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1618—2017 代替SN/T1618—2005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2017-07-21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1618—2017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N/T1618一2005《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测方法》。 本标准与SN/T1618—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桂芬、魏梅生、张永江、马洁、孔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N/T1618—2005。 SN/T1618—20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检疫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材料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检疫鉴定。 2 基本信息 学名:Prunusnecroticringspotvirus 缩写:PNRSV 分类地位: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us),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 该病毒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3 方法原理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对植物样品进行ELISA检测;根据该病毒核酸 序列进行PCR特异性检测,通过电泳条带大小进行结果判定;根据该病毒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 荧光探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进行结果判定。 仪器设备及试剂 4 4.1 仪器设备 酶标仪、天平(感量,1/10000g)、pH计、PCR仪、实时荧光PCR仪、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 统、隔离温室、恒温水浴、低温冰箱等。 微量移液器(2μL、10μL、20μL、100μL、200μL、1000μL)、酶联板、研钵、离心管、花盆、消毒土等。 4.2试剂 测试剂见附录D中D.1。 5样品制备 木本寄主植物选其幼叶、果肉组织和花,草本植物选其叶子。有症状的样品编号单独检测,没有症 状的样品分组(10~15为1组)并编号检测。 6 检测方法 6.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见附录B。 1 SN/T1618—2017 6.2RT-PCR检测 见附录C。 6.3 实时荧光RT-PCR检测 见附录D。 结果判定 样品检测时,检测流程及结果判定按下述原则进行: 首先采用DAS-ELISA进行初步筛检。 若DAS-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时, RT-PCR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判定样品携带PNRSV; 或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判定样品携带PNRSV。 若DAS-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时, RT-PCR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判定样品不携带PNRSV;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对产物进行测 序,测定的序列为PNRSV序列,则判定样品携带PNRSV。 8样品保存 经检测确定携带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样品(叶片、花、果实)一80℃保存一年,做好标记和登记 工作。 结果记录与资料保存 完整的记录包括:样品的来源、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并要有经手人和实验人员的签字。酶联测 定需有酶联板反应的原始数据,RT-PCR检测需有电泳结果图片,实时荧光RT-PCR检测需要有反应 原始数据。 2 SN/T1618—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背景资料 A.1寄主范围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自然和人工条件下,病毒可侵染的寄主达21科双子叶植 物,其中可侵染的木本植物有:李属的欧洲李(Prunusdomestica)、桃属的桃(Amygdaluspersica)、樱 属的欧洲甜樱桃(Cerasusavium)、樱属的欧洲酸樱桃(Cerasusulgaris)、杏属的杏(Armeniacauul- garis)、苹果属的苹果(Maluspumila)、蔷薇属的月季花(Rosachinensis)、悬钩子属的椭圆悬钩子(Ru- busellipticus)、秋海棠属的秋海棠(Begoniagrandis);侵染的草本植物有啤酒花(Humuluslupulus)、 烟草(Nicotianutabacum)、西瓜(Citrulluslanatus)、南瓜(Cucurbitamoschata)、甜瓜(Cucumis melo)、西葫芦(Cucurbitapepo)、菜豆(Phaseolusuulgaris)、豌豆(Pisumsativum)、豇豆(Vignaun guiculata)、草木犀(Melilotusofficinalis)、莴苣(Lactucasativa)、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百合 (Liliumbrownii)等。 A.2 病害症状 病害症状因分离物、栽培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病毒的一些分离物不引起症状,仅仅在接种指 示植物或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测时才能发现被侵染;一些分离物在系统侵染的当年在幼叶上产生坏死斑 和孔洞,但在以后的年份里,在叶子和果实上很少出现症状;另一些分离物在侵染当年产生坏死反应,随 后是慢性的褪绿、斑驳和坏死、叶子耳突、畸形、延迟水果成熟,水果上有斑点症状。如在甜樱桃上出现 了从无症状到严重皱缩花叶症状,慢性症状包括叶子上的褪绿点、叶扭曲,水果延迟成熟几天至几周,症 状因病毒分离物不同而不同。在月季上无症状侵染很普遍,症状有花叶、开花延迟、秋天落叶早、产生更 多不成形的花,被侵染的植株通常无活力。在啤酒花上产生褪绿线和环斑。 A.3 3分布地区 分布地区广泛,如欧洲各国和美国都有发生。 A.4 传播方式 机械接种传播、花粉传播、种子传播,也可通过无性繁殖的苗木、组培苗等的运输进行长距离传播。 A.5 5粒体形态 等轴对称球状体,直径23nm~27nm,有些粒体为准等轴球状到短棒状(轴比为1.01~1.5);有些 株系的粒体呈明显的棒状(轴比大于2.2);有些棒状粒体达70nm。棒状粒体的有无及比例因株系 而异。 3 SN/T1618—2017 A.6 基因组 正单链RNA,3分体基因组,RNA-1长3.662kb,RNA-2长2.507kb,RNA-3长1.887kb。 SN/T1618—20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 B.1试剂 B,.1.1 包被抗体 特异性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抗体。 B.1.2 酶标抗体 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抗体。 B.1.3 底物 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 1×PBST缓冲液(pH7.4) B.1.4 氯化钠(NaCI) 8.0 g 磷酸二氢钾(KH2PO) 0.2 g 磷酸氢二钠(Na2HPO.) 1.15 g 0.2 g 氯化钾(KCI) 吐温-20(Tween-20) 0.5 mL 溶于900mL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mL,4℃储存。 B.1.5 样品抽提缓冲液(pH7.4) 1.3 g 亚硫酸钠(NazSO)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MW24000~40000) 20.0 g 溶于900mL的1×PBST中,并用1×PBST定容至1000mL,4℃储存。 B.1.6 包被缓冲液(pH9.6) 1.59 g 碳酸钠(Na2CO:) 碳酸氢钠(NaHCO;) 2.93 g 溶于900mL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mL,4℃储存。 B.1.7 酶标抗体稀释缓冲液(pH7.4) 牛血清白蛋白(BSA) 2.0 g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MW24000~40000) 20.0 g 溶于900mL1XPBST中,并用1×PBST定容至1000mL,4℃储存。 B.1.8 底物缓冲液(pH9.8) 二乙醇胺 97 mL 5

.pdf文档 SN-T 1618-20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1618-20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1618-20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1618-20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17:57: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