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_11.040.40 YY C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620-2018 心肺转流系统 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 评价方法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s-Assessment method of red blood cell damage in continuous flow blood pumps 2018-09-28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YY/T1620-—2018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 通则 试验概述 5 6 试验前准备 试验步骤 7 接受准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体外评价血泵红细胞损伤试验所用血液的选择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1 YY/T162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威海威高生命科技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安良、杨立峰、徐丽明、相国民、李梦洁、何晓帆、柯军、洪良通、曹穗兰、郑保婷、 向健。 I YY/T1620~-2018 引言 pump)和离心泵(centrifugalpumps)是临床体外循环中普遍使用的连续流血泵。血泵不仅使用在常规 心外科手术的心肺转流术(体外循环)中,它还可用于心室辅助,体外膜式氧合等。 溶血是评价血泵所导致红细胞损伤的重要参数之一。血泵引起的溶血,主要取决于血泵的设计、结 构和所使用的材料。国际标准化组织外科植人物技委会心血管分技术委员会(ISO/TC150/SC2)已发 布ISO18242:2016Cardiovascularimplantsandextracorporeal systems-Centrifugalbloodpumps,其 中在要求和方法的条款中专门有一条对红细胞损伤的评价要求,并给出了试验用血液的基本条件(血流 速率、血糖、血红蛋白含量);在试验步骤条款中,给出了试验工装的基本组成、试验时间、取样点和检测 项目(其中包括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指标)。然而,在我国相关的血泵标准中并未把溶血性能评价列入 评价血泵潜在风险的指标中,无疑给使用留下了安全隐患。而在GB/T16886.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 结构等对红细胞的潜在破坏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规范化的评价连续流血泵的体外溶血试验方 法。ISO18242标准中虽然给出了试验用血液的基本条件,但未给出详细的试验用血液选用标准。事 实上,用于试验的血液质量不同会严重响试验的结果;该标准中也未给出详细的试验工装设计及连续 流循环6h的测试方法。ASTMF1830—1997(R2013)StandardPracticeforAssessmentof HemolysisinContinuousFlowBloodPumps和ASTMF1841—1997(R2013)StandardPracticefor SelectionofBloodforinvitroEvaluationofBloodPumps则给出了详细的试验用血液选用条件和具体 的试验工装设计及连续循环6h的测试方法。本标准优化了试验工装的设计,补充了游离血红蛋白的 检测方法,完善了试验规程。 Ⅱ YY/T1620—2018 心肺转流系统 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 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评价的具体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心肺转流系统中连续流血泵(标称为5L/min以上)红细胞损伤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T16886.4一 2003,ISO10993-4:2002,IDT) 3术语和定义 3 GB/T1688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连续流血泵 continuousflowbloodpump 由驱动力驱动产生连续血流的装置。 3.2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freeplasmahemoglobin 红细胞破坏释放到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珠蛋白或者含血红素蛋白)。 3.3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损伤破坏,导致血红蛋白进人血浆的现象。 3.4 标准溶血指数 normalized index of hemolysis;N,I.H. 每泵送100L血液所增加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质量数(克),采用红细胞压积对血浆量进行校正,并 用流量及循环时间进行修正。 3.5 标准毫克溶血指数 normalizedmilligram index of hemolysis;mg.N.I.H. 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毫克数表示的标准毫克溶血指数。 3.6 修正溶血指数 modifiedindexofhemolysis;M.I.H 释放到血浆中的血红蛋白量与经血泵输送的血红蛋白总量归一化后的比值。 1 YY/T1620—2018 4通则 4.1溶血指数表示形式 4.1.1 标准溶血指数(N.I.H.) 100-Hct 100 N.I.H.=△freeHb×V× .(1) X 100 QXT 式中: N.I.H. 标准溶血指数,单位为克每100升(g/100L): free Hb 在采样时间间隔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量,单位为克每升(g/L); V 回路容量,单位为升(L); Q - 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Hct 一红细胞压积,%; T 采样时间间隔,单位为分(min)。 4.1.2 标准毫克溶血指数(mg.N.I.H.) mg.N,I.H, =N.I.H.X 1 000 式中: mg.N.I.H.—标准毫克溶血指数,单位为毫克每100升(mg/100L)。 4.1.3修正溶血指数(M.I.H.) 105 100Hct M.I.H.=△freeHbXV× *(3) 100 QXTXHb 式中; M.I.H. -修正溶血指数; Hb ,一在时间点0时总血红蛋白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106 一修正常数因子,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没有小数的数据; AfreeHb 在采样时间间隔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量,单位为克每升(g/L)。 注:在这些参数中,M.I.H.被建议作为在循环系统中由血泵引起溶血程度的一个参数,N.LH.需要考虑基于红细胞 压积的血浆量。最近所研发的溶血性更小的血泵采用mg.N.LH.表示,比N.LH.更为方便。然而,N.I.H,与 mg.N.I.H.都会随着血液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而变化。M.I.H.方程式直接校正了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 积的差异。 4.2 试验用血液 血液来源不同时,由创伤所引起的溶血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确定血液的来源,及其各个溶血 指数。采用人血、牛血或者猪血作为主要的试验用血液来源。有关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试验所用血 液的选择标准见附录A(体外评价血泵红细胞损伤试验所用血液的选择标准)。 注;不得使用在屠宰场采集的血液(除非血液是通过静脉穿刺获得的)。 5试验概述 5.1血液采集 血液应使用(14G或者更大的)针头通过血管穿刺采集,并收集到500mL~2000mL含有构缘酸 2 YY/T1620—2018 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1)抗凝剂或者硫酸肝素的标准血袋中。 5.2测试回路 测试回路是由总长为2m,内径为9.5mm的聚氟乙烯管及一个血袋(一般为13cm×13cm)组成。 血袋上带有一个取样口(或者采用带有三通式出口的三通管,装在聚氯乙烯管回路上)。为了监测压力, 在测试回路的人口及出口管路中可结合使用压力监测表(见图1)。待泵送的血液量为(450士45)mL。 注1;测试回路的聚氟乙烯管和血袋是经过常规的溶血试验证明合格的产品。 注2:可根据待评价血泵类型的不同设计相匹配的测试回路。 . 5.3泵的条件 泵的流量应设定为(5士0.25)L/min,循环血液温度为(37士1)℃。压力设定为(500士15)mmHg。 然而,根据泵预期应用的临床实际情况,也可以选择0℃~42℃范围内的其他温度(如心肺转流术在手 术期间会有冷却与加热)。 5.4评价指标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作为评价指标,可采用临床认可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通过计算M,I,H.进行 校正。 注: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红细胞压积(Hct)可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血细胞分 析法。 6试验前准备 6.1血液 血液选择见附录A。 6.2测试回路 封闭测试回路包括一根总长为2m,内径为9.5mm的聚氯乙烯管,一个血袋,一个压力表和一台待 测试血泵。回路中应充满PBS,在回路中循环大约10min~20min,以清洗并湿润所有与血液接触的 表面。在加血液之前,应彻底排空回路中的PBS。在用PBS清洗之后,回路中可以开始准备将(450士 45)mL的新鲜血液打人血袋中。应去除血袋中聚集的空气,使没有空气界面留在血袋里。用以产生前 压力条件的螺丝钳应放在泵的出口侧。在测试回路的人口及出口处连接压力表。(见图1) 3
YY-T 1620-2018 心肺转流系统 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9:25: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