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020 CCSC61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standardofhookworm— Hookwormlarvaecoproculturetechniques 2021—11—23发布 202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WS/T791—2021 I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 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浙江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汴利、邓艳、郑彬、陈伟奇、张雅兰、陈颖丹、阮卫、张红卫。WS/T791—2021 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钩蚴培养法对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进行检测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钩虫的检测和虫种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T439钩虫病的诊断 3术语和定义 WS/T43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十二指肠钩虫 属于钩口科、钩口线虫属,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 3.2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 美洲钩虫 属于钩口科、板口线虫属,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3.3 钩蚴hookwormlarvae 钩虫的幼虫。 注: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丝状蚴为感染阶段幼虫,其形态特征有助于虫种鉴定。WS/T791—2021 24仪器设备 4.1生物显微镜(物镜10倍、40倍,目镜10倍)。 4.2培养箱(隔水式恒温)。 4.3目镜测微尺(5mm/50/0.1mm)和物镜测微尺(1mm/100/0.01mm)。 5试剂或材料 5.1试管(12.0cm×1.5cm)或15mL离心管。 5.2滤纸条(12cm×2cm),边缘整齐、无毛边,对孔径、流速无要求。 5.3蒸馏水。 5.4试管架。 5.5载玻片(76mm×26mm)。 5.6盖玻片(20mm×20mm)。 5.7吸管(2mL、10mL)。 5.8镊子。 5.9刮棒(加藤板配套刮棒适用)。 5.10温度计。 6检测步骤 6.1样本采集 取5g~10g新鲜粪便置于粪便采样盒或采样袋内,标记待检样本编号、采集日期,样本应及时送检。 如未能及时检测,在4℃~8℃条件下冷藏保存,时间应不超过24h。 6.2样本检测 6.2.1在试管上标注待检样本编号和日期。 6.2.2试管内加入室温蒸馏水约2mL。 6.2.3将滤纸条沿长轴对折,以保持挺直。 6.2.4用刮棒取0.3g~0.5g粪便,均匀涂抹于滤纸中段偏上部,左右各留约0.5cm,上端留约1cm, 下端留约2.5cm空白(见附录A)。 6.2.5将涂有粪便的滤纸插入试管,滤纸插入水中的深度以粪膜下缘距水面上1cm为宜(见附录A)。WS/T791—2021 36.2.6将试管置于培养箱内,31℃培养4d,或室温26℃~30℃培养6d~8d。培养期间每日观察管底 水量,必要时沿管壁加蒸馏水以保持原始液面高度,防止干燥。 6.2.7分离幼虫:取出试管,沿管壁加入45℃蒸馏水,淹没滤纸上的粪膜,1h后用镊子取出滤纸条, 弃去。将培养管置于试管架上静置1h,吸去上清液,留取约0.5mL沉淀液。 6.3镜下观察 将试管底部浸于50℃~60℃的热水内制动2min~3min。吸取管内沉淀物1滴~3滴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10×10)弱光检查,发现疑似虫体后置于高倍镜下(40×10)观察 形态结构,用测微尺测量幼虫大小。 6.4结果判定 若一份样本所有沉淀物中均未检出钩蚴,判为阴性;若检出钩蚴,判为阳性。根据丝状蚴形态特征 进行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鉴定(见附录B),并与其他土源性线虫丝状蚴进行鉴别(见附录C)。 6.5废弃物处置 实验中所有材料应按照WS233进行处理。WS/T791—2021 4AA 附录A (资料性) 钩蚴培养法操作示意图 钩蚴培养法操作可参照图A.1和图A.2。 图A.1粪样涂抹示意图 图A.2滤纸条及离心管位置示意图WS/T791—2021 5附录B (资料性)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丝状蚴的鉴别 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自卵内刚孵出的幼虫为杆状蚴,杆状蚴经过两期发育成为丝状 蚴,长约0.5mm~0.7mm,体表覆有鞘膜,口腔封闭,在与食管连接处有2个角质状的矛状结构,称口矛。 此期幼虫形态特征明显,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要点见表B.1、图B.1。 表B.1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丝状蚴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 美洲钩虫丝状蚴 外形 细长,自头至肛门宽度相近 粗短,自食管基部起渐次缩小 口矛 难见到或细、短 较易见到,呈暗色杆状 头端形态 扁平,中间微有凹陷 圆形,无凹陷 鞘膜横纹 不显著 显著 食管与肠连接处 呈微细颗粒状横带 透明状横带 肠管 管腔较窄,肠细胞颗粒丰富 管腔较宽,肠细胞颗粒少 生殖原基 肠管中部稍后 肠管中部稍前WS/T791—2021 6 图B.1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钩虫丝状蚴形态示意图(仿WHO)

.pdf文档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第 1 页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第 2 页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33: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