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7.160 F 12 NB 备案号:64685—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 NB/T 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s 2018-06-06发布 2018-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34074—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与标记 5 设计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参考文献 NB/T3407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 司、深圳嘉普通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珠海 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斯帝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 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博士 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鸿、闵庆喜、刘学真、黄永伟、刘明亮、黄逊青、方凯、钟洪伟、董汉军、邱培 忠、邢作新、蒋建平、唐文学、韩荣涛、种阳、贾铁鹰、文淑容、刘海波、万小春。 ⅡI NB/T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设计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太阳辐射加热、有透明盖板、传热工质为液体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71一2007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25965材料法向发射比和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半球向发射比试验方法 GB/T25968分光光度计测量材料的太阳透射比和太阳吸收比试验方法 GB/T 26974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NB/T34062—2018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耐候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总面积(Ac)grossarea 集热器的最大投影面积,不包括固定和连接传热工质管道的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注:总面积用平方米(m²)表示。 W, Ac=L,XW 图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示意图 1 NB/T34074—2018 3. 2 采光面积(A.)aperturearea 太阳辐射进人集热器吸热体的投影面积。如图2所示。 注:采光面积用平方米(m²)表示。 W A.=L2XW2 图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示意图 4分类与标记 4.1产品分类 4.1.1结构类型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由吸热体、透明盖板、隔热体和壳体等部件组成。根据吸热体的结构类型,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可划分成管板式、翼管式、扁盒式和蛇管式等类型。 4.1.2结构尺寸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进出口管径推荐采用以下四种公称尺寸:15mm、20mm、25mm和32mm。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外形尺寸宜参照建筑模数确定,推荐的外形平面尺寸见表1。 表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推荐外形平面尺寸 单位为米 长 L; 宽W, 2. 0 0. 8 2. 0 1. 0 2. 5 0. 8 2. 5 1. 0 4.2产品标记 4.2.1标记内容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3所示。 2 NB/T34074—2018 表示集热器改进序号 表示集热器采光面积 表示吸热体的基材/涂层类型 表示吸热体的结构类型/工作压力 表示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图3编码结构图 各部分之间用“_”隔开,从左到右为每个码位上所使用的代码字符。 表2代码字符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P:平板型太 G:管板式 吸热体的基材: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平 用阿拉伯数字 阳能集热器 Y:翼管式 T:铜 方米为单位的集热器采光 表示 B:扁盒式 L:铝 面积,小数点后保留2位 S:蛇管式 TL:铜管铝板 有效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兆 S:塑料 帕为单位的集热器的工作 X:橡胶 压力,小数点后保留2位 B:玻璃 有效数字 U:不锈钢 吸热体的涂层类型: HG:电镀黑铬 CK:磁控溅射 YH:阳极氧化 PT:喷涂 GT:辊涂 注1:第1部分、第2部分吸热体的结构类型、第3部分吸热体的基材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 注2:不同基材组成的吸热体,采用管材代号、板材代号表示,“TL”表示铜管铝板。吸热体的涂层类型,按照制造工艺 分类,用汉语拼音的字母表示。 4.2.2标记示例 管板式、额定压力为0.60MPa、吸热体基材为铜、涂层类型为磁控溅射、采光面积为1.85m²、改进 序号为2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标记如下: PG/0.60-T/CK-1.85-2 5设计要求 5.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尺寸可按表1的尺寸设计,或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计。 5.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使用寿命应不低于10年。 5.3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体应符合GB/T26974的要求,基材为金属的吸热体耐候性应符合 NB/T34062—2018的要求。 5.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透明盖板、边框、隔热体、背板所选材料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6技术要求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NB/T34074—2018 表3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要求 编号 项目 技术要求 透明盖板应无裂损、无明显划痕;吸热体在壳体内安装平整,涂层颜色应均匀,不 a) 起皮、无龟裂和剥落;边框及背板应耐腐蚀,外表面涂层应无剥落;边框与透明盖 板应密封接触;背板应平整,无凹陷和膨胀隆起; 6. 1 外观 b) 标称采光面积与实际采光面积的偏差应在士3.0%以内; 应在除透明盖板以外的明显位置设有清晰、不易消除的产品标志,标志应符合 GB/T6424—2007中的规定 室外准稳态瞬时效率:p.≥0.76;U≤5.5W/(m².℃);其中mp为集热器基于采 a) 6. 2 热性能 光面积、进口温度的瞬时效率截距;U为以T:为参考的集热器总热损系数; b)时间常数和入射角修正系数应符合GB/T6424—2007中的规定 压力降落 耐压 外热冲击 6. 3 应符合GB/T6424—2007的规定 内热冲击 耐冻 耐撞击 6. 4 载荷 无损坏和明显变形 6. 5 淋雨 淋雨试验后,基于集热器总面积的渗水质量不应超过30g/m 6. 6 曝晒 无损坏和明显变形,瞬时效率截距和总热损系数衰减均不应超过10% 6. 7 涂层光热性 涂层太阳吸收比和涂层的法向发射比应符合GB/T26974的规定 6. 8 太阳透射比 ≥0.89(AM1.5) 6.9 隔热体导热系数 ≤0.045W/(m·K) 7试验方法 7.1外观 7.1.1按6.1规定的内容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外观和标志进行检查。 7.1.2长度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1mm,采光面积的偏差按式(1)进行计算。 A.-Aal ×100 AA.= (1) Aal 式中: AA. 标称采光面积与实际采光面积的偏差,单位为百分率(%); 采光面积测量值,单位为平方米(m²); Aal 标志中采光面积标称值,单位为平方米(m)。 7.2热性能 热性能包括:室外准稳态的瞬时效率、时间常数和入射角修正系数。热性能的试验方法按GB/T 4271—2007的规定执行。 7.3压力降落、耐压、外热冲击、内热冲击、耐冻、耐撞击 压力降落、耐压、外热冲击、内热冲击和耐冻的试验方法按GB/T6424一2007的规定执行。 耐撞击试验时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水平放置,撞击点位于玻璃盖板四角,且与每个相邻边距离 75mm。用直径30mm、表面光滑的钢球,在撞击点上方垂直高度0.4m处自由落体,检查透明盖板有 无裂损。 7.4载荷 集热器正面载荷试验后,再做背面载荷试验,正面载荷为2400Pa,背面载荷为1200Pa。 常温下,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注满水,水平放置。载荷试验载具可用沙石或吸盘,载荷均匀分布,保 4

.pdf文档 NB-T 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第 1 页 NB-T 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第 2 页 NB-T 34074-2018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6:41:3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