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10 SY E 11 备案号:5870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2017-03-28 发布 2017-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7360—2017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设备、材料与试剂 4 样品分析 5 化石鉴定 2 6 鉴定报告 质量要求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图表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钙质超微标准化石分带表 10 参考文献 11 SY/T 736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勘 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麦文、吴馨、赵飞、张伟、左晓东、覃慧萍、何青芳、张静。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的设备、样品分析流程及要求、化石鉴定方法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 3 设备、 材料与试剂 3.1 设备包括: a)偏光显微镜,至少配备: -100×相衬物镜; 63×相衬物镜; -10×或12.5×目镜; ——照相系统。 b)电子天平:0g~100g,±0.01g。 c)可调温度电热板:50℃~300℃。 d)超声波清洗器:功率75W100W。 e)电冰箱。 f)烘箱。 3.2 材料包括: a)载玻片:76mm×25mm×1mm。 b)盖玻片:22mm×22mm或20mm×20mm,厚度0.13mm~0.17mm。 c)冷杉胶:折射率为1.520~1.549。 d)蒸发皿:50mL或75mL。 e)烧杯:250mL,500mL,1000mL。 f)研钵。 3.3 试剂包括: a)碳酸钠(Na,CO,),化学纯。 b)碳酸氢钠(NaHCO,),化学纯。 c)硫酸钠(Na,SO),化学纯。 d)乙醇(C,H,OH),化学纯。 1 SY/T7360—2017 e)浸油:折射率为1.518。 f)蒸馏水。 4样品分析 4.1样品采集 4.1.1选取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灰岩作为分析样品。 4.1.2 2岩屑:采样间距不大于20m,采样量不少于20g。 4.1.3岩心:采样间距不大于1m,采样量不少于20g。 4.1.4野外露头:采样间距不大于10m,采样量不少于30g。 4.1.5采样记录应包括样品的井名/剖面、深度/位置、岩性、层位、编号、取样日期、采样人。 4.2 样品处理 4.2.1岩心或露头样品应除去表层污染物。 4.2.2 2含油样品应进行洗油处理。 4.2.3 疏松样品在研钵中用杆槌轻轻砸碎,致密样品破碎成1cm大小的碎块。 4.2.4碎块样品放进烧杯,加2倍样品量的蒸馏水浸泡,置于温度低于-5℃的冷冻室内,12h后移 至烘箱,逐步升温至120℃,恒温不少于8h后取出,再加入2倍样品量的硫酸钠饱和液,置于温度 低于-5℃的冷冻室中不少于12h。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样品完全松散后将其烘干。 4.3薄片制备 4.3.1薄片制备应遵循按地层从新至老或深度从浅至深的原则进行。 4.3.2 2碱性分析液按1L蒸馏水中加人0.2g碳酸氢钠、0.15g碳酸钠的比例配制。 4.3.3取约10g样品放进蒸发血,加人碱性分析液浸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或置于超声波清洗器内震 动5min,形成悬浮液层。 4.3.4用滴管吸取悬浮液层滴在载玻片的中部并使其均匀分布,晾干或放在不超过100℃的电热板上烘干。 4.3.5 5将适量冷杉胶放在载玻片的样品上,加热熔化,盖上盖玻片,挤压出气泡。 4.3.6待样品薄片冷却后,将其浸泡在乙醇中10s~30s,用毛刷除去残余的冷杉胶,清水冲洗,晾干。 4.3.7 在样品薄片的左端标识样品编号、井号/部面、深度。 4.3.8 填写样品处理记录,格式参见表A.1。 5化石鉴定 5.1 鉴定要求 5.1.1钙质超微化石鉴定应使用偏光显微镜;必要时可借助电子显微镜。 5.1.2化石鉴定应以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 5.1.3 新属、新种的确定和命名,应遵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 nomenclature)进行。 5.1.4应进行属、种鉴定,宜鉴定到种,化石分带方案参见表B.1。 5.1.5 应鉴定视域内的全部化石并记录,记录格式参见表A.2。区分岩屑掉块、泥浆污染和再沉积化 石,并按以下标识记录: a)m一岩屑掉块、泥浆污染化石。 2 SY/T 7360—2017 b)r——再沉积化石。 5.1.6鉴定过程中发现标准化石、新化石时,应照相并记录其在载物台上的坐标和薄片方位,记录格 式参见表A.3。 5.2鉴定方法 5.2.1薄片滴上浸油置于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及统计化石。 5.2.2根据正交偏光下是否具有十字消光图像区分颗石类和非颗石类。 5.2.3颗石类化石依据正交偏光下干涉图像和单偏光下透视图像的特征划分属种,图像特征包括: a)颗石的形状和大小。 b)颗石盾环的形状、数目和厚度。 c)中央区构造的变化。 d)方解石晶粒的排列方式。 5.2.4非颗石类化石依据单偏光下透视图像的特征划分属种,图像特征包括: a)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b)晶体的数目。 c)晶体的排列方式。 5.2.5化石单个属种的相对丰度,以视域直径0.24mm为单位(目镜10×,物镜100×),采用如下 六个量级统计: a)VA(很丰富)一一大于25枚/视域。 b)A(丰富)— 6~25枚/视域。 c)C(常见)——1~5枚/视域。 d)F(较少)— -1枚/(2~10个视域)。 e)R(稀少)——1枚/(11~50个视域)。 f)VR(贫乏)一一小于1枚/50个视域。 5.2.6化石总丰度的统计方法以视域直径0.24mm为单位,统计20个视域内的化石总数。若所得到 的化石总数小于400枚,继续统计直到化石总数达到400枚,统计完该视域,并记录视域总数和化石 总数。若统计100个视域仍未达到400枚,结束统计并记录视域总数和化石总数。化石总丰度以统计 的化石总数按100个视域为单位换算,记录化石丰度格式参见表A.4。 5.2.7化石丰度统计应不包括岩屑掉块、泥浆污染和再沉积化石。 5.2.8按以下标识记录化石的保存状态: a)G(好)一一化石整体形态和结构清晰,保存完整。 b)M(中等)一一化石整体形态和结构基本清晰,保存较完整,或有轻微的溶解或增生现象。 c)P(差)一一化石整体结构保存不完整,或严重溶解,或严重增生,或重结晶。 5.2.9统计化石属种的数量作为化石属种的简单分异度,按5.2.6的规定统计钙质超微化石的总丰度 绘制化石分析综合图,格式参见图A.1。 6 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应包括: a)样品信息。 b)样品处理方法。 c)化石鉴定及化石组合描述。 3

.pdf文档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1 页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2 页 SY-T 7360-2017 钙质超微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3:13: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