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040.01 YY C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618—2017 代替YY/T0618—200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Testmethods for bacterial endotoxins of medicaldevices- Routine monitoring and alternatives to batch testing 2017-02-28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061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Y/T0618—2007《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与YY/T0618 2007的主要区别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术语,内毒素工作标准品(见3.4);几何平均终点(见3.11);调查试验(见3.14);超限值 (见3.21); 修改了“附录B试验方法、常规监视和跳批试验指南”; 增加了“附录C超限值(OOS)和失败调查指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医疗器械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松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令骁、王昕、朱丽丽、姜华、何红兵、吴旭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Y/T0618—2007。 YY/T0618—2017 引 热原是任何可以引起发热的物质。许多医疗产品的放行需要进行热原试验。热原可分为两类:微 生物热原(如,细菌、真菌、病毒)和非微生物热原(如,药物、器械材料、类固醇、血浆制品)。已发现的热 原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虽然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和病毒可能是致热原,但它们的致热 机理不同(全身作用)并且作用程度低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本标准只包括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试验。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的高分子量脂多糖(LPS)成分,如污染人体血液或组织,内毒素 可导致发热、脑膜炎和血压迅速降低。当革兰氏阴性细菌分解或裂解时,主要由蛋白、磷脂和LPS组成 的细胞外壁成分就不断释放人环境中。内毒素污染难以预防,因为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性质稳定, 体积较小可通过常规的除菌滤膜 可通过下列措施使医疗产品具有无热原性: 1)采用预防或控制内毒素聚集的生产技术; 2)通过内毒素灭活(如干热法)或物理去除方法(如清洗、蒸馏、超滤)去热原。 本标准主要关注无需将去热原步骤作为生产过程一部分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本标准的目的是提出细菌内毒素试验的要求和指南。包括供试验产品单元的选择,试验技术的选 择和确认,常规试验技术的使用以及试验结果的解释。本标准还包括了用于支持选择跳批试验的生产 运行确认要求。 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中分别包含以下信息: 内毒素试验的背景和历史(参见附录A); 内毒素试验方法指南(参见附录B); 跳批试验和生产过程确认指南(参见附录B); 超标结果试验结果和调查指南(参见附录C)。 YY/T0618—201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测定医疗器械、组件或原材料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的基本准则。 注:虽然本标准的范围限定为医疗器械,但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和给出的指南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医疗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细菌内毒素以外热原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细菌内毒素试验 bacterial endotoxinstest;BET 通过将液体试验样品与鲨试剂混合来测定活性细菌内毒素的检验,通过目测、浊度、显色或其他确 认过的检验方法测量成正比例反应的结果。 3.2 批batch 规定的原材料、中间体或成品的数量,预期或声称其在规定的生产循环中生产的特性与质量均一 3.3 显色技术chromogenictechnique 基于测量的显色反应正比于鲨试剂与内毒素之间反应的原理,定量或检测内毒素的BET方法。 3.4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control standardendotoxin;CSE 以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的内毒素制剂。 3.5 除热原depyrogenation 确认过的去除或灭活内毒素的过程。 3.6 内毒素或细菌内毒素 endotoxin orbacterial endotoxin 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有关的高分子量复合物,有人体致热性并与鲨试剂有特异性反应。 3.7 内毒素单位 endotoxinunit EU 内毒素活性的标准测定单位。 YY/T0618—2017 3.8 终点(凝胶)endpoint(gelclot) 一个试验溶液的系列稀释或系列浓度或对照溶液中观察到一个细菌内毒素阳性反应的最后一 个点。 3.9 增强enhancement 非内毒素相关因素(通常由试验样品的特性所致)导致的细菌内毒素试验异常现象,使试验反应高 于实际存在的内毒素总量。 3.10 凝胶技术 gel-clottechnique 量化或检测内毒素的BET法,基于产生的凝胶反应是鲨试剂与内毒素呈正比反应的原理。 3.11 几何平均终点 geometric mean endpoint 从重复系列稀释度中得到的已转换为以10为底的终点对数值的平均值,用于从某一试验溶液确定 集中趋势或均值。 3.12 抑制 inhibition 非内毒素相关因素(通常市试验样品的特 所致)导致的细菌内毒素试验异常现象,使试验反应低 于实际存在的内毒素总量。 3.13 抑制/增强试验 inhibition/enhancement test 用于确定某特定细菌两毒素试验样品是否含有减小试验准确性的因素即是否对试验系统产生 抑制或增强作用的试验。 3.14 调查试验 investigation test 一样品漫提液或制备液以验证原试验结果。 重新分析某 3.15 鲨试剂反应材料 LAL reactive material;LAL-RM 任何激活鲨试剂并引起增强的非内毒素成分。 3.16 内毒素检查用水 LALreagentwater;LRW 纯化水或其他经鉴定的可用于BET中的溶剂、稀释剂和/或浸提液,在所用方法中应无反应和无 干扰。 3.17 灵敏度lambda 鲨试剂凝胶试剂的标称灵敏度,以EU/mL表示。或,对于显色法和浊度法,参照标准曲线的最低 点(内毒素浓度)。 3.18 鲨试剂 limulus amebocytelysate;LAL 从鲨(horseshoecrab)[美洲鲨(Limuluspolyphemus)或中华鲨(Tachypleustridentatus)]的循环 YY/T0618—2017 血变形细胞中提取的试剂,与内毒素相互反应产生凝胶,用于细菌内毒素试验测定细菌内毒素水平。 3.1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典型的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侧链组成。 3.20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maximum validdilution;MVD 与BET的灵敏度相关的能够检出规定的试验内毒素限值的样品最大稀释量。 3.21 超限值 outof specification;OOS 样品有效BET试验结果超出产品内毒素限值的规范。 注:术语OOS只适用于本文件,与其他涉及OOS结果的法规指南有所不同,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 《药品生产OOS试验结果的研究》。 3.22 无热原性 non-pyrogenic 医疗产品不会引起发热反应。 注:也可用于描述和标示医疗产品的内毒素水平低于规定的限值。 3.23 产品内毒素限值 product endotoxin limit 规定的某一产品内毒素的最大可接受水平。 3.24 产品实现 product realization 开发、生产和成品交付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全过程。 3.25 热原pyrogen 任何能产生发热的物质。 3.26 热原的 pyrogenic 医疗产品能够引起发热反应。 注:可用于描述医疗产品内毒素水平超过规定的限值。 3.27 内毒素国家标准品 reference standard endotoxin;RS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从大肠杆菌提取精制而成的内毒素制剂。 3.28 再试验 retest 对先前的供试批的追加样品进行试验。 3.29 标准对照系列 standard control series 用于验证有效的内毒素灵敏度的RSE或CSE系列稀释液。 3.30 试验内毒素限值 testendotoxinlimit 浸提液中所允许的最大内毒素浓度。该确定的限值用于计算样品浸提(混合或一个单元)的最大有 效稀释倍数。 3 YY/T0618—2017 注:该限值由产品内毒素限值除以每单位样品浸提液的所用LRW的体积来确定。 3.31 浊度技术 turbidimetric technique 定量或测定内毒素的BET方法,基于测量的显色反应是鲨试剂与内毒素呈正比反应的原理。 3.32 确认validatio

.pdf文档 YY-T 0618-201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Y-T 0618-201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第 1 页 YY-T 0618-201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第 2 页 YY-T 0618-2017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常规监控与跳批检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4:26: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