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93.080.30 CCS P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Low temperature modified asphalt 2025-01-24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JT/1540—202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型号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6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6 附录A(规范性) 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8 附录 B(规范性) 低温改性沥青的试验室制备方法 9 附录 C(规范性)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的溶解度试验方法 10 附录 D(规范性)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的灰分含量试验方法 12 JT/T 1540—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 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市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交投 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邢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路公科(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试 验检测有限公司、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一工 程有限公司、北京中咨路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交路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 司、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华夏水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增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工程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剑、顾侃、贾磊、黄晚清、杨枫、李杰、胡守志、马骅、彭波、翼孟恩、陈春明 伍坤、吕世玺、刘金杰、钟祺、白玉宁、陈宇、方文斌、母旭彪、曹明明、郭国忠、李冠霖、许歆、王栋、主斯倩 方志杨、赵之杰、韩洪星、刘小辉、韩红亮、熊茜、郑升宝、钟纪楷、李晓东、庄裕花、顾林林、陆亚。 JT/T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用低温改性沥青的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低温改性沥青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1033.1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4507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GB/T 4508 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4509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 5304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方法 GB/T 8928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 GB/T 11145 润滑剂低温黏度的测定勃罗克费尔特黏度计法 GB/T30596 温拌沥青混凝土 SH/T 0740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lowtemperaturemodifiedasphaltadditive 用于低温改性沥青生产,能使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温度比相应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35℃以上的 聚合物类外加剂。 3.2 低温改性沥青lowtemperaturemodifiedasphalt 将一定比例的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通过搅拌等方式均匀稳定分散到基质沥青中形成的结合料。 3.3 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lowtemperaturemodifiedasphaltmixture 以低温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与一定级配的矿料拌和形成的,且能在气温不低于-10℃下施工的 沥青混合料。 1 1540-2025 JT/T 4分类和型号 4. 1 分类 根据基质沥青材料种类,低温改性沥青分为三类: 低温改性石油沥青,代号为LTA-A;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代号为LTA-P; 低温改性橡胶沥青,代号为LTA-R。 4.2型号 低温改性沥青的型号组成如图1所示。 LTA - 基质沥青类型。A-石油沥青;P-聚合物改性沥青; R-橡胶沥青。 低温改性沥青代号。 图11 低温改性沥青型号及含义 5技术要求 5. 1 一般要求 5.1.1 低温改性沥青及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10℃以上气温及相对密闭环境下沥青路面 施工。 5.1.2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由热塑性橡胶、树脂、分散剂、交联剂等材料组成,各成分、性能应保持 稳定。 5.1.3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的掺量宜为基质沥青质量的3.5%~6%,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 5. 2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 5.2.1 外观 产品应色泽均匀,常温下为黏稠液体,无异味、无结块。 5.2.2 性能要求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性能应满足表1的规定。 表11 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密度(20℃) g/m3 实测值 闪点(开口) c >145 溶解度(%) ≥99.5 灰分(%) <0. 15 水分(%) <0.10 2 JT/1540—2025 5.3 低温改性石油沥青 5.3.1 低温改性石油沥青以石油沥青为基质沥青,添加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制备而成。 5.3.2 低温改性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低温改性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基质沥青类型 指标 单位 70号 鲁 06 针入度(15℃,5s,100g) ≥30 ≥40 0.1 mm 针入度(25 ℃,5 s,100 g) ≥60 ≥80 10℃延度 ≥45 ≥50 cm 15℃延度 ≥100 ≥110 软化点(R&B) ℃ ≥40 闪点 ℃ ≥230 密度(15℃) g/cm3 实测 60℃动力黏度 Pa s ≥95 Pa -s 100C运动黏度 ≤3 质量变化(%) ≤±0.8 TFOT沥青 针入度(15 ℃,5 s,100 g) 0.1 mm ≥15 薄膜加热 10℃延度 cm ≥8 试验残留物 软化点(R&B) ℃ ≥48 5.4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 5.4.1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以聚合物改性沥青为基质沥青,添加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制备而成。 5.4.2 聚合物改性沥青宜采用SBS类I-D型、SBR类IⅡI-C型。 5.4.3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技术要求 基质沥青类型 指标 单位 SBS 类 I-D SBR 类 II-C 针入度(25 ℃,5 s,100 g) 0.1 mm ≥40 ≥60 5 ℃延度 cm ≥30 ≥40 软化点(R&B) ℃ ≥60 ≥50 闪点 °℃ ≥230 密度(15℃) g/cm3 实测值 135℃运动黏度 Pa ·s ≤2.8 离析(48h软化点差) ≤2.5 无明显析出、凝聚 3 JT/T1540—2025 表 3 低温改性聚合物沥青技术要求(续) 基质沥青类型 指标 单位 SBS 类 I-D SBR类 II-C 质量变化,% ≤ ±2 TFOT沥青 针入度(25℃,5s,100g) 0.1 mm ≥32 ≥35 薄膜加热 5℃延度 cm ≥12 ≥10 试验残留物 软化点(R&B) ° ≥70 5.5 低温改性橡胶沥青 5.5.1 低温改性橡胶沥青以废胎胶粉橡胶沥青为基质沥青,添加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制备而成 5.5.2 低温改性橡胶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低温改性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5s,100g) 0.1 mm ≥40 5°C延度,1 cm/min cm ≥12 软化点(R&B) ≥60 闪点 D。 ≥230 密度(15℃) g/cm3 实测值 180℃运动黏度 Pa ·s ≤3 离析(48h软化点差) 无明显析出、凝聚 质量变化(%) ≤± 1.5 针入度(25 ℃,5 s,100 g)(%) TFOT沥青薄膜加热 ≥30 试验残留物 5℃C延度,1 cm/min cm ≥5 软化点(R&B) ℃ ≥70 5.6 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 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满足附录A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低温改性沥青的试验室制备 低温改性沥青的试验室制备,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6.2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 6.2.1外观 通过自测检测低温改性沥青添加剂外观。 4

.pdf文档 JT-T 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T-T 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第 1 页 JT-T 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第 2 页 JT-T 1540-2025 低温改性沥青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5 23:27: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