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03.220.40 CCS R 61 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790—2024 代替JT/T 790—2010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ultibeam sounding system surveying 2024-12-19发布 202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790—202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 系统配置? :3 6 测前准备 7 外业测量 8 数据处理 9 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 .8 附录A(资料性)多波束测深系统校准报告样式 . 10 附录B(资料性)多波束测深系统外业测量记录样式 .-13 附录C(资料性)多波束测深系统数据处理记录样式 ·17 附录D(资料性)水下障碍物探测一览表样式 21 参考文献 22 I JT/T79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JT/T790—2010《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与JT/T790—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秒脉冲、表层声速、声速剖面、扫海测量的术语和定义(见3.9~3.12); 更改了水深测量等级(见4.2,2010年版的4.2); 增加了测前准备的要求(见第6章); 增加了填写水下障碍物探测一览表的要求及表单样式(见8.2.3、附录D); 增加了技术总结方面的内容(见9.1); 删除了多波束水深测量测深极限误差图(见2010年版的附录A); 删除了多波束水深测量主、检比对极限误差图(见2010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正伟、曹源、季凯敏、李永奎、朱超、王超、范明华、韩磊、史晓平、张祥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JT/T790—2010;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JT/T790—2024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的一般要求,以及系统配置,测前准备,外业测量,数据处理,技 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测深范围小于600m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港口、航道等水域进行的全覆盖水深测量 和水下障碍物探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2327 海道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多波束测深系统multibeamsoundingsystem 利用条带回声测深方法进行水深测量,获取与测量船航迹垂直方向上连续多个水深数据的系统。 3. 2 测量船参考坐标系referencecoordinateofsurveyship 以测量船上某点为原点建立的直角坐标系。 注:一般原点选择在船体重心或换能器中心的位置,纵轴Y通过坐标系的原点,平行于测量船的曬线,船方向为 正;横轴X通过坐标系的原点,垂直于纵轴,船的右侧方向为正;垂直方向Z轴通过坐标系的原点,方向向上为正。坐标 轴方向可根据软件所定义的方向进行调整。 3. 3 定位时延latency 定位与测深时间不同步导致水深点位置与实际位置发生了偏移,定位滞后的时间。 3. 4 横摇偏差rolloffset 多波束换能器和姿态传感器与测量船参考坐标系横向轴线间存在的总偏差。 3. 5 纵摇偏差pitchoffset 多波束换能器和姿态传感器与测量船参考坐标系竖向轴线间存在的总偏差。 3. 6 向偏差 gyrooffset 多波束换能器和航向仪安装纵向轴线与测量船参考坐标系纵向轴线间存在的总偏差。 1 JT/T790—2024 3. 7 有效测深宽度effectivesweepwidth 系统完成一次发射和接收过程,所有符合本文件测深精度的波束组成的横断面宽度。 3. 8 综合测深误差 compositivedeptherror 由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和测深过程中各因素引起的综合性测深误差。 3. 9 秒脉冲1pulsepersecond;1PPS 每秒钟一个脉冲的时间基准信号。 3. 10 表层声速 surface sound velocity 多波束测深系统换能器深度处的声速值, 3. 11 声速剖面 sound velocityprofile;SVP 海水中声速沿深度的变化曲线。 [来源:GB/T39619—2020,4.73] 3. 12 扫海测量 sweeping survey 对特定海区进行的面状探测,以查明该区域内是否存在水下障碍物或确定通航水深的测量 [来源:GB12327—2022,3.3,有修改] 4一般要求 4.1测量基准 4.1.1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采用其他坐标系统应与CGCS2000建 立联系。 4.1.2 投影应符合以下规定: a)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采用1.5°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b)小于(含)1:5000,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6°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d)小于(含)1:5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墨卡托投影,并应以测区的中央纬度(取至整分或整度)作 为基准纬线。 4.1.3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 4.1.4深度基准在海洋、港湾、河口应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在内河及湖泊可采用最低水位、平均水位、 设计水位或航行基准面。 4.1.5时间基准应采用北京时间,采用其他时间基准时应明确标出。 4.1.6测图比例尺可根据测量性质、水深测量等级和有关要求确定 4.1.7采用其他基准,应在外业数据采集或在数据处理时进行基准转换 4.2水深测量等级 水深测量等级划分应符合GB12327的要求。全覆盖水深测量应按照一等测量、二等测量、三等测 量实施。以扫获水下障碍物为目的的多波束测量根据技术设计要求实施。 2 JT/T790—2024 4.3平面位置精度指标 水深测量中水深点的平面位置极限误差(置信度95%)应符合:一等测量不大于1m,二等测量、三 等测量不大于2m。 4.4深度测量精度指标 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深度测量极限误差规定 单位为米 水深Z 极限误差2(置信度95%) 0 <Z ≤ 20 ±0. 3 20 <Z ≤ 30 ±0.4 30 < Z ≤ 50 ±0. 5 50 < Z ≤ 100 ±1. 0 Z > 100 ±Z × 2% 5水位改正 4. 5 水位改正应符合GB12327的要求。 5 系统配置 5.1硬件要求 5.1.1多波束测深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5.1.2输入设备应至少包括多波束测深仪、姿态传感器、航向仪、声速仪、定位仪等,输入设备的种类 和型号应根据系统的技术要求确定。其中,定位仪宜有秒脉冲信号输出,在测区内声速变化较快时宜 配置表层声速仪。 5.1.3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应根据系统的技术要求配置。 5.1.4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绘图机、移动存储器等。 5.1.5与测量精度有关的设备应进行检验,提供有效的检验证书或报告。 5.1.6系统在设备验收时应进行探测能力的测试,包括测深精度、有效测深宽度、探测特征物分辨率等。 5.2软件要求 5.2.1 系统软件包含数据采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 5.2. 2 数据采集软件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a)实时屏幕导航显示,能显示相关的背景图(如电子海图)和数据; b)实时采集定位、测深、姿态、航向等原始数据及相关的信息; c) 实时监控所有输入设备的状态及原始数据的质量。 5.2.3数据处理软件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a)计算校准参数; b)单独编辑定位、测深、姿态、航向数据; 3 JT/T790—2024 c)进行声速、水位、动吃水及其他的改正; d)综合检查和清理数据,分析每个水深的质量情况; e)生成水下数字地形模型图; 完成坐标转换及按要求输出水深数据。 6测前准备 6.1资料收集 6.1.1测量作业前,应分析项目情况,了解测量范围、测量目的等,并收集测区下列资料: a)最新出版或测量的地形图、水深图及底质资料; b)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及其说明; C)潮汐、潮流以及水位控制资料; d)助航标志及水下障碍物的情况; e)其他与测量有关的资料。 6.1.2应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及精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采用与否的结论。 6.2实地踏勘 6.2.1测量作业前,应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踏勘,确认并了解技术设计相关内容。 6.2.2实地踏勘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已有控制点和水准点位置、标志类型及保存情况; b)已有验潮站水准标志的保存情况,测区潮汐、潮流情况; c)资料不足的港、湾、河口及易变地段; d) 测区内渔网、水下障碍物的变化情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的位置,了解测区电磁场对GNSS接收机等电子仪器的干扰 (a 情况

.pdf文档 JT-T 790-2024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T-T 790-2024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第 1 页 JT-T 790-2024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第 2 页 JT-T 790-2024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0:10:5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