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020 NS C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具带病蚤 Identificationofcommonfleas-Part8:Nosopsyllusfasciatus 2017-11-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 行业标准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具带病蚤 SN/T 4969.8—2017 *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甲1号(100023) 编辑部:(010)65194242-7509 网址wrw.customskh.coes/hook 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14千字 2021年3月第一版2021年3月第一次印别 印数1—10 * 书号:155175·606 定价14.00元 SN/T 4969.82017 前言 SN/T4969《常见蚤类鉴定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一第1部分:通用规则; 一第2部分: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第3部分:缓慢细蚤; —第4部分:印鼠客蚤; 一第5部分:不等单蚤; 第6部分:人; —第7部分:谢氏山蚤; 一第8部分:具带病蚤 本部分为SN/T4969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C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人境检验检 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 共和国厦门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人境 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 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丽杰、张阳、梅霓、许佳、吴秀兰、贺骥、郭惠琳、万道正、魏怀波、 张晓梅、黄恩焖、聂维忠、郭天宇 1 SN/T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具带病蚤 1范围 SN/T4969的本部分规定了常见蚤类具带病蚤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具带病蚤成虫的形态学鉴定工作。 2基本信息 拉丁名:NosopsylasJasckates(Bose1801):同物异名:PulexfasciausBasc,1801。分类地位:兼属 于角叶蚤总科Ceratophylloidea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角叶蛋亚科Ceratophyllinae病蚤属Nosopsyllus 本蚤是传插鼠疫的主要媒介,传播鼠疫的能力仅次于印鼠客蚤。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3形态特征 3.1 鉴别特征 维蚤抱器可动突基部与中部约同宽:第9腹板后臂后缘在狭凹的下方无明显的刺累,前缘直,后 缘凸,狭而深的凹陷位处后臂最宽处,末端成斜截形:阳茎钩突呈喙状。雌蚤第7腹板后缘斜行,成 波状,无明显凹陷(参见附录B)。 3.2 2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3.2.1头部 额缘圆,额突小,维蚤位于前缘中线,雌蚤偏下。额累雄蚤4(5)根,雕蚤1(2)根。眼累3根 后头累2列,摊蛋1(2)、5根,雕蚤0(1)、5根。下释须5节,雄重可达前足基节或略短,雌蚤或 略超出(参见附录B) 3.2.2胸部 前胸栉共18~22根栉刺,背刺等于或略长于该背板;前胸背板累1列。中胸背板假累每侧6~8 根。后胸背板端小剃两侧共3(4)根,后胸后侧片累6(7)根,呈1(2)、2~4、1~3排列。前 足基节外侧累20余根,股节内侧小累5(6)根;后足基节内侧仅在下1/3段内有1(2)根细累,或 缺如:后足第2踏节等于或略短于第3、4节之和,第2踏节长端累只能达到第3节1/2~3/4处; 第5踏节题聚5对,均为侧位(参见附录B) 3.2.3腹部 第2~7节背板各有2列累,最下1根位于该节气门的下方。第1~5节背板端小刺数为3~6 4~6、4~6、2~5、02.变形节:维蚤第8背板缘累3(4)根,侧累5根,都分布于上半部。 在第7腹板之内可见第8背板退化的痕迹。第8背板的背缘在末长累之后立即倾斜或弧形弯下,并不 继续向后方延伸。第9背板前内突与柄突的上缘成纯角。抱器体后缘圆突,基节白累2根,位置较 1 SN/T4969.8—2017 低;不动突末端的前缘和后缘形成的顶角大致为直角:可动突前缘的中段突出成角,此处即可动突最 宽处;后缘上1/3段内有长累2根,第9度板后臂,在狭凹下方有亚刺累1根,短累2(3)根,无粗 壮发达的刺暴。雌蚤第7腹板后缘不形成凹陷或后突。侧累主暴列5(6)根其前方小累2(3)根。 第8背板弧形,侧累9-12根,气门较小。肛锥长度为基部宽度2.6~3.0倍,具端长聚和侧累各1根。 受精囊头部背缘圆凸,腹缘平或略凹,长略大于宽,尾部较短,略短于头长的2倍:交配囊袋部卷曲 1周多,有明显的骨化环纹,管部较长,弓形,骨化脊强(参见附录B) 4结果判定 成虫形态特征符合第3章,判定为具带病。 2 SN/T4969.8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具带病蛋其他信息 A.1分布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台湾。英 国,摆威,意大利,希腊,欧洲北部,亚洲中部和北部的西伯利亚等地,日本,印度北部,南关,澳 洲和非洲。 A.2宿主 主要宿主有褐家鼠、黑家鼠、小家鼠,此外还寄生于各种姬鼠和黄鼠,家猫、家犬、免和人等 均有寄生记录。 A.3生态习性 具带病蚤是传摄鼠疫的媒介,原为欧洲的周有蚤,因此又名欧洲鼠蚤,以后随其宿主动物如黑 家鼠、揭家鼠和小家鼠借助交通工具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广布种。所谓的“广布”是指一些港口城 市及其比邻地区,并不包括内地农村和交通不便之处。我国早年星然在南方城市如苏州、上海、武汉 福建、厦门等地发现过具带病蚤的报道:但以后在上述地点均没有再发现该蚤。具带病蚤在实验室研 究对鼠疫有较高的媒介效能,但其外潜伏期明显长于印鼠客蚤。该蚤适应于较冷的气候,繁殖高峰多 见于秋冬季。

.pdf文档 SN-T 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 具带病蚤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 具带病蚤 第 1 页 SN-T 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 具带病蚤 第 2 页 SN-T 4969.8-2017 常见蚤类鉴定方法 第8部分 具带病蚤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0:16: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