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 120. 99 H 65 MZ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业标准 MZ/T 110—2018 地名标志用蓄光膜 Long afterglow film for signs of geographical names 2018-11-05 发布 2018-11-05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 MZ/T 11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胜三、宋久成、范晨芳、罗剑兴、李森。 MZ/T 110—2018 地名标志用蓄光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名标志用蓄光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楼牌、门牌、街巷牌等地名标志用蓄光膜的生产、制作和质量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6.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1塑料自然日光气候老化、玻璃过滤后日光气候老化和菲涅耳镜加速日光气候老化 的暴露试验方法 GB/T 5169.10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 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GB/T 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 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6994船舶电气设备 定义和一般规定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7733—2008地名标志 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 GA480.3一2004消防安全标志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蓄光消防安全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地名标志 signs of geographical names 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及相关信息的设施。 [GB17733—2008,定义3.2] 3. 2 蓄光膜long afterglow film 能够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停止后,持续一段时间发出可见光的膜。 3.3 离型材料 self release material 防止预浸料粘连且保护预浸料不受污染的材料。 1 MZ/T 110—2018 3. 4 亮度luminance 在某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面光源沿该方向的发光强度。 4要求 4.1外观 按照5.3规定的方法试验,蓄光膜的外观应平滑、光洁,不应存在涂胶不均或局部无胶,不应观察到 明显的异物、划痕、条纹、气泡、褶皱、凹陷、变形、颜色不均匀等缺陷与损伤。其离型材料应平滑、干净、 无气泡、无污点或其他杂物。 4.2颜色可印刷性能 按照厂商推荐的与蓄光膜相匹配的油墨、印刷条件及印刷方式等,可对其进行各种颜色的印刷。 4.3光学性能 4.3.1发光性能 按照5.4.3规定的方法试验,蓄光膜表面应无明显暗道、条纹、盲区等发光不均匀现象。允许有轻 微的因杂质等引起的盲区存在,单个盲区的面积不应大于1 mm²。 4.3.2亮度性能 按照5.4.4规定的方法试验,蓄光膜的初始亮度应高于10000mcd/m²,激发结束10h后的亮度不 应低 3 mcd/m²。 4.3.3色度性能 按照5.4.5规定的方法试验,蓄光膜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蓄光膜的色品坐标范围和亮度因数 用角点坐标确定的色品坐标范围光源:D65几何:45/0° 亮度 因数 5 6 7 4 β y y r 0.3780.4250.3200.3390.3230.3390.3170.3280.3130.3230.3060.3220.3110.3330.3150.3360.3360. 422 ≥0.68 注:表中数值引自GA480.3—2004中表1。 4.4 基本性能 4.4.1附着性能 蓄光膜背胶应具备足够的附着力,且各结构层间结合牢固。按照5.5规定的方法试验,5min后的 剥离长度 L不应大于20 mm。 4.4.2离型材料可剥离性能 按照5.6规定的方法试验后,离型材料可方便地手工剥离,且无破损、撕裂或从蓄光膜上带下背胶 2 MZ/T 110—2018 等现象出现。 4.4.3抗拉荷载性能 按照5.7规定的方法试验,蓄光膜的抗拉荷载值不应小于24N。 4.4.4耐弯曲性能 按照5.8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裂缝、剥落、层间脱离或其他现象。 4.4.5收缩性能 按照5.9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蓄光膜不应出现明显收缩。任何一边的尺寸在10min内收缩不应超 过0.8 mm,24 h内收缩不应超过3.2 mm。 4.4.6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照5.10规定的方法试验120h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变色、渗漏、起泡或被侵蚀等现象。 4.4.7耐湿热性能 按照5.11规定的方法试验48h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软化、褶皱、起泡或剥离等现象。 4.4.8耐高温性能 按照5.12规定的方法试验24h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软化、褶皱、起泡或剥离等现象。 4. 4.9耐低温性能 按照5.13规定的方法试验72h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裂纹、褶皱、起泡或剥离等现象。 4.4.10耐候性能 按照5.14规定的方法自然老化试验24个月或人工加速老化试验1200h后: a)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明显变色、变形、裂缝、凹陷、气泡、侵蚀、剥离或脱落等现象; b) 蓄光膜从任何一边均不应出现超过0.8mm的收缩,也不应出现从基板边缘脱离的痕迹; c)按照5.4.4规定的方法测量,蓄光膜的初始亮度应高于5000mcd/m²,激发结束10h后的亮 度不应低于1.5mcd/m。 4.4.11辐射性能 按照5.15规定的方法试验,α、β、辐射值不应高于本底读数的两倍。 4.4.12抗冲击性能 按照5.16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蓄光膜在受到冲击的表面以外不应出现裂缝、剥落、层间脱离或其他 现象。 4. 4.13耐溶剂性能 按照5.17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蓄光膜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软化、褶皱、裂缝、渗漏、起泡、剥离或被溶 解等现象。 4.4.14耐燃烧性能 按照5.18规定的某一方法试验,根据所采用的试验方法,蓄光膜应达到下列相关性能要求: MZ/T 110—2018 a)蓄光膜的氧指数不应低于26(对应5.18.1); b)通过850℃灼热丝试验(对应5.18.2); c) 通过阻燃性试验(对应5.18.3)。 5试验方法 5. 1 试样制备 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方法之一制备试样: a)直接裁取相应尺寸作为试样。 裁取相应尺寸,剥离离型材料制备试样。 c) 使用基板制备试样,其基板应符合以下要求: 1)厚度为0.8mm~2.0mm的金属板; 2)表面应光滑、平整,无伤痕、裂纹和污垢,必要时,适当打磨清洗、做防锈处理; 3)应具有一定的硬度,抗冲击、耐弯曲和抗拉伸性能 d)按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制备试样。 5.2试验条件 24h以上;试验中,宜在相同温、湿度环境下进行各项试验。 5.3外观检查试验方法 在明亮的环境中(光照度不少于1501x),面对蓄光膜和离型材料进行目测检查。 5.4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5.4.1试样制备 将150mm×150mm的蓄光膜剥离离型材料后,粘贴于同等尺寸的基板上,制成试样。 5.4.2试验条件 试验前,试样应避光存放;试验中,除规定的激发时间内的激发光源照射外,不允许有可见光或紫外 光等杂散光干扰。 5.4.3发光性能试验方法 按照GB17733—2008中的6.2.3进行试验。 5.4.4亮度性能试验方法 按照GB17733—2008中的6.10进行试验。 5.4.5色度性能试验方法 在黑暗环境中,使用最小分度值小于10-3的一级测色仪,对试样5个不同部位进行色品坐标和亮 度因数测量,计算5个部位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MZ/T 110—2018 5.5附着性能试验方法 按照GB/T18833一2012中的6.8进行试验。如图1所示,裁取200mm×25mm的蓄光膜制成 试样。 单位为毫米 100 21 200 说明: 基板; 1 蓄光膜粘贴部分; 2- 3 蓄光膜余留部分。 图1 附着性能试样图示 将蓄光膜面朝下,平放在附着性测试仪器上,如图2所示,使用800g士4g的重锤,与基板成90°角 下垂。5min后,测量蓄光膜被剥离的长度L。 单位为毫米 100 说明: 蓄光膜试样; 重锤。 2- 图 2 附着性能试验图示 5. 6 离型材料可剥离性能试验方法 将(6600士33)g重物压在150mm×25mm的蓄光膜试样上面,置于70℃±2℃的调温调湿箱中 4 h,在试验箱自然降至室温后,用手剥离离型材料,并进行检查。 5.7抗拉荷载性能试验方法 试验机夹紧装置中,使试样宽度上负荷均匀分布,开启试验机,以300mm/min的速度拉伸,记录断裂时 的抗拉荷载值。 5
MZ_T 110—2018 地名标志用蓄光膜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1:46: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