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40.30 YY C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 研究指南第1部分:药物吸附研究 Guidance of study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infusion equipment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Part 1:Drug sorption 2017-02-28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1550.1—2017 前 言 YY/T155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药物吸附研究; 一第2部分:可沥滤物研究-已知物; 一第3部分:可沥滤物研究-未知物。 本部分为YY/T155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6)归口。 本部分由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负责起草,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骆红宇、由晓雷、吴长岩。 I YY/T1550.1—2017 引言 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包括输注过程中器械对药物的吸附研究、器械迁移至药物中的可沥滤 物研究等。本部分只涉及输液器具的药物吸附研究,器械迁移至药物中的可沥滤物研究研究指南将在 本系列标准其他部分给出。 静脉输液给药是一种药物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输液器 具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药物的吸附作用会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即有效性,尤其是对于低剂量给药 的药物。除此之外,某些需要精确给药的治疗,如胰岛素或某些高毒性的药物,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 吸附和解析附作用,易导致某些时间点给药剂量超出预期剂量,从而给病人带来潜在风险。因而,建立 和制定药物与器械的相容性研究方法指南,以科学规范地评价药物输液过程中器械与药物相容性具有 重要意义。 由于输液药品种类繁多,且不同输液器械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本部分不可能给出一种 适用于全部药物与输液器械相容性研究的试验方法。在进行特定药物与输液器械的药物相容性研究 时,可以参考YY/T1550给出的方法,也可选择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灵敏度的其他试验 方法。 YY/T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 研究指南第1部分:药物吸附研究 1范围 YY/T1550的本部分给出了在模拟临床输液条件下或临床实际输液条件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 与药物接触过程中对药物吸附的研究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特定输液器械与拟输注的药物或经论证所选择的典型药物进行相容性研究中的药物 吸附研究。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药物相容性 drugcompatibility 输液器具和药物之间未发生导致药效及稳定性改变或发生导致毒理学风险的严重相互作用的 证据。 3.2 吸附 fsorption 系指药物制剂中的溶质与输液器具的理化结合现象,这种现象与输液器具材料的性质及药物中活 性成分或其他可溶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3.3 输液载体 Infusioncarrier 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输人人体的注射剂药物的给药载体,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4试验方法 4.11 供试液的制备 4.1.1总则 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应考虑采用该医疗器械在临床实际使用中与拟输液药物接触的过程作 为浸提液制备的参数条件,如时间、温度、作用方式等 4.1.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的试剂应为分析纯,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的要求。 1 YY/T1550.1—2017 4.1.3供试液制备的方法 取拟研究器械及药物,按药物使用说明书或临床调研给出的常用输液方式进行供试液制备。制备 参数需考虑给药剂量、输液载体、稀释方式、输液方式、输液速度、输液温度。如需要,采用临床适用的输 液载体,配制符合临床实际的药物输液液体3份。其中2份输液液体通过输液器具,按药物使用说明书 或临床调研给出的常用输液方式进行输液,收集流出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一份配制好的药物输液液 体置相同条件下贮存相同时间,作为药物对照组溶液。 4.2吸附研究 吸附研究一般通过测定输液液体中药物浓度的变化来表征药效的变化。对于某些需要精确给药的 治疗过程,如胰岛素或某些高毒性药物的给药,尤其宜考虑确定适宜的取样时间点,以考察不同给药时 间点输液器具对药物的吸附和解析附情况。 4.2.1方法学考察项目 宜采用经确认的试验方法对输液液体中的药物成分进行药物浓度变化的测定,一般可优先考虑拟 谱法(GC或GC/MS)、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Vis-UV)等。拟采用的浓度测定方法应至少考虑下述相 关方法学考察项目。 4.2.1.1专属性 药物制剂中的辅料、有关物质、浸提液制备时的输液载体、输液器具中潜在溶出物均不应对药物含 量测定产生干扰。宜采用适宜的方法对拟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进行验证,如HPLC法测定药 物含量时,系统适用性实验的分离度考察、输液载体中加入药物制剂前后流经输液器具溶液色谱图的比 较等。 4.2.1.2 精密度 宜采用适宜的方法考察拟采用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如对同一供试品溶液进行连续不少于6次 的测定,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4.2.1.3稳定性 至少在实验开始前及实验结束时测定药物对照组溶液的药物浓度变化,以确认整个试验周期内未 经与输液器具接触的药物对照组溶液自身的稳定性。 4.2.1.4线性 当所参照的药典方法或文献方法中的线性范围不能涵盖供试品溶液浓度时,或采用新建方法进行 实验时,宜根据供试品溶液实际吸附情况选择适宜稀释比例进行线性确认。 4.3 药物吸附率试验 取4.1.2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药物对照组溶液,按经4.2.1方法学考察确认的含量测定方法进 行测定,记录供试品溶液和药物对照组溶液的响应信号值(如峰面积、吸光度值等),必要时采用药物对 照品或标准品溶液计算药物浓度。 4.4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各时间点供试品溶液相对于药物对照组溶液中药物响应信号值(如峰面积、吸光度值 YY/T1550.1—2017 等)或药物浓度的变化率。 C。-C; A = ×100% C。 式中: A 药物吸附率,%; Co 药物对照组溶液中药物响应信号值(如峰面积、吸光度值等)或药物浓度; C; 供试品溶液中药物响应信号值(如峰面积、吸光度值等)或药物浓度。 5 研究报告内容 5.1 基本信息包括: a) 药物及输液器来源、批号等相关信息,包括药物标准品或对照品信息; b) 与药物直接接触的药包材描述信息; c) 药物制剂配方中辅料信息,如有(一般可从药品说明书中获得)。 述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5.3 吸附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5.4 研究的参考文献。

.pdf文档 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第1部分 药物吸附研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第1部分 药物吸附研究 第 1 页 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第1部分 药物吸附研究 第 2 页 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第1部分 药物吸附研究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8:35: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