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40.20 YY C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551.2—2017 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 第2部分: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Air filters for medical infusion and transfusion equipments- Part 2:Liquid bacterial retention test method 2017-02-28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1551.2—2017 前言 YY/T1551《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一第2部分: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一第3部分:完整性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YY/T155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6)归口。 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颇尔过滤器(北京)有限公司、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安得医疗 用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文庆、张俊伟、蒋淑萍、唐燕、袁晓晶、路志浩、李松华、成琳。 I YY/T1551.2—2017 引言 目前,存在若干评价气体过滤器截留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气溶胶细菌截留试 验以及气溶胶病毒截留试验等。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是先用低表面张力的液体对蔬水性滤膜预先进行润 湿,然后再参考除菌级药液过滤器/膜的细菌截留试验方法,用直径0.3um~0.4um、长0.6um~ 1.0um的缺陷短波单胞菌(ATCC19146)的菌悬液进行挑战。相应的,参考液体除菌过滤,目前大多数 生产厂家将满足液体细菌截留试验要求的空气过滤器标称为0.22um。 由于过滤机制的不同,过滤器的液体精度比气体精度低,已有试验证明在气溶胶挑战中可以截留喷 菌体/病毒的过滤器在液体挑战中并不能截留噬菌体/病毒。可以说,液体细菌挑战试验能够代表气体 过滤除菌的最坏条件。 由于液体细菌截留试验为破坏性试验,方法较为复杂,且对试验条件和人员操作要求高,一般不适 用于空气过滤器的常规质量控制。常规质量控制可以采用已经与液体细菌截留试验建立了相关性的物 理完整性试验方法。 YY/T1551.2—2017 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 第2部分: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1范围 YY/T1551的本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对标称滤膜孔径为0.22um的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 过滤器成品的细菌截留能力进行评价。 标称滤膜孔径为0.22um的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膜材细菌截留能力的评价可参考本部分 本试验宜由经培训的试验人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Y/T0918一2014药液过滤膜、药液过滤器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log降低值 直logreductionvalue;LRV 挑战微生物的数量与滤出液微生物数量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值 [YY/T0918—2014,定义3.1] 4试验装置 4.1概述 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和图2。当对供试空气过滤器从接触预期使用环境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挑 战时,可采用图1所示试验装置;当挑战方向相反时,可采用图2所示试验装置。在特定恒压下用缺陷 短波单胞菌ATCC19146菌悬液对样品挑战组件中的供试空气过滤器进行挑战,使最终挑战水平不低 于10’CFU/cm²空气过滤器有效过滤面积(EFA)。对滤出液进行细菌计数分析,计算log降低值 (LRV),以此评价供试空气过滤器。 4.2压力系统 压力系统用于提供恒定的挑战压力,由气泵、恒压罐和压力表等构成。 4.3 样品挑战组件 样品挑战组件用于装载供试空气过滤器和储存细菌挑战悬液。当对供试空气过滤器从接触预期使 用环境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挑战时需要该挑战组件。应注意细菌挑战悬液的加人量,保证整个挑战试 1 YY/T1551.2—2017 验过程中供试空气过滤器始终浸没在细菌挑战悬液中 说明: 1—恒压罐; 2——气泵; 3——压力表; 4——阀门; 5——-—样品挑战组件; 6——挑战菌液; 7一供试空气过滤器; 收集瓶。 8- 注1:可视情况设多组试验支路 注2:该图为非在线过滤式试验装置,可视情况将滤出液进行在线过滤, 图1试验装置示意(挑战方向为由外往里) 5 说明: 气泵; 恒压罐; 3-———挑战菌液; 一压力表; 4- 5 阀门; 6——供试空气过滤器; 滤出液; 一收集瓶。 8- 注:可视情况设多组试验支路。 图2试验装置示意(挑战方向为由里往外) 2 YY/T1551.2—2017 4.4收集瓶 收集瓶用于收集滤出液进行随后的细菌计数分析。收集瓶应带刻度,便于量取滤出液的体积,从而 计算细菌挑战水平。 试剂和材料 5 见YY/T0918一2014中第8章。 6 细菌挑战原液制备方法 按照YY/T0918—2014中第9章制备。 缺陷短波单胞菌的鉴定 按照YY/T0918一2014中第10章鉴定。 细菌挑战悬液的制备 按照YY/T0918—2014中第11章制备。 9 样品预湿 试验之前应先用低表面张力的液体对样品进行充分的润湿处理,随后用无菌水对样品进行彻底冲 洗以去除残留润湿液,避免对细菌截留试验造成干扰。所用润湿液和冲洗液应保证无菌,并以无菌操作 的方式进行润湿和冲洗操作。 样品的润湿和冲洗程序应进行有效确认,保证样品湿化和冲洗的充分性,并保证不会破坏样品的物 理完整性 注:可参考YY/T1551的第3部分:完整性试验方法。 10 挑战试验 10.1样品挑战试验 挑战试验前,试验装置应经过适宜的消毒灭菌处理,并以无菌操作的方式连接试验管路、装入供试 空气过滤器、加人细菌挑战悬液等。 根据供试空气过滤器有效过滤面积(EFA)以及细菌挑战悬液的浓度计算所需挑战体积,保证不低 于10’CFU/cm²有效过滤面积(EFA)的挑战水平 施加恒定压力,使供试空气过滤器经受细菌挑战悬液的挑战。施加的压力应经过有效确认,保证在 不会破坏空气过滤器完整性的前提下使细菌挑战悬液流过空气过滤器滤膜。用收集瓶收集滤出液,至 规定体积时停止挑战试验。 挑战完毕后,采用薄膜过滤法对滤出液进行薄膜过滤,将分析滤膜转移至平板计数琼脂上,30℃士 2℃培养,在第72小时和第7天记录菌落数 若分析滤膜上出现缺陷短波单胞菌之外的微生物生长,则试验无效。 3 YY/T1551.2—2017 10.2 阴性对照试验 阴性对照试验在样品挑战试验前进行。 用无菌盐水乳糖肉汤或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细菌挑战悬液按照10.1进行操作。 有效试验的阴性对照必须无菌生长 10.3阳性对照试验 用标称孔径为0.45μm的药液过滤器代替供试空气过滤器按照10.1进行操作。 有效试验的阳性对照试验必须有挑战菌生长, 11 结果判定 空气过滤器的细菌截留能力用Log降低值(LRV)表示。用式(1)计算: LRV=logiN。-logiaNi ..(1 ) 式中: N。—挑战悬液细菌总数,CFU; N,—滤出液细菌总数,CFU。如果N,<1,则表述为LRV>log1oN。。 对标称滤膜孔径为0.22um的空气过滤器,其滤出液通常要求无菌生长,即N,<1,也就是LRV> logioNo. 12 2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方面: a) 本部分编号; 样品识别; c) 试验压力或流量; d) 阴性对照细菌生长情况; e) 阳性对照细菌生长情况; f) 挑战悬液细菌总数; g) 样品挑战试验滤出液细菌总数; h) 任何偏离本试验方法的描述

.pdf文档 YY-T 1551.2-2017 输液 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第2部分 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1551.2-2017 输液 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第2部分 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第 1 页 YY-T 1551.2-2017 输液 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第2部分 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第 2 页 YY-T 1551.2-2017 输液 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第2部分 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8:37: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