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 120. 60 YS H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telluride--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gold and silver contents-- Fire assay gravimetry 2019-08-02发布 202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329.3—2019 前言 YS/T1329《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碲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第3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火试金重量法。 本部分为YS/T132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单位: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昆明冶金研究院、北矿检测技 术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先和、万双、武守忠、周宏鼎、高俊成、陈小兰、闫豫昕、刘秋波、刘同银、王永彬、 柳成华、张全胜、黄祖飞、夏珍珠、岳春雷、赖秋祥、吴佐明、刘英波、王云杰、马艳红、周专、邵从和、孔令政、 张小军、王凌锋、华素梅、罗伟赋、吴勇。 YS/T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碲化铜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碲化铜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Au10.00g/t~300.00g/t;Ag100.0g/t~ 9000.0g/t。 2方法提要 试料用硫酸溶解,过滤,除铜和碲后,得到的含金银的沉淀物经灰化、配料、高温熔融,得到适量的铅 扣。将铅扣灰吹,得到的金、银合粒用硝酸分金,用重量法测定金量。用合粒的质量减金粒的质量和分金 液中的杂质的量即为银量。采用灰皿、残渣熔融法补正,或者用含碲、铜物料做基体加纯金、纯银同试料 方法测定,按其回收率加以补正。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二级水。 3.1碳酸钠:工业纯,粉状。 3.2氧化铅:工业纯,粉状(含Au<Q01g/t,含Ag<0.5g/t)。 3.3二氧化硅:工业纯,粉状。 3.4硼砂:粉状。 3.5淀粉:工业纯,粉状。 3.6覆盖剂(2十1):2份碳酸钠和1份硼砂混合。 3.7 二氧化碲(wTeo,≥99. 99%)。 3.8硫酸铜。 3.9纯金(wA≥99.99%)。 3.10纯银(wAg≥99.99%)。 3.11 盐酸(p=1.19g/mL)。 3.12 盐酸(1+1)。 3.13 硫酸(p=1.84g/mL)。 3.14 硝酸(p=1.42g/mL):优级纯。 3. 15 硝酸(1十1)。 3. 16 硝酸(1+7)。 3. 17 氯化钠溶液(10g/L)。 3. 18 冰乙酸(p=1.05g/mL)。 YS/T1329.3—2019 3.19乙酸(1+3)。 3.20混合酸:盐酸十硝酸=3十1。 3.21铜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铜(wcu≥99.99%)于250mL烧杯中,加人40mL硝酸(3.15),低 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并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 溶液1mL含1mg铜。 3.22铋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铋(wB≥99.99%)于250mL烧杯中,加人40mL硝酸(3.15),低 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3.16)稀释至刻 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铋。 3.23铅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铅(wpb≥99.99%)于250mL烧杯中,加人40mL硝酸(3.15),低 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1mg铅。 3.24碲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碲(wTe≥99.99%)于250mL烧杯中,加人40mL硝酸(3.15),低 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3.14)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1mg碲。 3.25铜、铋、铅、碲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10.00mL铜、铋、铅、碲标准贮存溶液(3.21~3.24)于 1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盐酸(3.1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分别含100μg铜、100μg 铋、100μg铅、100μg碲。 4仪器设备 4.1超微量天平:感量0.001mg。 4.2试金电炉:最高加热温度不低于1200℃。 4.3黏土埚:材质为耐火黏土,容积约为300mL。 4.4试样粉碎机。 4.5镁砂或骨灰水泥灰皿:顶部内径35mm,底部外径40mm,高30mm,深约17mm。 4.6瓷埚(低型):容积为30mL。 4.7铸铁模。 4.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仪器稳定性: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各 待测元素的绝对强度或相对强度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0%。 各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见表1。 表1各元素的推荐分析线 元素 Cu 18 Pb Te 波长/nm 324, 75 223. 06 220.35 214. 28 5试样 5.1样品粒度应不大于0.1mm。 5.2试样应在105℃士5℃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试验步骤 6.1试料 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01g。 2 YS/T 1329.3-2019 6.2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3空白试验 6.3.1要求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平行测定三份,取其平均值。 6.3.2试验方法 6.3.2.1方法1:氧化铅、二氧化碲和硫酸铜的空白试验:称取与试料中铜和碲含量比例相当的二氧化 碲(3.7)和硫酸铜(3.8),精确到0.001g,以下按6.4.1~6.4.7条进行。 二氧化硅(3.3)、10g硼砂(3.4)、4g淀粉(3.5),混匀,覆盖约10mm厚的覆盖剂(3.6),以下按6.4.3~ 6.4.7条进行。 6.4测定 6.4.1湿法处理 将试料(6.1)置于50bmL高型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人30mL硫酸(3.13)。盖上表血,高温加 热微沸至冒白烟,蒸至体积不少于15mL。取下冷却至室温。缓慢加人约300mL水,加热溶解,加人 20mL氯化钠溶液(3.17),加入少量滤纸浆,富集沉淀物,用水洗涤表皿和杯壁,煮沸约5min。取下摇动 烧杯,用温水洗涤表皿和杯壁。盖上表皿,在通风橱中静置12h以上。 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将沉淀物全部转移到滤纸上,用温水将沉淀物洗至无蓝色为止。将擦玻棒和 杯壁的滤纸连同载有沉淀的滤纸置于黏土埚(4.3)内,放入试金炉中。/从室温升至700℃进行灰化,直 至灰化完全为止。将盛有灰化物的黏土措埚冷至室温。 6.4.2配料 在黏土埚(4.3)中加人20g碳酸钠(3.1)、100g氧化铅(3.2)、10g二氧化硅(3.3)、7g硼砂(3.4)、 3g淀粉(3.5),混匀,覆盖约10mm厚的覆盖剂(3.6)。 6.4.3熔融 将配好料的黏土埚置于800℃的试金电炉(4.2)中,升温到900℃,熔融20min,将试金炉温度设定 为1100℃,熔融约30min,直至熔融物达到平稳状态,保温10min。将熔融物倒人已预热过且涂了油的铸 铁模(4.7)中,冷却后取出铅扣并锤成立方体(若采用6.4.6的方法2进行补正,需将渣收人原黏土 中备用)。 6.4.4灰吹 将铅扣放人已在900℃试金电炉(4.2)内预热30min的灰皿(4.5)中,关闭炉门2min~5min,待铅液 表面黑色膜脱去后,稍开炉门使炉温尽快降至840℃~860℃进行灰吹,当合粒出现闪光后,灰吹结束。将灰 血(4.5)移至试金电炉(4.2)门口,待其稍冷后取出(若采用6.4.6的方法2进行补正,需保留灰血备用)。 6.4.5分金 6.4.5.1取出金银合粒,刷去其表面粘附的杂质,置于瓷埚(4.6)中,加人15mL乙酸(3.19),煮沸洗 3

.pdf文档 YS-T 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 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S-T 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 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第 1 页 YS-T 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 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第 2 页 YS-T 1329.3-2019 碲化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 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10:40: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