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 040. 99 CCS C30 T/FJAS 体 标 准 团 T/FJAS 026—2023 游离 DNA保存采血管 Cell-free DNA Preservative Tube 2023 - 12 - 12 发布 2023 - 12 - 12 实施 福建省标准化协会 发布 T/FJAS 026—2023 目 次 前 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色标、生产商提供的信息、生产条件、运输及贮存、有效期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荧光定量PCR引物. 参考文献.. T/FJAS 026—2023 游离 DNA 保存采血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游离DNA保存采血管的产品总体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色标、生产商提供 的信息、生产条件、运输及贮存、有效期等。 本文件适用于游离DNA保存采血管(以下简称“采血管”)的生产制造、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如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病原微生物靶向宏基因组检测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WS/T 224-2018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YY/T 0314-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游离 DNA celI-free DNA 存在于外周血中、游离于细胞外的机体内源性DNA。 3. 2 游离 DNA 保存液 cell-free DNA preservative solution 放置在采血管内,有利于血样中游离DNA保存的物质(不包括用于内表面处理的不能清除掉的物质)。 3. 3 保存容器 container 采血管除去附加物、丁基胶塞和安全帽,用于装血样的部分。 3. 4 丁基胶塞 butyl rubber closure 用丁基橡胶制成用于密闭保存容器的组件。 3. 5 安全帽 protective cap 避免手指或机械装置触及到丁基胶塞与血样接触的部分,以免造成污染所设计的屏障,一般为塑料 注塑件。 0 T/FJAS 026—2023 3. 6 保水性 water-retaining property 容器保存液体和防止液体流失、挥发方面的性能。 3. 7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的游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评 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等疾病风险的临床检验方法 3.8 肿瘤液体活检 tumor liquid biopsy 通过检测或分析外周血等体液中肿瘤细胞来源的游离DNA的相关信息,实现对肿瘤的早筛、诊断、 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目的。 3. 9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对感染样本(包括血液样本)中微生物的核酸(DNA/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微生物 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样本中存在的病原体,为临床疑似感染病例的诊断提供病原学证据。 3.10 病原微生物靶向宏基因组检测 targeted 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对感染样本(包括血液样本)中微生物的核酸(DNA/RNA)进行靶向高通量测序,对待测样本中几十 至上百种靶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和(或)耐药基因进行检测。 4总体要求 4.1材料及结构 4.1.1采血管中的丁基胶塞和安全帽应光亮洁净无锐边;保存容器外观应无杂刺、毛边;安全帽应完 全盖住丁基胶塞。 4.1.2保存容器与丁基胶塞应紧密配合,其附着力F应在20 N~40 N之间。 4.1.4保存容器的管体强度:纵轴方向应能承受最小3000g的离心加速度,无断裂、塌、裂缝或其 他可见缺陷。 4.1.5采血管采用辐射(辐照)的灭菌方法,要求其材料满足耐辐照的能力。 4.2游离DNA保存液 4.2.1应为清亮透明液体,不得有沉淀、颗粒或絮状物等。 4.2.2 pH值应在5.0~6.0之间。 4.2.3保存液的体积应在规定体积的90%~110%之间。 4.3采血管 4.3.1采血管类型 采血管分为三种类型,为非无菌管、无菌管和无DNA管。 1 T/FJAS 026—2023 保存液外观用目力检测的方法进行。 5. 2. 1 5.2.2在温度25℃条件下,用经校准的pH计对保存液进行pH值检测。 5.2.3保存液体积测量方法。 5.2.3.1仪器和设备 电子天平(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即0.001g)、移液枪、离心机。 5.2.3.2试验步骤 5.2.3.2.1将采血管置于天平上,称皮重(置零),记录下数据A。 5.2.3.2.2将称重后的采血管置于离心机中,3000g离心1 min,取下采血管。 5.2.3.2.3轻轻打开采血管的安全帽,使用移液枪缓慢吸取游离DNA保存液,直至完全吸尽为止后盖 上安全帽。 5.2.3.2.4将无游离DNA保存液的空采血管置于电子天平上,称重(置零),记录下数据B。 5.2.3.2.5数据A-B即为游离DNA保存液质量,再用V=M/p换算成体积(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即0.1 μL)。 5.3采血管 5.3.1非无菌管 5.3.1.1采血管内部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2方法进行检验 5.3.1.2采血管内部的大肠菌群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3方法进行检验。 5.3.1.3采血管内部的致病性化脓菌 5.3.1.3.1绿脓杆菌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4方法进行检验。 5.3.1.3.2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5方法进行检验 5.3.1.3.3溶血性链球菌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6方法进行检验。 5.3.1.4采血管内部的真菌菌落数 按照GB15979-2002附录B7方法进行检验。 5.3.2无菌管 无菌及验证方法按照WS/T224-2018中4.7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5.3.3无DNA管 5.3.3.1仪器和设备 3 T/FJAS 026—2023 荧光定量PCR仪、移液枪。 5.3.3.2试剂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试剂、0.9%氯化钠注射液。 5.3.3.3检测步骤 5.3.3.3.1任意抽取需检测的无DNA管3支,用10mL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振荡溶解,作为供试液 备用。 5.3.3.3.2取2 mL供试液提取供试DNA样本。 5.3.3.3.3取2mL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阴性对照。取人细胞或大肠埃希菌DNA作为阳性对照。取双 蒸水作为空白对照。 5.3.3.3.4用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供试DNA样本、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引 物参见附录A)。 5.3.3.4质量控制 下述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者,需重新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 a)空白对照检测Ct值≥40或无Ct值; b)[ 阴性对照检测Ct值≥40或无Ct值; c)[ 阳性对照检测Ct 值≤30。 5.3.3.5结果判定 下列情况,可判定样品管有无DNA残留。 a)1 供试DNA样本检测Ct值≥4O或无Ct值,则可判定该样品管无DNA残留; b)1 供试DNA样本Ct值≤35,判定该样品管有DNA残留; 供试DNA样本Ct值在3540之间,应重做荧光定量PCR。再次扩增后的检测Ct值仍在3540 C) 之间,则可判定该样品管有DNA残留;再次扩增后的检测Ct值≥4O或无Ct值,则可判定该 样品管无DNA残留。 5.4抽吸体积 抽吸体积按照WS/T224-2018中4.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5.5保存有效期 采集人体静脉血样本后的采血管在6℃~37℃静置贮存7d或6℃~37℃运输4d后,通过5.7游离 DNA 保存效果试验进行判断。 5.6 凝血和溶血要求 5.6.1经规范操作采集并充分混匀的人体静脉血样本,在保存有效期内,通过20倍~40倍的显微镜 观察,应无凝块。 5.6.2经规范操作采集并充分混匀的人体静脉血样本,在保存有效期内,1600g离心10min;上层血 浆经目力检测,应无溶血现象(临床原因除外)。 5.7游离DNA保存效果 5.7.1使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游离DNA的浓度,结果应符合4.7.1的要求。 5.7.1.1仪器与设备 4

.pdf文档 T FJAS 026—2023 游离DNA保存采血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 FJAS 026—2023 游离DNA保存采血管 第 1 页 T FJAS 026—2023 游离DNA保存采血管 第 2 页 T FJAS 026—2023 游离DNA保存采血管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3:50: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