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40.01 YY C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Test method for thrombogenicity study- Part 1: Thrombogenicity study in dogs in vivo 2021-03-09发布 2022-04-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YY/T1770.1—2021 前 言 YY/T1770《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第2部分:体外血栓形成试验; 本部分为YY/T177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 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乔春霞、林振华、曹苹、徐炜区、董传俊、韩乃水。 I YY/T1770.1—2021 引言 对医疗器械的血栓形成评价可以采用体内、半体内和体外试验进行。血管补片、血管内导管等与循 环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时,需要对其体内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评价。YY/T1770的 本部分是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的具体试验方法,可作为GB/T16886.4中医疗器械/材料血栓形成试验 的补充。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1范围 YY/T177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对医疗器械/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时,采用犬进行体内血栓形成试 验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对医疗器械/材料是否引起体内血栓形成进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16886.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3 术语和定义 GB/T16886.1、GB/T1688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原理 当医疗器械/材料与人血接触后,材料表面如引起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粘附,粘附 的蛋白层会激活凝血通路和引起血小板的粘附,分别形成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血栓,二者又会互相促进, 最后形成血栓。因此,将医疗器械/材料通过合适的程序植人体内,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器械/材料表 面、植入部位、远端脏器血栓形成情况,可以综合反映医疗器械/材料对血液中蛋白的粘附,激活凝血通 路和引起血小板粘附的情况,从而判断医疗器械/材料是否具有诱导血栓形成或抗血栓形成作用。 5 实验动物 本试验选择的动物种属为犬,比格犬是优先推荐的品系,雌雄不限(如使用雌性动物,应无孕)。推 荐至少2只实验动物。宜根据试验样品的天小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一般原则是尽量选择较大的动物, 以减小因动物血管与试验样品不匹配而造成的试验误差。所有的动物试验宜在符合实验动物福利适用 法规的实验室内进行试验。 注:血管内植人时,推荐植人物的横截面积占据血管腔的50%以下。根据样品尺寸、动物解剖学特点对选择其他体 型较大的动物的适宜性进行说明。 6 主要仪器和试验器具 6.1电子天平。 1 YY/T1770.1—2021 6.2 2呼吸麻醉机及配件。 6.3 监护仪。 6.4X线或造影设备(可选择)及配件。 6.5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选择)及配件 6.6 灭菌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刀、止血钳、血管夹等)。 7主要试剂和耗材 7.1麻醉剂: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或水合氯醛或其他适用于犬的麻醉剂。 7.20.9%氯化钠注射液。 7.3肝素钠。 7.4造影剂(可选择)。 7.5 5穿刺和导引器械。 7.6 缝线(缝合血管和皮肤)。 7.7 75%乙醇和碘伏。 8样品制备 试验时确保临床上直接接触循环血液的所有器械部件被全面评价。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 解被测样品的临床使用过程,选择合适的部件作为检测对象。植人之前可根据产品临床使用对产品进 行预处理,如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等。为了确保试验样品与血液的充分接触,血管内植入样 品宜选择长度药为15cm的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根据器械的形状结构,可能需要创建定制的器械以 9试验对照 用过程中已被确认为安全。对照样品在几何形状、直径、长度、表面状态等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方面要 尽可能与试验样品保持一致。 10 试验设计 10.1植入部位选择 根据临床使用部位选择合适的植人部位,可选择犬血管,也可选择模拟临床使用的方法进行试验。 犬血管内血栓试验的主要植入部位。一般认为静脉植入是比较差的情况,更容易形成血栓,如产品应用 于动脉可选择植入动脉进行试验。图2为犬血管内血栓次常使用的植人部位。在样品的形状和尺寸不 2中的a)和b)进行试验 2 YY/T1770.1—2021 a) 股静脉 b)颈静脉 说明: A 右侧; B 一左侧。 图1犬血管内血栓试验主要植入部位 a) 下腔静脉-下腔静脉 b)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c)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说明: 右侧; B 一左侧。 图2犬血管内血栓试验次常使用的植入部位 10.2植入时间选择 推荐的评价急性血栓的植入时间为4h。如器械使用时间不超过4h,可根据器械实际使用时间缩 短植入时间,也可根据产品的使用时间选择更长植入时间。 10.3植入程序选择 10.3.1穿刺术 预期血管内使用产品,以及可以使用穿刺术将产品植入目标部位的产品,可以使用穿刺器械及输送 器械模拟临床使用将试验样品与对照样品植入动物静脉/动脉或其他使用部位。如使用穿刺针、扩张 鞘、导丝、导管等器械,则不需要切开血管。 此方法与血管切开术相比对动物的损伤小,对血流的影响 YY/T1770.1—2021 小,但是需要有配套的穿刺器械,且需要操作人员有熟练的技术。 10.3.2血管切开术 在预期血管切开术部位切开皮肤,利用钝性分离暴露双侧的血管,随后在血管切开术部位缝制荷包 缝合线。在荷包缝线的血管内切一纵向切口,将试验样品或对照样品沿静脉朝心脏方向插人血管, 1cm~2cm器械留在血管外。将荷包缝合线固定在植入器械的周围,将器械固定在皮下至周围组织, 注:对于需要在体内释放打开的器械,可采用10.3.1和10.3.2的方法进行释放,但可能需要影像设备来确定释放的 避免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干扰试验结果。 10.3.3其他 血管补片、人工血管等不能植人血管内,也不能通过穿刺术使产品到达目标部位的产品,则只能采 用外科手术方式植人样品。 10.4抗凝剂选择 除非器械设计要求在含抗凝剂条件下应用,一般推荐不使用抗凝剂。由于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会 影响血液/器械相互作用,因此对所用抗凝剂的类型和浓度予以判定。在评价与抗凝剂一起应用的器械 考虑物种差异对抗凝水平的影响。 11试验步骤 11.1动物准备 通过适当的麻醉剂将犬麻醉,置于手术床上,固定四肢。如需要,可按照呼吸麻醉机和监护仪的使 用程序,连接呼吸麻醉机和监护仪。剪去预手术区域的毛,用碘伏消毒。铺上手术洞巾,暴露手术区域。 11.2植入样品 按照选择的植人程序将试验样品或对照样品植入动物体内。植入血管内的样品如有管腔,则应将 留在体外的管腔口封堵,为了消除因植入位置而造成的试验偏差,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交替植入两侧的 血管。 11.3动物监测 手术过程中和植人样品后要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状态,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当使用抗凝 剂时,推荐取静脉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或活化 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指标以监测血液抗凝状态。 11.4观察指标选择 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器械/材料表面及血管内膜表面大体分析、阻塞百分比、光 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11.5动物检 按照选择的时间将样品放置在动物体内一定时间后将实验动物安乐死。为了防止动物在安乐死的 4

.pdf文档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 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 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第 1 页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 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第 2 页 YY-T 1770.1-2021 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试验 第1部分 犬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20:21: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