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140 YY C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1部分:救护车担架 Patient handling equipmentPart 1: Main stretcher used in road ambulances 2019-10-23发布 2020-10-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YY/T1638.1—2019 前言 本部分的4.2.1、4.2.4、4.3.1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YY/T1638《病人搬运设备》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救护车担架; 一第2部分:特种担架; —一第3部分:电动救护车担架; 一第4部分:医用担架及担架车。 本部分为YY/T163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医用电子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SC5)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建平、胡晟、史国齐。 I YY/T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第1部分:救护车担架 1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具有脚轮,可在平坦地面转移运送患者并且直接推送或抬放至救护车上,并能固定于 救护车的,且仅应用于后开门式救护车的救护车担架(以下简称“担架”)。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救护车担架 具有脚轮,可在平坦地面转移运送患者并且直接推送或抬放至救护车上,并能固定于救护车的担 架,不包含如铲式担架、楼梯担架、板式担架、真空担架等特种担架。 2.2 担架面部分 供患者卧躺或坐靠的结构。 2.3 底框部分 搁置担架面的结构,包括脚轮。 2.4 折叠式担架 底框部分可以折叠,并可以被推送至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担架。 2.5 固定式担架 底框部分结构固定的救护车担架。 2.6 上车高度 可折叠担架的最高上车轮下沿距地面高度。 2.7 担架折叠高度 担架折叠收缩后,担架面部分的躺卧面到地面的距离(不包括担架垫)。 2.8 担架折叠长度 担架折叠收缩后,担架的总长, 3产品分类与组成 3 3.1 产品分类 按担架面和底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可拆分式和整体式两种 1 YY/T1638.1—2019 3.2 2组成 担架主要由担架面部分、底框部分组成。担架面部分可单独使用,也可同底框部分结合一起使用 4要求 4.1 外观与结构要求 外观与结构要求如下: a)表面应平整,不应有任何尖锐的边角,边角边缘的最小半径应不小于0.5mm; b) 在完全展开时,底框部分能平稳地停在原地; c)) 各连接与拆卸装置应轻便灵活、锁止可靠,容易操作; d)对于担架面和底框可拆分的担架,底框应有锁定装置,并易于担架面的拆装。 4.2 担架面部分要求 4.2.1 担架面尺寸 担架面尺寸要求如下: 展开长度:(1950±50)mm; 宽度:(5502)mm; 护栏长度宜不小于500mm,护栏高度宜为150mm~200mm; 一救护车担架纵向腿部端如有把手,高度宜为100mm~150mm。 4.2.2上车高度 折叠式救护车担架在展开后,其上车高度应不大于750mm。 4.2.3可拆分式担架连接高度 可拆分式担架与其底框连接部分的最低接触面至担架躺卧面的高度不应超过300mm。 4.2.4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要求如下: a)靠背部分若可以调节角度,长度宜不小于600mm,抬起角度宜不小于75°且至少分5档可调; b)搁腿部分若可以调节角度,长度宜不小于900mm,抬起角度宜不小于15。 4.2.5卧躺部分的强度 卧躺部分按5.2.5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担架垫不应破裂,卧躺部分结构不发生断裂。 4.2.6担架面框架的强度 按5.2.6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担架面框架应不发生断裂 4.2.7担架面框架的抗扭强度 按5.2.7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担架面框架部分不应产生永久性形变。 4.2.8担架的静态稳定性 按5.2.8规定方法试验后,担架不应失衡。 2 YY/T1638.1—2019 4.3底框部分要求 4.3.1底框部分尺寸 底框部分尺寸要求如下: 当底架折叠收缩后,长度宜不超过担架面部分长度100mm。 一当底架折叠收缩后,宽度宜不超过担架面部分宽度50mm。 4.3.2 底框部分的调节 底框部分的调节要求如下: 一可调高度的担架,底框应至少有2个高度可调,调节应安全可靠; 控制装置应便于操作,装置处的标签应当清晰,宜采用图形符号标明方向和功能。如果控制装 置操作时可能导致对病人或使用者产生伤害,应标记警示符号 4.4脚轮的要求 4.4.1担架应至少具有4个脚轮,至少应有一侧端面的2个脚轮可在水平方向旋转360度,同时至少应 有2个脚轮具有锁止装置。 4.4.2脚轮的直径应不小于100mm。 总质量(总重) 4.5 应符合下述要求(不包括担架垫、病人约束装置): 可拆分式担架:担架面部分应不大于23kg; 担架面与底框(总重)应不大于51kg; 整体式担架:不大于45kg。 4.6 担架整体强度 担架整体应能承受不小于担架额定承重的2.2倍的载荷。 4.7[ 附件要求 4.7.1 病人约束装置 担架上应至少有两个病人约束装置,所有的病人约束装置都应当有一个快速释放系统 4.7.2 输液架 输液架(若有)悬吊勾的承重应不小于5kg。 4.7.3担架垫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与结构试验 以目测和实际操作检查,应符合4.1的要求 3 YY/T1638.1—2019 5.2 担架面部分的试验 5.2.1 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4.2.1的要求。 5.2.2 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4.2.2的要求。 5.2.3 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4.2.3的要求。 5.2.4 担架面调节功能试验 以实际操作检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4.2.4的要求。 5.2.5卧躺部分的强度试验 按图1布置,担架上放置重150kg的沙包,沙包一端置于担架靠背可调部分与固定部分连接处,持 续5min,然后卸下卧躺部分,检查是否损坏或断裂,应符合4.2.5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图1 卧躺部分的强度试验 5.2.6担架面框架的强度试验 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放置二个支架,将担架面框架把手(若有)完全展开,两端搁在支架上 (见图2)。担架面框架中部均勾放置250kg重物(例如6个沙袋)。重物不应搁置在纵向杆上。 历时30min后卸下重物,检查担架面框架,应符合4.2.6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图2担架面框架的强度试验 YY/T1638.1—2019 5.2.7底框部分的扭曲强度试验 将担架纵轴一端固定在试验台上(见图3上端),纵轴的另一端(见图3下端)放置在试验台上,此端 完全展开的把手(若有)或者框架的手握部分应突出在试验台外。 单位为毫米 100 N 5189 0 ma: 518 图3底框部分的扭曲强度试验 用一根横截面为方形的刚性试验杆撬在担架活动端的两个把手(若有)或框架手握部分之间 (如图3),在试验杆的一端加力100N(施力点与近端把手或框架之间的距离与两把手或框架纵轴两端 的间隔相等),担架纵轴另一端从试验台表面抬升高度应不大于50mm,然后撤去刚性试验杆,以目测 检查,不应出现可见的永久性形变, 5.2.8担架的静态稳定性 将救护车担架完全展开并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将与其额定承重相等的载荷平均施加在整个卧躺 部分之上,输液架悬挂5kg的载荷,从除向上以外的任意方向对其施加等于救护车担架自重(包括担架 垫及病人约束装置)及额定承重之和15%的外力,救护车担架不应失衡。在试验过程中,背靠及搁腿部 分(若可调节)的调节角度、锁止的脚轮数量及组合应处于最不利的组合,除非另有标识,外力应施加在 救护车担架的任意位置。 5.3底框部分试验 5.3.1底框部分的调节试验 以通用量具测量和操作检查来检查,应符合4.3.1的要求。 5.4脚轮的试验 5.4.1脚轮的功能 以实际操作检查,应符合4.4.1的要求。 5.4.2脚轮的直径 用通用量具测量,应符合4.4.2的要求。 5

.pdf文档 YY-T 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1部分 救护车担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1部分 救护车担架 第 1 页 YY-T 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1部分 救护车担架 第 2 页 YY-T 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1部分 救护车担架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9:36: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