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E 14 备案号:65544—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130-2018 代替SY/T6130—2009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部面解释方法 The parameter test and injection profile explaination method for steam injection well 2018-10一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130—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测试作业要求与程序 5 测试参数解释及吸汽部面解释 6 测试资料质量要求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注蒸汽井参数测试结果及吸气面解释结果示例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注蒸汽井测试作业通知单 SY/T613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130—2009《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与SY/T6130—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注蒸汽井参数测试(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吸汽剖面测试解释的内容(见第5章,2009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测试资料质量要求内容(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内容(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新疆华隆油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 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新志、王树斌、王秀芝、张福兴、黄伟强、郑爱萍、钟汉昌、陈宏飞、 鲁小会、苏宏益。 本标准代替了SY/T6130—2009。 SY/T6130—200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130—1995。 II SY/T6130—2018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蒸汽井参数测试作业要求与程序、测试参数解释及吸汽剖面解释、测试资料质量 要求和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注蒸汽井参数测试作业及吸汽剖面解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5600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6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 SY/T5726 SY/T6277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参数测试 two-parametertest 同时测量随井筒深度而变化的温度、压力参数的测试方式。 3.2 三参数测试three-parametertest 同时测量随井筒深度而变化的温度、压力、流量参数的测试方式。 3.3 四参数测试four-parametertest 同时测量随井筒深度而变化的温度、压力、流量、干度参数的测试方式。 3.4 五参数测试five-parametertest 同时测量随井筒深度而变化的温度、压力、流量、干度、校深参数的测试方式。 3.5 微差井温测试differentialwelltemperaturetest 同时测量随井筒深度而变化的温度、温度微差和压力参数的测试方式。 3.6 存储式参数测试 memoryparametertest 下井仪器测量的井下测试参数直接存储在并下仪存储器中的测试方式。 3.7 1 SY/T 6130—2018 直读式参数测试real-timeparametertest 下井仪器测量的井下测试参数通过电缆传输至地面的直接测试方式。 3.8 直读式光纤参数测试real-timeopticalfiberparametertest 下井仪器测量的井下测试参数通过光纤传输至地面直接测试随深度变化温度、压力,同一时间全 井段温度和单点压力的测试方式。 4测试作业要求与程序 4.1测试作业要求 4.1.1井场 4.1.1.1通向井场的道路应畅通,井场平整,具有适合摆放测试车辆的位置及空间。 4.1.1.2井场宜有符合测试施工需要的电源。 4.1.1.3 作业区域内无妨碍测试作业的障碍物。 4.1.2井口装置 4.1.2.1井口装置应齐全、无泄漏。 4.1.2.2采油树测试闸门应开关灵活,应安装与工作压力相匹配的压力表、温度计且工作正常。 4.1.3井下技术状况 4.1.3.1注蒸汽井生产连续、稳定,生产情况清楚,生产数据应满足附录A中所列基础数据的要求。 4.1.3.2油管、套管结构数据齐全、准确,油管底部应装有喇叭口,喇叭口位于射孔顶界不小于 10m,并具备测试仪器顺利起下的条件。 4.1.3.3测试前可使用与下井仪器匹配通井规通井,通并规应下过射孔层段以下不小于5m。 4.2作业准备 4.2.1 在施工前将测试井号、况数据核实准确。设计施工方案参见附录B。 4.2.2 按照测试施工方案要求准备下并仪器且检定合格,确保仪器达到测试施工技术要求。 4.2.3 准备测试工具、辅助设备和消耗材料。 4.2.4 下井仪器组件齐全,连接牢固,密封可靠,组合完整。 4.2.5 检查地面仪器和计算机系统确保运行正常。 4.2.6 测试绞车系统运转灵活,深度指示表、指重表工作正常,液压系统、刹车系统动作灵敏,收放自如。 4.2.7 检查井控设备状况符合设计要求。 4.3存储式测试 4.3.1 测试前准备 4.3.1.1* 安装天滑轮时,应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天滑轮始终对准测试井口,天滑轮的高度及位置固定后 不能改变。 4.3.1.2安装防喷器时,用配套工具将高温防喷管安装在井口上。注蒸汽井使用专用井口防喷管,额 定工作压力、耐温与井口蒸汽压力、温度一致,防喷管连接牢固,蒸汽不泄漏。 4.3.1.3检查密封头内的密封圈,达到密封要求。 2 SY/T6130—2018 4.3.2 测试仪器设置 4.3.2.1连接计算机与测试仪器,将需采集的测试参数指令传送到测试仪器。 4.3.2.2 校验无误后,组装测试仪器,并密封。 4.3.3 参数测试 4.3.3.1 将下井仪器与绳帽连接并拧紧装入防喷管,拧紧防喷管密封头、密封圈,关闭放喷阀门。 4.3.3.2绞车深度表清零。 4.3.3.3缓慢开启测试闸门,当蒸汽开始进入防喷管时,停止开启闸门,使蒸汽逐渐进入防喷管,通 过视屏观察防喷管压力与井筒内压力达到平衡后,再继续开启闸门,直至闸门全部打开。 4.3.3.4按测试施工方案,下放测试仪器,参数测试速度应低于400m/h,定点测试停点时间不少于 5min。 4.3.3.5参数测试结束后,停止下放测试仪器,用手动方式转动绞车滚筒,上提仪器至喇叭口以上, 然后启动测试车动力系统,以低于400m/h的速度上提仪器。 4.3.4测试流量 4.3.4.1涡轮流量传感器测试流量时,分别选用不同上提测速进行测试,从中选出3~5条重复性好 的流量转速值。 4.3.4.2质量流量传感器测试流量时,分别选择井口、喇叭口、不同射孔层段上下点进行点测,测试 时间每点不少于8min。 4.3.4.3测试干度时,分别选择井口、喇叭口、不同射孔层段上下点进行点测,测试时间每点不少于5min。 4.3.4.4上提仪器时,严密监测指重表变化,当测试仪距并口30m时将绞车动力改为人力牵引。 4.3.4.5测试仪器进入防喷管后,人站侧面慢关测试闸门至三分之二,然后下放仪器探测闸板,确认 仪器在防喷管内后将闸门关闭。 4.3.4.6开启防喷管的放空阀门,将防喷管内蒸汽放空。 4.3.4.7打开密封头,取出仪器,卸下仪器。 4.3.5数据回放 4.3.5.1 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回放检查测试数据。 4.3.5.2 将回放数据存盘,退出测试软件,关闭计算机 4.4直读式测试 4.4.1 测试前准备 4.4.1.1 支地脚千斤应使测试车前后水平,升起测试支架并固定保险钢丝绳。 4.4.1.2安装防喷器按4.3.1.2操作,将配备的下井仪器与电缆或光缆连接,平稳地放入防喷管内,上 紧密封盒。 4.4.2参数测试 4.4.2.1打开氮气瓶阀门,使防喷管压力大于井口注汽压力。 4.4.2.2缓慢打开测试闸门,直到井筒的压力与防喷管内压力相平衡,继续开启闸门直至测试闸门全 部打开。 3

.pdf文档 SY-T 6130-2018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130-2018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第 1 页 SY-T 6130-2018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第 2 页 SY-T 6130-2018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1:59: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