 再生水+ 反渗透 离子交换 保安过滤 反应 → 富镍浓缩液 再生剂 滤渣 破络合剂,沉淀剂 图43种方法联用工艺流程图 HG/T 5015—2016 3.4.4工艺控制条件 同3.1.4、3.2.4和3.3.4。 3.4.5 5主要设备 同3.1.5、3.2.5和3.3.5。 3. 4. 6 处理结果 得到滤渣和再生水,以及一部分镍离子循环使用。排放的废液中总镍含量不大于1mg/L.。 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4. 1 废液处理处置过程中,废气的排放应符合GB9078和GB16297的要求。 4. 2 2废液经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应符合GB8978的要求,镍离子排放浓度应符合GB25467的 要求。 4. 3 3废液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按GB5085.7规定的要求鉴别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并 按照相应要求交由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4. 4 4处理处置企业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 5

.pdf文档 HG-T 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HG-T 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第 1 页 HG-T 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第 2 页 HG-T 5015-2016 含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23 11:21: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