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5.020 SY E12 备案号:58721—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1532017 代替SY/T5153—200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 Testmethod ofreservoirrockwettability 2017-03-28发布 2017-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153—2017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自吸法 3.1 原理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准备 3.4 实验温度 3.5 实验步骤 3.6 润湿指数计算及润湿性判别 4 离心法 4.1 原理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准备 4.4 实验温度 4.5 实验步骤 4.6 润湿指数计算及润湿性判别 接触角法 5 5.1 原理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准备 5.4 实验步骤 5.5 技术要求 5.6 润湿性判别 数据修约 6 7 报告内容及格式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报告封面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报告首页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自吸法测定报告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离心法测定报告格式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接触角法测定报告格式 SY/T515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153—2007《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与SY/T5153—2007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适用于自吸法的岩心要求(见3.3.2.3); 修改了自吸法的实验准备内容、实验温度及自吸过程结束条件(见3.3,3.4.1,3.5.2.3和 3.5.4.3,2007年版的3.3,3.4.1,3.5.2.4和3.5.4.4); 增加了自吸法中二次油驱的前提条件(见3.5.5.1); 修改了接触角法实验准备的内容(见5.3,2007年版的5.3和5.4)。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 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奋、刘丽、马炳杰、张祖波、吕道平、张国辉、杨海博、李琼、陈序、钱禹辰。 本标准代替了SY/T5153—2007。 SY/T5153—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5153.1—1987,SY5153.2—1987,SY/T5153.3—1995,SY/T5153—1999。 I SY/T5153—201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法、离心法、接触角法测定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自吸法和离心法适用于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本标准的接触角法适用于在典型矿片上 模拟测定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71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 3自吸法 3.1 原理 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润湿相流体具有自发吸人岩石孔隙并排驱其中非润湿相流体的特性。在残 余油(或束缚水)状态下,通过测量并比较油藏岩石自吸油量(或自吸水量)和油驱排水量(或水驱 排油量),可以判别油藏岩石对油(或水)的润湿性。 3.2实验仪器 3.2.1 恒温箱: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00℃,米 精度为±1℃。 3.2.2 离心机:离心产生的油水驱替压力不小于0.1MPa。 3.2.3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3.2.4 吸油(水)仪:分度值为0.05mL。 3.2.5 油水分离计量管:分度值为0.05mL。 3.3 实验准备 3.3.1 实验用油和实验用水 3.3.1.1实验用油为经硅胶或白土处理除去极性组分的中性煤油,或为岩样同层脱气脱水原油与中性 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3.3.1.2实验用水为岩样同层地层水,或按地层水分析资料配制的模拟地层水,或等矿化度的标准盐 水。标准盐水配方为: NaCI: CaCl,:MgCl,:6H,0=7:0.6:0.4 1 SY/T5153—201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法、离心法、接触角法测定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自吸法和离心法适用于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本标准的接触角法适用于在典型矿片上 模拟测定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71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 3自吸法 3.1 原理 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润湿相流体具有自发吸人岩石孔隙并排驱其中非润湿相流体的特性。在残 余油(或束缚水)状态下,通过测量并比较油藏岩石自吸油量(或自吸水量)和油驱排水量(或水驱 排油量),可以判别油藏岩石对油(或水)的润湿性。 3.2实验仪器 3.2.1 恒温箱: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00℃,米 精度为±1℃。 3.2.2 离心机:离心产生的油水驱替压力不小于0.1MPa。 3.2.3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3.2.4 吸油(水)仪:分度值为0.05mL。 3.2.5 油水分离计量管:分度值为0.05mL。 3.3 实验准备 3.3.1 实验用油和实验用水 3.3.1.1实验用油为经硅胶或白土处理除去极性组分的中性煤油,或为岩样同层脱气脱水原油与中性 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3.3.1.2实验用水为岩样同层地层水,或按地层水分析资料配制的模拟地层水,或等矿化度的标准盐 水。标准盐水配方为: NaCI: CaCl,:MgCl,:6H,0=7:0.6:0.4 1 SY/T5153—201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法、离心法、接触角法测定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自吸法和离心法适用于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本标准的接触角法适用于在典型矿片上 模拟测定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71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 3自吸法 3.1 原理 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润湿相流体具有自发吸人岩石孔隙并排驱其中非润湿相流体的特性。在残 余油(或束缚水)状态下,通过测量并比较油藏岩石自吸油量(或自吸水量)和油驱排水量(或水驱 排油量),可以判别油藏岩石对油(或水)的润湿性。 3.2实验仪器 3.2.1 恒温箱: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00℃,米 精度为±1℃。 3.2.2 离心机:离心产生的油水驱替压力不小于0.1MPa。 3.2.3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3.2.4 吸油(水)仪:分度值为0.05mL。 3.2.5 油水分离计量管:分度值为0.05mL。 3.3 实验准备 3.3.1 实验用油和实验用水 3.3.1.1实验用油为经硅胶或白土处理除去极性组分的中性煤油,或为岩样同层脱气脱水原油与中性 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3.3.1.2实验用水为岩样同层地层水,或按地层水分析资料配制的模拟地层水,或等矿化度的标准盐 水。标准盐水配方为: NaCI: CaCl,:MgCl,:6H,0=7:0.6:0.4 1
SY-T 5153-201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1:07: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