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27.100 F23 NB 备案号:6285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5083-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 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bration isolated foundation test of turbo-generator set in nuclear power plant 2018-03-22发布 2018-09-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25083—2018 目 次 前音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测试内容 4 5 基本要求 5.1测试仪器 5.2环境要求 6模态测试 6.1测试阶疫 6.2 测点要求 测试方法 6.3 动刚度测试· 7 测试阶段 7.2 测点要求 7.3 测试方法 控制点振动测试 8.1 测试阶段 8.2 控制点要求 8.3 测试方法 隔振效率测试 9.1 测试阶段 测点要求· 9.2 9.3 测试方法· 9.4 隔振效率计算 10 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测点参考布置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固有频率测量和模态测试分析的基本原理 NB/T2508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南京安正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伟、宋远齐、李汪紫、倪秋华、郑万油、孙庆、刘勇、张华芳、陶兆华、 王勇奉。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号,100761)。 NB/T25083 —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 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动力特性测试的内容、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报基础动力特性测试,其他类似隔振基础相关测试可参照本标 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98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词汇 3术语和定义 GB/T22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隔振基础 vibration isolated foundation 包含隔器的汽轮发电机组基础台板构件。 3.2 振动模态modeofvibration 基于系统的振动可经解耦后由一组彼此独立的单自由度振荡器的报动叠加的原理,由系统的特征值 和相应的特征矢量确定的,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表征。 3.3 模态梦数 modal parameter 模态的特征参数,即振动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模态质量、模态度与模态阻尼。 3.4 动态信号分析dynamicsignalanalysis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信号分析。即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抗混滤波、采样 保持和模数转换等初步处理后按不同要求对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时差域分析(相关分析)、频域分析(功 率谱、频响函数等分析)和幅值域分析(直方图、概率密度等分析)。 3.5 动刚度dynamiestiffness 应为位移量时的机板阻抗。 3.6 控制点controlpoint 评价隔振基础振动的测试点, 3.7 隔报效率isolatedefficiency 柱顶隔振器上下端操动幅值的相对变化比率。 1 NB/T25083—2018 3.8 模态测试 modal test 为确定系统模态参数的振动测试分析。 注,通常,先由激励和椎应关系得出频率响应矩陈,再由曲线拟合等方法识别模态参款。 3.9 工况模态 operational modal 机组运行工况下的振动模态。 测试内容 4 隔振基础动力特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实测机组隔振基础的模态参数: b) 实测各轴承座位置处基础台板的动刚度: c) 实测各测试阶段控制点的振动响应: d) 实测隔探器的隔振效率。 基本要求 5 5.1 测试仪器 5.1.1 激振力锤 激振力铺应满足激励出隔报基础主要模态的要求,力传感器量程不应小于50kN。 5.1.2机械激振器 机激振器设定激振频率应在100Hz内:额定激振力应大于60kN;可变频无级调速,可输出随时 闻作正弦变化的扰动:具备正弦扫频功能,扫频范围不应低于50Hz。 5.1.3 低频传感器 低频传感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低 频 传 感器 挡 位 技术指标 1 2 3 4 加速度 小速度 中速度 大速度 V.s 灵敏度 或V.s/m >0.3 >23.0 ≥2.4 ≥0.8 m 加速度(m/s0-p) 20 最大量 速度(m/s,0-p) 0.125 0.300 程 0.600 位移(m0-p) 20 200 500 通频宽(HzdB) 0.25~80.00 1.00~100.00 0.25~100.00 0.17~100.00 2 NB/T25083—2018 5.1.4 4电荷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应根据力传感器和低频传感器选择,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值应大于动态信号分析仪量程的一半, 5.1.5 5动态信号分析仪 动态信号分析仪应具备动态信号分析功能,应至少具有两个信号通道,各通道间应为无相差采集, 频率分辨率不应低于0.1Hz。模态分析原理参见附录B, 5.2环境要求 测试期间,隔振基础平台上不应有无关的杂物及大型设备。 模态测试 6.1 测试阶段 模态测试应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隔振基础柱顶隔振器释放后,汽轮机启动前进行外部激振模态测试。 b) 第二阶段:汽轮机零负荷额定转速下进行工况模态测试。 第三阶段:机组满负荷运行工况下进行工况模态测试。 c) 6.2 测点要求 模态测试测点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测点布置应反映基础台板的主要振型。垂向模态测试测点应沿着轴承中心线及两侧对称布置: a) 横向模态测试测点应沿两侧纵架对称布置:纵向模态测试测点应沿一侧布置。 b) 传感器应固定在基础台板测量点上,测点可参见图A.1所示点1~点24。 6.3测试方法 6.3.1锤击法 锤击法如图1所示,用力锤激励隔报基础,其力信号和各测点响应信号分别由力传感器和低频传感 器采集,力信号和响应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若传感器自带放大能力,则不用电荷放大器),由动态 信号分析仪分析。 2ch摄动信型 体号调理仪 动志信号分析仅 分析软件 Ich力信号 格报器 力传感器 图1锤击法 6.3.2环境激励法 环境激励法如图2所示。测量基础在自然环境下的振动响应,用环境激励模态测试分析方法获得隔 3

.pdf文档 NB-T 25083-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25083-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第 1 页 NB-T 25083-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第 2 页 NB-T 25083-2018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5:43: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