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10 SY E 10 备案号:60744—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high consequence areas of gas pipelines 2018-03-01实施 2017-11-15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7380—2017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高后果区管理措施 5 高后果区等级升高的管理 6 SY/T738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 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 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小强、冯庆善、董绍华、常景龙、陈朋超、贾韶辉、费凡、王为、冯文兴、 刘建平、帅健、郑洪龙、王东营、赵冬野、宗照峰、王良军。 II SY/T 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遵循GB50251设计,用于输送天然气的陆上钢质管道的高后果区管段的完整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2167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第1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道完整性pipelineintegrity 管道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态,主要包括管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管道处于风险受控状 态,管道的安全状态可满足当前运行要求。 [GB32167—2015,定义3.1] 3.2 管道完整性管理pipelineintegritymanagement(PIM) 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消除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 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管道的目的。 3.3 高后果区highconsequenceareas(HCAs) 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高后果区等级根据GB32167的规定分 为三级。 3.4 个人风险individualrisk 假设个体100%处于某一危险地点且无保护,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 3.5 社会风险 societalrisk 能够引起大于或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 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1 SY/T7380—2017 3.6 定量风险评价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 对管道发生意外泄漏的失效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分析过程。 4一般要求 4.1 应建立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列表。当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应更新高后果区信息,分析变 化原因和趋势。 4.2应按照GB32167的要求收集管道属性数据、管道运行数据、管道环境信息和管道检测维护管理 数据、应急资源信息。高后果区相关数据应定期进行复核,复核周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4.3对高后果区的建筑和人口分布信息、联系信息,宜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如管道潜在影 响半径小于或等于200m,收集范围为200m;如潜在影响半径大于200m,收集范围按照潜在影响半 径确定。 4.4应对经过管道周边10m内的排水、排污管道以及管沟、管涵等可能存在油气聚集空间的地下设 施信息进行收集。 4.5高后果区等级升高时,应按照第6章的要求进行管理。高后果区等级降低时,按照降低后的等 级管理。 4.6高后果区管道应作为管理重点段,优先和重点配置巡护、检测评价、维修维护等资源。 5高后果区管理措施 5.1可根据情况,提升高后果区管段的缺陷可接受准则,并对高后果区内的管体缺陷优先进行修复。 5.2高后果区内的腐蚀等缺陷经过完整性评价暂不需要修复的,纳入重点风险点列表,通过腐蚀监 测手段和定期开挖验证等方法对缺陷的发展进行跟踪,并实施针对性的重点巡护。 5.3应将高后果区作为管道日常巡护的重点,增加巡检点和巡线频次,并通过加强高后果区管段周 边信息排查及其他可能的方式,及时获取第三方活动信息。宜通过GPS巡检、视频监控等方式提高 高后果区的巡线效果。 5.4应对高后果区管段内的第三方交叉施工进行审批。施工现场应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并实施24h监护。 5.5应依据高后果区级别和周边情况,相应增加警示桩、警示牌、加密桩等地面标识。 5.6高后果区管段宜采用泄漏监测、安全预警系统等技防措施。对高后果区内的地质灾害风险点宜 实施监测。 5.7高后果管段周边的管道保护公众宣传应包括管道泄漏迹象、燃烧爆炸后果影响范围、人员疏散 逃生路线及政府管理部门和管道企业的联系方式等内容。 5.8应根据高后果区管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对Ⅲ级高后果区应制定现场处置 预案,对其他高后果区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制定现场处置预案。预案中应将泄漏报警、人员疏 散、危险区域通行控制等作为重点内容。如管道的潜在影响半径大于200m,应急预案中应考虑管道 泄漏对潜在影响半径范围内的人口和建筑的影响。 6高后果区等级升高的管理 6.1高后果区等级升高后应复核完整性评价结果。宜根据升高后的高后果区等级对计划修复缺陷和 需重点监测的缺陷重新进行评价并调整管体缺陷修复计划。 2 SY/T7380—2017 6.2 2与原设计相比高后果区等级升高2级或达到ⅢI级高后果区的管道应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判定个 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否可接受。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可按照AQ/T3046的规定执行。定量风险评价的 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第13号公告。如不可接受, 应采取进一步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降压、换管、改线以及其他经证明有效的措施等。 6.3对存在以下情况的管道,不宜采用AQ/T3046推荐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来确定地区等级增加后 的安全性: a)未进行过内检测。 b)已发现存在裂纹缺陷。 c)无法判定腐蚀、疲劳等与时间相关的本体缺陷的增长速率。 d)判定存在内检测难以检测的其他缺陷。 e)发生过管道本体缺陷导致的泄漏,且管道上还存在难以修复的同类缺陷。 f)管道设计、施工、投产压力试验及运行维修数据缺失,且不能满足定量风险评价所需的基本 数据要求。 6.4高后果区等级升高后,管道如未进行换管、改线,宜每年开展一次风险再评价,并评估升级后 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6.5 5高后果区等级升高的管道宜缩短检测周期,检测周期根据风险评价建议设定。 3

.pdf文档 SY-T 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 1 页 SY-T 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 2 页 SY-T 7380-2017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3:27: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