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100 SY E 09 备案号:60750—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Cod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drilling wellsite 2017-11-15发布 2018-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7386—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 4 雷电防护的技术措施 5 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 6 防雷装置的检测、检查与管理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钻井井场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SY/T738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家宁、张恺、刘全桢、刘宝全、毕晓蕾、尹志清、巩亚明、刘福兴、齐静 静、吴孔兵、高恒、张鲁涛、刘吉伟、杨军。 I SY/T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天然气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技术措施,防雷装置的技术要 求、检测、检查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钻修井井场的雷电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SY/T6671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场所I级0区、1区和2区的分类推荐作法 3 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 3.1钻修井井场应根据所处位置的雷电环境,采取经济合理、切实有效的防护直击雷、闪电感应和 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3.2钻修井井场的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 (槽、盒)、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均应等电位连接,并与 共用接地系统连接,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井场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方式参见 附录A。 3.3遇雷暴天气,应停止露天户外作业,人员不应在井架附近活动。 4雷电防护的技术措施 4.1井架及钻台区 4.1.1井架顶部金属结构可作为接闪器,当天车等装置不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时,应装设接闪器。 4.1.2井架本体可作为引下线,应保证电气连接。井场爆炸危险区域各部位连接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03Q,宜做等电位连接。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符合SY/T6671的有关规定。 4.1.3井架应设置人工防雷接地装置,钻台区设备(液压站、绞车、动力钳、司钻房、偏房)及坡 道、斜梯、安全滑道等应与钻台做等电位连接,可不单独设置接地装置。井架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 大于4Q,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且对称布置。 4.1.4固定在井架上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缆,应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钢管敷设,钢管与 井架做等电位连接 1 SY/T7386—2017 4.2钻井泵组、固控及井控系统 4.2.1钻井泵应设置至少一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4.2.2当多台电气设备(灌注泵、振动筛、离心机等)共用一个金属构架(底座、支架、拖撬)时,应 就近与金属构架做等电位连接,可不单独设置防雷接地。金属构架应至少设置两处接地装置,见图1,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相邻的两个金属构架应两两做等电位连接。 电气设备 与金属构架 等电位连接 接地装置 金属构架 金属构架 TTTTT 图1电气设备的接地方式 4.2.3井控系统的远程控制装置应设置至少一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4.3动力、电控系统 4.3.1发电房、配电房、电气控制房、录井房、测井房等金属活动房应设置至少两处接地装置,且对 称分布,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相邻的两个金属活动房应两两做等电位连接,见图2。 1#金属活动房 2#金属活动房 共用接地 3#金属活动房 图2金属活动房的接地装置敷设方式 4.3.2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与其所在金属房体等电位连接。金属结构的门宜采用单独的金属 软导线与房体可靠连接。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接地应满足设备说明书或生产厂家要求。 4.3.3动力线缆、通信线缆应采用穿金属线缆槽或钢管等屏蔽措施。金属线缆槽和钢管两端应与金属 活动房的入、出户端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金属线缆槽和钢管应整体电气导通。 4.3.4应在线路进入各类金属活动房处和防雷分区界面处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并应符合 GB50343—2012中5.4的规定。 4.4电子系统 4.4.1仪表应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其保护范围的确定见GB50057一2010中的附录D。不在直击雷 2 SY/T7386—2017 保护范围内的仪表等设备应装设接闪杆,接闪杆距离设备不应小于0.5m。 4.4.2仪表、监控、报警器应与安装位置的金属构件、设备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4.4.3仪表的信号电缆应采取屏蔽措施,屏蔽层两端应与设备或所在位置的金属构件、防雷装置等电 位连接。 4.4.4仪表的进线端宜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 4.4.5地质录井房的接地应经去耦合器与井场共用接地系统连接。 4.5燃料存放区 4.5.1柴油罐顶板钢体厚度不小于4mm时,不应装设接闪器。若小于4mm且不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 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其保护范围的确定见GB50057一2010中的附录D。采用独立接闪杆保护 时,接闪杆及接地体至被保护的钢油罐及其附属的管道、电缆等的安全距离应大于3m。 4.5.2柴油罐的接地不应少于两处,且对称分布,罐体及各附属电机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接地 体距罐壁的安全距离应大于3m。接地装置的敷设方式见图3。 环形接地网 1#柴油罐 1#柴油罐 等电位连接线 2#柴油罐 2#柴油罐 3#柴油罐 3#柴油罐 a)环形接地网敷设方式 b)单独接地敷设方式 图3燃料存放区接地装置敷设方式 4.5.3油罐的高架油罐、爬梯、操作台、油泵、输油管线、仪表等所有金属附件应电气导通,连接处 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2。 4.5.4油罐区输油管路的弯头、阀门、金属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Q或少于五根螺栓 连接的,连接处应用铜质线(片、带)跨接,跨接方式见图4。对由不少于五根螺栓连接的金属法兰 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但应构成电气通路。 铜质线(片、带) 输油管路 金属法兰盘 图4金属法兰盘的跨接 4.5.5储存CNG和LNG的装置应设置两处接地,并就近与附近的金属活动房(装置、拖撬)做等 电位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4.5.6输油管路的所有金属附件,包括护套的金属包覆层,应接地。油罐的装卸油管应与罐体电气导 通,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3 SY/T7386—2017 4.5.7油品装卸车区应设置静电释放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Q,山区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不应 大于10002。 4.6驻井房及生活区 4.6.1驻井房应至少设置两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相邻并排布置的驻井房应两两等电 位连接。接地装置的敷设方式可参见图2。 4.6.2井场及生活区的旗杆等高算金属物应做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Q。 4.6.3生活区电缆人户端应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 4.6.4天馈线路应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应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 4.6.5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与其所在驻井房的金属房体等电位连接。 5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 5.1 接地装置 5.1.1接地线宜采用镀锌铜编织带,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²,紧固件应采用热镀锌制品。接地线的敷 设应尽可能做到短且直。 5.1.2接地线与接地端子或接地体的连接应牢固,且有良好导电性能。采用螺栓连接的,搭接面应光 洁平整,无明显锈蚀。 5.1.3井场接地装置宜选用可快速安装拆卸,可反复多次使用的接地装置。 5.1.4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圆钢,直径应大于10mm。相邻接地体应就近等电位连接,并接人共用 接地系统。 5.1.5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很难达到要求时,可采用GB50057一2010中5.4.6的措施降低 接地电阻。 5.2等电位连接 5.2.1 用于等电位连接的导体宜采用镀锌铜编织带,见图5,截面积应大于16mm²。 5.2.2 2等电位连接导体与设备(装置)的螺杆形接线端子连接时,螺纹的氧化膜应除净,螺母接触面 应平整,螺母与等电位连接导体间应加铜质锡平垫圈,并应有锁紧螺母,但不得加弹簧垫,见图6。 O 图5镀锌铜编织带 螺杆形接线端子 锁紧螺母 平垫圈 镀锌铜编织带 金属底座 金属底座 图6等电位连接敷设方式 4

.pdf文档 SY-T 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第 1 页 SY-T 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第 2 页 SY-T 7386-2017 钻修井井场雷电防护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3:31: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