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5.060.20 TB S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550.22019 代替TB/T1807—2002,部分代替TB/T1335—1996、TB/T2369—2010 车体 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第2部分:货车车体 Strength design and test accredit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lling stock- Car bodyPart 2:Car body of freight wagons 2019-08-09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TB/T3550.2—2019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符号及名称 5 一般要求 6 设计载荷 6. 1 总则 6. 2 车体基本作用载荷 7试验 7. 1 试验内容、载荷及要求 7. 2 车体静强度试验 7. 3 垂向弯曲刚度试验 7. 4 冲击强度试验 8评价方法 8.1 评价原则 8.2 车体静强度 8.3 垂向弯曲刚度 8.4冲击强度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符号、名称、单位及计算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车体结构的强度要求..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货车车体强度计算原则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车辆冲击模拟计算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应力换算 18 附录F(规范性附录) 车体结构常用材料及安全系数 19 I TB/T3550.2—2019 前言 TB/T3550《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车体》是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规范系列标准 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TB/T3548《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总则》; —TB/T3549《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转向架》; 一TB/T3550《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车体》。 TB/T3550《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车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客车车体; 一第2部分:货车车体; 一第3部分:机车车体; -第4部分:动车组车体。 本部分为TB/T355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C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TB/T1807—2002《货车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部分代替TB/T1335一1996《铁道车辆 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中货车车体部分及TB/T2369—2010《铁道车辆冲击试验方法》货车部分。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TB/T1335一1996的第1章); 修改了货车纵向力要求(见表1,TB/T1335—1996的6.5.2、6.5.3); 修改了叉车载荷要求(见6.2.8.2、7.2.9,TB/T1335—1996的6.10.2); 修改了顶车载荷要求(见6.2.9、7.2.10,TB/T1335—1996的6.11、8.2.1.4); 修改了翻车机载荷要求(见6.2.8.1、7.2.7、7.2.8,TB/T1335—1996的6.10.1); —修改了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见7.2,TB/T1335—1996的8.2,TB/T1807—2002的4、5、7、 1011); 修改了冲击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要求(见7.4,TB/T1335—1996的8.8,TB/T2369—2010的 4、5、6、7); 增加了利用率和安全系数要求(见8.2、附录F)。 本部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辆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长江 车辆有限公司、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星、罗运康、丁勇、高俊莉、李华、汤楚强、张英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1335—1978、TB/T1335—1996; TB/T1807—1986,TB/T1807—2002; —TB/T2369—1993、TB/T2369—2010。 TB/T3550.2-2019 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车体 第2部分:货车车体 1范围 TB/T3550的本部分规定了铁路货车车体强度设计及试验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名称、一般要求、 设计载荷、试验及评价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上运用的新设计一般用途货车车体结构强度的设计和试验鉴定,且货 车最高运行速度不大于160 10000t,组合列车总重不大于20000t,轴重不 不大 大于30t。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应用是必 1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不注日期的引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549.1 铁道车辆词汇 第1部分:基本词汇 GB/T 4549.5 铁道车辆词 第5部分车体 TB/T3548 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CB/T4549.1 CB/T4549. 200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车体自重 tare tof car body m, 车体本身结构以及 上的所有固定设备及附件的质量之和。 3. 2 转向架自重 m2 转向架本身结构以及附于其 固定设备及附件的质量之和 3. 3 车辆自重 tare weight m3 空车时,车辆自身具备的质量。 注:改写GB/T4549.1—2004,定义5.1。 3. 4 载重 loading capacity ma 车辆标记中所注明的允许装运货物的质量。 注1:不包括整备品质量。 注2:改写CB/T4549.1—2004,定义5.2。 1 TB/T3550.2-2019 3. 5 整备品重量 量servicingweight ms 为保证编组车辆的正常工作而应具备的食品、燃料、水、工具等的质量之和。 注:改写GB/T4549.1—2004,定义5.3。 3. 6 车辆总重 gross weight m6 车辆自重、载重以及整备品质量之和。 注:其最大值为车辆轴数与轴重的乘积。 4 符号及名称 符号、名称、单位及计算公式见附录A。 5 一般要求 车体强度设计及计算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见TB/T3548要求,其他要求参见附录B。 复杂结构承载能力的计算,宜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参见附录C。 车辆结构方案确定后,宜进行车辆冲击模拟计算。参见附录D。 6设计载荷 6.1总则 用于车体结构设计的载荷工况与本部分规定不同时,应按供需双方认可的技术条件执行。 6.2车体基本作用载荷 6.2.1垂向静载荷 垂向静载荷F包括车体自重,载重和整备品重量。 载重假定为均布。散车应设有排水措施,散车和无盖漏斗车需考虑雨雪增载对车体结构强度的影 响,雨雪增载按照标记载重的0.15倍考虑。集中载重按供需双方认可的技术条件确定。整备品重量 按照装满备足的情况考虑。 垂向静载荷F按公式(1)计算。 F,=(m,+Omg+ms)g 式中: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 8—雨雪增载系数,车和无盖漏斗车时取值为1.15,其他车型取值为1。 6.2.2垂向动载荷 垂向动载荷由垂向静载荷乘以垂向动载荷系数而定。 垂向动载荷系数按公式(2)计算。 Kay = 1 (a+bu)+de .· (2) V 式中: f,—车辆在垂向静载荷下的弹簧静挠度(对于变刚度弹簧,静挠度值为垂向静载荷与相应载荷 下的弹簧刚度之比),单位为毫米(mm); 一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2 TB/T3550.2-2019 系数,取值为1.50; a- b——系数,取值为0.05; c——系数,取值为0.427; d——系数,取值为1.65。 6.2.3侧向力(包括离心惯性力和风力) 6.2.3.1离心惯性力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离心惯性力,则按照垂向静载荷的7.5%取值。 在强度设计时,车体重心高度按公式(3)计算。为简化计算,亦可假定转向架重心位于轮轴中心线 同一高度上,车体重心距轮轴中心线的垂向高度,取为1800mm。 (m,h)+m ..· (3) mg+m 式中: hz 单位为毫米(mm) h,- 车体各部件 轨面高 单位为毫米(mm) h. 所装货物重 面高,单 立为毫米( n); 车体各部 量,单位为 m, ( 所装货物 ,单位为吨(t)。 m。 根据公式(3)计 重心高度时 ,棚车、散车以及漏斗车按装载至上侧梁高度并取标记载重,平 车按设计装载情况 6.2.3.2风力 风力按单位风 以车体的侧向投影面积计算。风力的合力作用于投影面积的形心上,单位风 压力可取540Pa。 6.2.3.3侧向力影 、枕梁以及侧墙的强度时,可不施加侧向力,而以加大0%垂向静载荷来考 WNAY 虑侧向力的影响。 6.2.4纵向力 纵向力是指列车在各种动状态 时,车辆间所产生的纵向拉伸和尺缩的力。在计算和试验时,应 按照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的载组合方式进行。 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纵向力取值见表1。 纵向拉伸力沿车体的车钩中心 线作用于车辆两端的前从板座上 表1 纵向力取值 单位为千牛 单列编组总重10000t且 单列编组总重小于或 单列编组总重小于或 纵向力 组合列车总重小于或等于 等于10000t的货车 等于6000t的专用货车 20000t的货车 第一工况纵向拉伸力F, 1 780 2 250 1125 第一工况纵向压缩力F, 1920 2.500 1 400 第二工况纵向压缩力F, 2.500 2.800 2 250 货车车体构件应考虑车体总重(m,+m4+ms)所产生的惯性力N,的影响。该惯性力沿车体纵向 作用在车体(包括货物)的重心处。其大小按公式(4)计算。 3 TB/T3550.2—20
TB-T 3550.2-2019 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车体 第2部分 货车车体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7 00:25: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