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010 YB H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primary cooler 2019-12-24发布 202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79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松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河南中子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 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 有限公司焦化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新创、刘明军、韩世庆、康相玖、张泊、王洪、姜传增、肖邦国、翁雪鹤、潘登、 王嵩林、刘静、曹红彬、石岩峰、杨文彪、栾元迪、王常金、刘卫平、贺世泽。 : : YB/T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的术语和定义、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工艺流程、技术要求、 效果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焦炉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的回收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61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初冷器primarycooler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中的煤气初步冷凝冷却设备。 3. 2 焦炉循环氨水cokeovenrecycleammoniaaqueous 在集气管、桥管中冷却煤气时喷洒的含氨冷却水,与焦油分离后循环使用。 3.3 初冷上段余热primarycoolerwasteheat 焦炉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 4余热回收及利用方式 4.1初冷上段余热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换热器回收利用。 4.2已投产使用二段初冷器的焦化厂,应采用焦炉循环氨水方式进行余热回收。 5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 5.1焦炉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 循环氨水槽 循环氨水泵 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或换热器) 焦油氮水分离设备 集气管上 桥管卜 图1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 5.2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2。 1 YB/T4790—2019 初冷器上段 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泵 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或换热器) 图2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 6技术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不应影响焦化生产。 6.1.2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余热回收系统生产使用和停用两种情况。 6.1.3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可采用焦炉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上段循环水分别回收,也可同时回收。 6.1.4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能力应满足系统最大能力需求。 6.1.5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应考虑提取余热增加的压力损失,并保证不影响生产工艺指标。 6.1.6用于余热提取的焦炉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上段循环水管路应有保温措施。 6.1.7采用焦炉循环氨水方式余热回收利用时,其喷洒温度不宜低于65℃,并设置温度监控报警系统。 6.1.8采用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方式余热回收利用时,余热回收后的循环水温度不应高于63℃,余热回 收的循环水温差不低于8℃。 6.1.9采用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方式余热回收利用时,余热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或换热器的余热水水质宜满足附录A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水质要求。 6.1.10焦化正常生产条件下,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焦炭单位产品余热回收量可满足表1 的要求。 表1焦炭单位产品余热回收量指标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方式 焦炭单位产品余热同收量/(kgce/t) 焦炉循环氨水余热回收 ≥7.2 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回收 ≥4. 0 注:电力折算系数取当量值0.1229kgce/(kW·h)。 6.1.11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建设与生产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 和规范的规定。 6.2换热系统 6.2.1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换热系统应有备用措施保证制冷或制热需求。 6.2.2采用焦炉循环氨水方式余热回收利用时,与焦炉循环氨水接触的换热管材质宜采用钛材。 6.3电气系统 6.3.1电气系统涉及的绝缘电阻、耐电压、安全保护元器件、安全保护元器件动作等应符合GB18361的 要求。 6.3.2电气系统应根据使用场所采用可靠的防水、防尘、防结露、防高温、防冻措施。 6.4控制系统 6.4.1控制系统应稳定、可靠、方便运行管理。 6.4.2控制系统应设置必要的附属设备功能接口,如冷水泵、冷却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热源调节阀 等,保证余热回收系统的稳定运行。 2 YB/T4790-—2019 7计算方法 余热回收量指标按式(1)计算: (1) Prr 式中: Ecy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焦炭单位产品余热回收量折算标准煤,单位为千克标 准煤每吨(kgce/t); ecy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节省标准煤,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K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运行负荷影响系数; 0.1229----kgce与kW·h的转换系数,即1kW·h=0.1229kgce;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增加的电力消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edl Pjr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焦炭产量,为干全焦,单位为吨(t)。 余热回收节省标准煤按式(2)计算: ·(2) 29307.6 式中: c 焦炉循环氨水或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m 焦炉循环氨水或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AT 焦炉循环氨水或初冷器上段循环水余热回收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h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 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运行时间平均负荷; 29307.6——kgce与kJ的转换系数,即1kgce=29307.6kJ。 余热回收运行负荷影响系数按式(3)计算: K= 0.8 **(3) f 式中: 0.8——初冷上段余热回收系统投运期内,余热回收运行平均负荷基准值。 3 YB/T4790—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水质要求 初冷器上段循环水水质参数要求见表A.1。 表A.1 初冷器上段循环水质参数要求 项目(计量单位) 循环水标准值 补给水标准值 25℃时pH值 7. 0~8. 0 7.0~8.0 25℃时电导率(μS/cm) <300 <300 氯化物CI"/(mg/L) <30 <30 硫酸根SOF-/(mg/L) <30 <30 酸消耗量(pH4.8)/(mg/L) <50 <50 总硬度/(mg/L) <70 <70 溶解硅酸SiO2/(mg/L) <30 <30 铁 Fe/(mg/L) <0. 3 <0. 3 硫离子S /(mg/L)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铵离子NH+/(mg/L) <0. 1 <0. 1 4

.pdf文档 YB-T 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B-T 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第 1 页 YB-T 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第 2 页 YB-T 4790-2019 焦化初冷上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05:50: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