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E 12 备案号:58722—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3152017 代替SY/T6315—2006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 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for heavy oil reservoir 2017-03一28发布 2017-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315—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6 实验准备 1 相对渗透率测定 驱油效率测定 9 产油量、产液量计量 8 10 数据处理 11 11 数值修约· 15 12 实验报告 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实验基础数据记录格式 ·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比色法计量产油、产液量记录格式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实验记录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实验报告封面及首页格式 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 相对渗透率实验报告数据格式 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驱油效率实验报告数据格式 ·21 附录G(资料性附录) 相对渗透率曲线图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 驱油效率曲线图格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 含油饱和度及含水率曲线图格式 24 参考文献 ·25 SY/T631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315—2006《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与SY/T6315—2006 相比,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实验原理(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实验装置(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实验准备(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实验程序,标题改为相对渗透率测定(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驱油效率测定(见第8章); 增加了数值修约要求(见第11章); 将原标准资料性附录A、附录C、附录F、附录G修改为附录A、附录C、附录E、附录F, 删除了原标准资料性附录E。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 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刘宝良、沈德煌、刘其成、赵庆辉、潘攀、王胜、张勇、高阳、刘雪莹、杨兴超。 II SY/T6315—201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稠油油藏岩心热水驱、蒸汽驱相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稠油油藏岩心在热水驱、蒸汽驱条件下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10原油流变性测定方法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相对渗透率relativepermeability 当岩石孔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某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 3.2 驱油效率oildisplacementefficiency 3.3 恒温驱替isothermaldisplacement 注人介质的温度与岩心温度相同的驱替过程。 3.4 非恒温驱替nonisothermaldisplacement 注人高温热流体的温度不同于岩心温度的驱替过程。 4实验原理 4.1相对渗透率测定原理 以一维两相水驱油基本理论为依据,描述稠油油藏岩心在热水驱(蒸汽驱)过程中饱和度在多孔 介质中分布随距离和时间而变化的函数关系。按模拟条件要求,在岩心模型上进行恒速热水驱油(蒸 汽驱油)实验,记录模型出口端两相流体产量和模型两端压差随时间的变化。用JBN法或最优化历 史拟合(数值模拟方法)整理计算实验数据,得到油一水(油一蒸汽)相对渗透率与含水(液相)饱 和度的关系曲线。 SY/T 6315-2017 4.2驱油效率测定原理 以一维两相水驱油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描述稠油油藏岩心在热水驱(蒸汽驱)过程中,由驱替介 质所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总含油体积之比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按模拟条件要求;在岩心模型 上进行不同驱替条件的热水驱油(蒸汽驱油)实验,记录模型出口端两相流体的产量和模型两端压差 的变化,整理实验数据得到驱油效率与注人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曲线。 5实验装置 高温油一水(蒸汽)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实验装置由注入单元、岩心模型单元、产出单 元、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组成,其流程示意图见图1。 12 1- -9 18 : 10 13 8 1-高压精密计量泵;2一气源,3一加湿砂管;4蒸汽发生器,5—水容器;6—油容器;7围压跟踪装置; 8--柱塞岩心或填砂模型,9—压力传感器,10—差压传感器,11—数据采集模块;12—计算机;13一加热/冷凝器; 14高温高压回压阀,15一气液分离装置;16—液样收集器,17—气体流量计;18—低温恒温箱,19—高温恒温箱 图1高温油一水(蒸汽)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实验流程示意图 5.1注入单元仪器及要求 注入单元仪器及要求包括: a)高压精密计量泵:流量精度土1.0%。 b)油容器。 c)水容器。 d)蒸汽发生器:温度不低于350℃,控温精度土2℃。 e)气源。 f)加湿砂管。 g)低温恒温箱:控温精度±2℃。 5.2岩心模型单元仪器及要求 岩心模型单元仪器及要求包括: a)柱塞岩心或填砂模型。 b)高温恒温箱:温度不低于350℃,控温精度±2℃。 c)围压跟踪装置。 2 SY/T6315—2017 5.3 3产出单元仪器及要求 产出单元仪器及要求包括: a)加热/冷凝器:控温精度±2℃。 b)高温高压回压阀:滞留体积不大于0.2mL。 c)气液分离装置。 d)液样收集器。 e)电子秒表:分度值0.01s。 f)电子天平:感量0.01g。 g)电子天平:感量0.001g。 h)分光光度计:测光准确度±0.004Abs。 i)气体流量计。 5.4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仪器及要求 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仪器及要求包括: a)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0.5%FS。 b)压差传感器:测量精度±0.5%FS。 c)数据采集模块。 d)计算机。 6实验准备 6.1岩心准备 6.1.1柱塞岩心制备 6.1.1.1柱塞岩心钻取 胶结程度较好的岩心可直接进行钻取。对于冷冻成型的岩心,钻取后经包封处理得到柱塞岩心。 柱塞岩心的长度不小于直径的2.5倍。 6.1.1.2岩心抽提洗油 根据地层岩石的润湿性选择不同的抽提洗油方法,按GB/T29172中的岩心抽提洗油方法执行。 将抽提洗油后的柱塞岩心放入烘箱中,在100℃~1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6.1.1.3空气渗透率测定 测定柱塞岩心的长度、直径,置于夹持器内,空气渗透率测定按GB/T29172的规定执行,记录 的格式参见表A.1。 6.1.2填砂模型制备 6.1.2.1填砂模型的岩心选取 填砂模型的岩心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松散岩心。 6.1.2.2 2松散岩心洗油 按GB/T29172中的岩心清洗方法执行。将抽提洗油后的岩心放入烘箱中,在100℃~105℃条 3

.pdf文档 SY-T 6315-201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315-201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第 1 页 SY-T 6315-201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第 2 页 SY-T 6315-201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2:13: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