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10 SY E 11 备案号:65535—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788.22018 代替SY/T5788.2—200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as logging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well 2018-10一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788.2—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检测项目和要求 4 仪器检验 5 6 录取资料要求 7 资料处理 SY/T5788.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788.2—2008《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与SY/T5788.2—2008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起草单位名称; 3.2,3.4和3.7); 修改“全脱气”为“热真空蒸气”(见3.1,6.4);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中“后效”的定义(见3.2); 增加了“抽汲峰”的定义(见3.4); 修改了全烃的最小检测浓度(见4.1.2); 合并了“常规色谱”和“快速色谱”,检测周期修改为“不大于120s”(见4.2.1和4.2.2); 修改了检测范围中的低限(见第4章); 修改了硫化氢的响应时间、检测范围(见4.3.2); 修改了烃组分检测仪中分离度的要求(见5.2); 修改了硫化氢检测仪的检验标准(见5.3); 一删除了“曲线标注”的描述(见2008年版的6.1.2)。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 司地质录井一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 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德安、万利、程红生、张晓燕、张建兴、张学涛、梁波、林秋野、王辉、 黄继翔。 本标准代替了SY/T5788.2—2008。 SY/T5788.2—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5788.2—1993,SY/T5788.2—1997。 SY/T5788.2201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探井气测录井的检测项目、仪器检验、资料录取和资料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探井气测录井;其他井别的气测录井可参照执行。 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969油气探井油气水层录井综合解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真空蒸馏气 vacuummud still gas 使用热真空蒸馏方法分离的钻井液样品中的气体。 3.2 tripgas 后效 在钻井液静止时,钻穿油气层中的流体由于扩散、渗滤等原因进人钻井液并沿井眼上窜的现象。 3.3 单根峰 connectionpeak 因接单根导致在一个循环周时间内出现的气测异常。 3.4 抽汲峰swabgas 因开停泵、上提钻具出现的气测异常。 4 检测项目和要求 4.1全烃 4.1.1 检测方式:连续测量。 4.1.2 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01%。 4.1.3 检测范围:最小检测浓度~100%。 4.1.4 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4.2 烃组分 4.2.1 检测项目: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 1 SY/T5788.2—2018 4.2.2 检测周期:120s内分析完正戊烷。 4.2.3 最小检测浓度:甲烷不大于0.003%。 4.2.4 检测范围:最小检测浓度~100%。 4.2.5 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4.3 非烃组分(选用) 4.3.1 二氧化碳 4.3.1.1 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1%。 4.3.1.2 检测范围:最小检测浓度一100%。 4.3.1.3 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4.3.2 硫化氢 4.3.2.1 响应时间:90s内达到最大值的90%。 4.3.2.2 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1.5mg/m。 4.3.2.3 检测范围:最小检测浓度~150mg/m。 4.3.2.4 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4.3.3 氢气 4.3.3.1 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02%。 4.3.3.2 检测范围:最小检测浓度~30%。 4.3.3.3 取值:修约到两位小数。 5仪器检验 5.1 全烃检测仪 5.1.1 正式录井前分别注0.1%,1%,5%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 应小于10%。 5.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注1%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 小于10% 5.2火 烃组分检测仪 5.2.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0.1%,1%5%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 应小于10%,各单一组分分离度大于0.9。 5.2.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注1%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 小于10%,且各单一组分分离度大于0.9。 5.3硫化氢检测仪 5.3.1正式录井前分别采用浓度为15mg/m,30mg/m,75mg/m的硫化氢标准气体注样检查,其检 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标准偏差不大于10%;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2 SY/T5788.2—2018 c)90s内达到最大值的90%。 5.3.2每隔7d注15mg/m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1.5mg/m²;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c)90s内达到最大值的90%。 5.4二氧化碳检测仪 5.4.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1%,5%,20%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 均应小于10%。 5.4.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注10%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 5.5其他要求 5.5.1 样品气管路延迟时间应小于2min。 5.5.2 每日从脱气器进样一次,检查气体管路畅通密封情况。 5.5.3 某一仪器单元更换影响其测量结果的部件后,应重新校验该仪器单元。 5.5.4 仪器检查、检验记录应列入仪器技术档案予以保存。 录取资料要求 6.1 气测曲线 曲线纵坐标为时间和深度,横坐标为气体含量和成分。 6.2随钻气测 6.2.1 录取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资料。 6.2.21 记录井深、钻时、迟到时间、钻井液性能与流量。 6.3 循环气测 6.3.1 录取资料按6.2.1的规定执行。 6.3.2 记录井深、循环井深、钻头位置、钻井液静止时间、循环周时间、迟到时间、流量,开泵时 间、停泵时间、测量时间、钻井液密度与黏度。 6.3.3 进行循环气测时,钻井液应至少循环一个周期。 6.3.44 钻遇气测异常后,每次起下钻均应进行循环气测。 6.4钻井液取样与热真空蒸馏气分析 6.4.1 钻井液取样 6.4.1.1 应在脱气器前取样。 6.4.1.2用500mL取样瓶取满钻井液,密封倒置并粘贴取样标签。 6.4.1.3 遇异常显示时、在异常显示段取1~3个样品。 6.4.1.4 循环气测时、应取钻井液基值样,见异常显示按6.4.1.3的规定取样。 6.4.1.5遇特殊情况或仪器故障不能正常录井时,每1m取1个样品。 6.4.1.6 钻井取心时,每取心钻进1m~2m取1个样品。 3 SY/T5788.2—2018 6.4.2 热真空蒸馏气分析 6.4.2.1 蒸馏钻井液250mL。 6.4.2.2 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9MPa~-0.1MPa。 6.4.2.3 搅拌加热到钻井液沸腾,3min~5min内脱气量应小于50mL。 6.4.2.4 分析时的总注样量为2mL~8mL。 6.4.2.5 在记录曲线上标注钻井液样品深度,并填写分析记录。 7资料处理 7.1 气测录井数据表 7.1.1 气测录井数据表应包括井深、钻时、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迟到时间、钻井液性能以及起 下钻、接单根等标注内容。 7.1.2 按井深顺序每1m一点进行资料整理。 7.1.3 全烃取1m间的最高值,烃组分和非烃组分取全烃对应处的烃组分值和非烃组分值。 7.1.4 编辑数据。 7.2 钻井液热真空蒸馏气分析记录 内容包括井深、取样日期、取样人、分析日期、分析人、脱气量、烃组分含量、非烃组分含量、 全烃值、钻井液性能。 7.3 编辑回放 编辑回放气测录井图。 7.4 资料解释 气测异常解释与评价按SY/T5969的规定进行。 4

.pdf文档 SY-T 5788.2-201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788.2-201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第 1 页 SY-T 5788.2-201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第 2 页 SY-T 5788.2-2018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1:42:5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