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1877.5—2017 代替SN/T1877.5—2009 金属器血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metalware surface 2017-07-21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刮徐层查真伪 SN/T1877.5—2017 前言 SN/T1877系列标准共分为8个部分: 脱模剂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矿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橡胶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金属器血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一涂料、油墨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一旧轮胎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木材及木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部分为SN/T1877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SN/T1877.5一2009《金属器皿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本部分与SN/T1877.5一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金属器皿表面苯并[e]芪和苯并[门荧葱2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修改了方法提要的陈述方式; 详细描述了提取时溶剂的用量; 详细描述了PAHs混合标准储备液和中间溶液、十二氛代(Perylene-di2)内标储备液和中间 溶液、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方法; 修改了气相色谱质谱法仪器参数; 修改了测定低限; 增加了精密度; -将表1放在附录A,在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增加了苯并[e]芘和苯并L门荧 葱2种多环芳烃的相关资料。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明辉、刘莹峰、张子豪、郭志坚、彭莹、李全忠、郑建国、李丹、萧达辉、翟翠萍、 肖前、余建龙、李春燕。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N/T1877.5-2009。 1 SN/T1877.5—2017 金属器血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1范围 SN/T1877的本部分规定了金属器血表面18种多环芳烃(见附录A中表A.1)的气相色谱-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其中气相色谱-质谱法为仲裁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金属器皿表面18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芳香烃。环上也可有短的烷基或环烷基取代基。 第一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仲裁法) 4方法提要 金属器皿样品表面经正已烷十二氯甲烷(3十2)混合溶剂浸泡,超声提取,采用硅胶柱净化,经氮吹 浓缩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说明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5.1正已烷:色谱纯。 5.2正戊烷:色谱纯。 5.3 二氯甲烷:色谱纯。 5.4环已烷:色谱纯。 5.5正已烷十二氯甲烷(3十2,体积比)。 5.6 正戊烷十二氯甲烷(3十2,体积比)。 5.7 氮气:纯度大于99.99%。 1 SN/T1877.5—2017 5.8PAHs标准物质:纯度≥98%。 5.9十二氛代菲(Perylene-di2)标准物质:纯度≥99%。 5.10PAHs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适量PAHs标准品(5.8),用正已烷(5.1)溶解稀释,配 制成浓度为1000μg/mL的混合标准溶液。 中,用正已烷(5.1)溶解定容,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 5.12十二氛代苝(Perylene-di2)内标储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25mg十二氛代菲(Perylene-di2)标准 物质(5.9)于25mL容量瓶中,用正已烷(5.1)定容,配制成浓度为1000μg/mL的内标溶液。 5.13十二氛代菲(Perylene-di2)内标中间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250μL上述内标储备液(5.12)至 25mL容量瓶中,用正已烷(5.1)溶解定容,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内标中间溶液。 5.14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25μL,50μL.125μL,250μL,500μL,2500μL上述混合标 准中间液(5.11)于6个25mL容量瓶中,各向其中加人250μL浓度为10.0μg/mL的内标中间液 (5.13),正已烷(5.1)溶解定容,配制成PAHs浓度分别为0.01μg/mL,0.02μg/mL,0.05ug/mL, 0.1μg/mL0.2μg/mL,1.0μg/mL,内标浓度均为0.1μg/mL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5.15硅胶小柱(6mL,1g):使用前用5mL正戊烷(5.2)活化,并保持润湿。 6仪器和设备 6.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有EI源 6.2[ 固相萃取装置。 6.3 超声提取装置。 6.4 氮吹仪。 6.5 旋转蒸发仪。 6.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6.7 具塞定量试管:10mL。 6.8 圆底烧瓶:100mlL。 7分析步骤 7.1提取 按每平方厘米加2ml溶剂,向金属器Ⅲ内注入正已烷十二氯甲烷(3十2,体积比)(5.5)混合溶剂, 一般以容积的2/3~4/5为宜,用铝箔密封,超声提取25min。提取完毕后准确移取50mL提取液到 100mL圆底烧瓶(6.8)。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约1.0mlL,转移至10mL具塞试管(6.7),再用混 合溶剂(5.5)2ml.清洗圆底烧瓶,并人10ml.具塞试管(6.7),用氮气吹干,加人2ml环已烷(5.4),溶 解完全后,待净化处理。 7.2净化 将按7.1处理后的样品溶液,转移至硅胶小柱(5.15),控制流速为1滴/25。用2ml.正戊烷(5.2) 洗涤具塞试管(6.7)后,用洗涤液淋洗硅胶小柱(5.15),去该淋洗液。再用6ml.正戊烷十二氯甲烷 (3+2,体积比)(5.6)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用微量进样针准确加人10μL内标溶液(5.13),摇匀后,用 微弱的氮气流浓缩定容至1.0ml,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2 SN/T1877.5—2017 7.3测定 7.3.1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通用参数。设定的参数应 保证色谱测定时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上面给出的参数证明是可行的。 a) 色谱柱: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10μm(膜厚);或相当者; b) 色谱柱温度:50℃(1min)25℃/min200℃8℃/min315℃(5min); c) 进样口温度:290℃; d) 色谱-质谱接口温度:300℃; e) 四极杆温度:150℃; f) 离子源温度:230℃: g) 载气:氨气,纯度≥99.999%,1.0mL/min; h) 电离方式:EI; i) 电离能量:70eV; j) 质量扫描范围:50u~450u; k) 测定方式:选择离子监测方式; 进样方式:脉冲不分流进样,1.0min后开阀; m) 进样量:1.0μL; n) 溶剂延迟:4min。 7.3.2 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 按上述分析条件(7.3.1)对PAHs混合标准工作溶液(5.14)及待测液进行分析,根据色谱峰的保留 时间,参照附录B中表B.1的多环芳烃的定性离子进行定性分析。参照附录B中表B.1的参考定量离 子,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典型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色谱图参见附录C.中的图C.1。 7.3.3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进行空白试验。 8结果计算 折算成每平方厘米2mL提取溶液的校正系数按式(1)计算: V# (1 ) 2×S 式中: 折算成每平方厘米2mL浸泡萃取溶液的校正系数: V样 实际所用的提取溶剂体积,单位为毫升(mL); S 提取溶剂液接触的实际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每平方厘米2mL浸泡溶剂,单位为毫升每平方厘米(mL/cm²)。 2 试样中每种多环芳烃的校正因子按式(2)计算: A;Xm. F; = ·( 2 ) A,Xm; 1)苯并[荧葱与苯并[b]荧蕙可通过DB-17MS或参数相似色谱柱进行分离。

.pdf文档 SN-T 1877.5-2017 金属器皿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1877.5-2017 金属器皿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第 1 页 SN-T 1877.5-2017 金属器皿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第 2 页 SN-T 1877.5-2017 金属器皿表面多环芳烃的测定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18:05: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