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40.01 YY C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染色体畸变试验 Test forgenotoxicity of medical devices- Part 2:In vitro mammalian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 2014-10-01实施 2013-10-21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数码防伪 YY/T0870.2—2013 前 YY/T0870的总标题是《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第2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第3部分: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进行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第4部分:乳动物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 第5部分:哺乳动物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 有关其他方面的遗传毒性试验将有其他部分的标准。 本部分为YY/T087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YY/T0870的本部分是参考OECDNo.473(199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并结合医 疗器械/材料自身特点制定的。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医疗 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起草人:王昕、尹玉霞、刘成虎、梁洁、张鹏。 YY/T0870.2—2013 GB/T16886.3中给出的检测潜在遗传毒性物质的试验方法均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 学品测试指南》中规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是针对化学品的特性制定而成,同时未给出详细的试验步骤, 因此不适宜直接用于医疗器械/材料的检测。YY/T0870参照OECD试验方法基本原则,并根据医疗 器械/材料的特性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规定了详细的试验步骤,可作为GB/T16886.3中遗 传毒性试验的补充方法标准。 YY/T0870的本部分参照OECDNo.473(1997)方法,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情况下,将培养 细胞与医疗器械/材料接触后再用中期分裂相阻断剂(如秋水仙素)进行处理,通过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的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分析,来评价试验样品潜在的致畸变性。 YY/T0870的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医疗器械/材料中具有导致哺乳动物细胞中染色体结构畸 变潜能的物质。染色体结构畸变可能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型和染色单体型。对于医疗器械/材料内含 有的有毒化学物来说,多为诱导染色单体型畸变,但有时也可导致染色体型畸变。多倍体数目的增加可 预示毒性物质可能诱导染色体数目畸变。然而,YY/T0870的本部分不适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畸变。 YY/T0870的本部分需要使用体外代谢活化系统。但是,这种体外系统不能完全模拟哺乳动物的体内 情况。宜注意由pH、渗透压的改变或高水平细胞毒性可能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YY/T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染色体畸变试验 范围 1 YY/T0870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材料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 注:口腔材料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见YY/T012.1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16886.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63部 GB/T16886.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12 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3术语和定义 GB/T16886.1、GB/T168863和CB/T16886.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一条染色单体断裂或染色单体间的断裂和重接。 3.2 染色体型畸变 chromosomc-type 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断裂或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点的断裂和重接。 3.3 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DNA复制的S期后的一个过程,核没有进人有丝分裂,但进人下一个S期。结果是染色体具有4、 8、16等倍单体。 3. 4 裂隙gap 显示为小于染色单体宽度的不着色的损伤,并伴有染色单体极小的错位。 3.5 有丝分裂指数 mitotic index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除以观察细胞总数,表明细胞增殖的程度。 3. 6 染色体数目畸变 numericalaberration 染色体数目改变,不同于所用细胞染色体的正常数目。 YY/T0870.2—2013 3.7 多倍体polyploidy 所含染色体数目是单倍体染色体数(n)的倍数,二倍体除外(如,3n,4n等)。 3.8 染色体结构畸变 structuralaberration 细胞分裂中期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如缺失、断片、内交换或互换。 4 主要设备 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恒温水浴箱、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活化系统、培养基和试剂 试验用活化系统(S9和S9混合液)、培养液和试剂按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制备或购买市售 商品。 6 细胞株 可选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推荐首选CHL。需定期检查试验所 用细胞核型和有无支原体污染。细胞应置于一80℃或液氮中冷冻保存。 7试验前准备 7.1器具灭菌 与试验和对照样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30min,或 置电热干燥箱内160℃2h。 7.2 2试验环境要求 试验应在无菌操作台或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8样品制备 宜根据GB/T16886.12的原则制备试验液。可采用生理盐水和/或其他适宜溶剂作为浸提介质。 浸提介质不应与试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且应对细胞的存活和S9的活性无影响。如怀疑试验样品可能 对本试验细胞株产生毒性作用时,应进行预试验来确定适宜的试验液浓度。 注1:ISO10993.3正在修订,当新的样品制备方法在未来标准中得到确认后即可采用。 注2:与经典的化学物全身毒性试验不同,医用材料一般得不到LDso的剂量值。若采用浸提液进行试验,可考虑单 剂量组试验(即试验样品原液或100%的浸提原液),但宜对试验所采用的剂量范围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数据。 注3:高浓度的DMSO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因此,如采用DMSO为浸提介质,使用时浓度应不大于1.0%(体积分 数)。 2 YY/T0870.2—2013 9 对照样品制备 9.1 阴性对照 同批号试验样品浸提介质,不加试验样品并在同条件下制备。 9.2 阳性对照 见表1。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阳性对照品。 表 阳性对照物质举例 代谢活化条件 阳性对照物 甲磺酸甲酯(methylmethanesulphonate,MMS) [CAS No. 66-27-3] 甲磺酸乙酯(ethylmethanesulphonate,EMS) [CASNo.62-50-0] 乙基亚硝基腺(ethylnitrosourea) 无外源性代谢活化系统 [CASNo. 759 丝裂幕素C(mitomycinC) CASNo.50-07-77 4-硝基唑味-N-氢化物(4-mitroquinoline-N-oxide) [CASNo.56-57-5] 苯并(a)花 (benzo(a)pyrene) 『CASNo50-32-8] 有外源性代谢活化系统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AS No.50-18-0(CASno.6055 9-2) 9.3空白对照 如不能证实所用浸提介质不具有致突变性,还应设空白对照。 10试验步骤 10.1预试验 对怀疑有细胞毒性反应的试验样品应进行预试验。取试验细胞株按GB/T16886.5中步骤进行。 如对试验细胞株产生毒性作用,应对试验样品或浸提液进行梯度稀释,所选的剂量浓度范围宜包括细胞 毒性从最大到小或无细胞毒性,一般至少包括5个试验浓度梯度,并以小或无细胞毒性的浓度进行 试验。 10.2 接触处理 10.2.1 试验分别在加人或不加入S9的条件下进行。按10.2.2~10.2.4步骤操作。 3 YY/T0870.2—2013 10.2.2试验前一天,将一定数量的细胞接种于培养血(瓶)内,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 补足)和细胞培养液,置于培养箱中。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接触3h6h,吸去培养皿(瓶)中的液体,用 Hanks液洗细胞3次,加人新鲜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并在接触开始后约1.5倍的正常细胞周期时采 样。若两者均为阴性结果,宜再延长无代谢活化的试验至1.5倍的正常细胞周期采样。 10.3收获细胞与制片 10.3.1消化:用胰蛋白酶液消化细胞,待细胞脱落后加人含血清的细胞培养液终止胰蛋白酶作用,混 匀,放人离心管内以1000r/min~1200/min离心5min~7min,弃去上清液。 10.3.2低渗:加入0.075mol/L

.pdf文档 YY-T 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第 1 页 YY-T 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第 2 页 YY-T 0870.2-2013 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试验 第2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5:35: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