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70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行 业 标 准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Guidelines of personal protection for health em ergency disposal personnel in responding to poisoning incidents 2020 - 06 - 10发布 2020 - 12 - 01实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680—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 防化研究院、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周静、丁松涛、郎楠、袁媛、孙承业、张宏顺、李颖、王 东、郭翔、王世松、金 焱、范达、贾超云、王如刚、李明。 WS/T 680—2020 1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现场分区和分级防护的方法,以及个体防护决策和管 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及人员运用 和管理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急性毒性 GB/T 24536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突发中毒事件 poisoning incidents 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3.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 health emergency disposal personnel 突发事件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参与现场调查、检测鉴定及救治等处置的人员。 3.3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 health emergency disposal agency 依法设立的从事卫生应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4 基本要求 4.1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 WS/T 680—2020 2 4.1.1 应建立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在作业环境及应急救援 活动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管理,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处置工作和使用人员安全。 4.1.2 配备的个体防护装 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 4.2.1 应具备个体防护装备运用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安全完成现场作业任务。 4.2.2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应 2人或 2人以上协同进行,现场必须有监护人员。 4.2.3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考虑风向,安排在上风向作业。 4.2.4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注意有毒物质扩散影响及处置伤员时可能引起的二次(次生)污染, 及时调整防护决策。 4.2.5 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完成后应将个体防护装备放入指定容器内,按要求洗消和维护。 5 现场危险度分级和现场分区 5.1 现场危险度分级 5.1.1 总则 按照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现场情况,结合化学物的毒性、暴露 水平及事件特点等因素,按表 1将现 场危险度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 表1 突发中毒事件 现场危险度分级 危险度 分级 毒性a 暴露水平b 人员或动物 中毒死亡 再次发生 的可能性 恐怖事件 经口中毒 事件 剧毒或 高毒 中等毒或 低毒 致癌性 高 低 一级 √ √ √ √ √ √ √ √ 二级 √ √ √ √ 三级 √ √ √ 注:同一行两个“√”表示应 同时存在的因素。 a 毒性依据 GB 20592 b 高暴露水平指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 IDLH)环境,依据 GB/T18664 判断 IDLH环境,低暴露水平指非 IDLH环境。 5.1.2 危险度一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一级: a) 剧毒或高毒,且高暴露水平; b) 高暴露水平 ,且具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 c) 恐怖类中毒事件 ; d) 高暴露水平,且有 人员或动物中毒 死亡; e) 毒物具有致癌性 。 WS/T 680—2020 3 5.1.3 危险度二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二级: a) 剧毒或高毒,且低暴露水平; b) 中等毒或低毒,且高暴露水平 。 5.1.4 危险度三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 况为危险度三级: a) 经口中毒事件; b) 中等毒或低毒,且低暴露水平。 5.2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5.2.1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应辨析现场分区(见图 1)情况,选配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开展工 作。具体分区如下: a) 热区: 按照 GB/T 18664 规定的 IDLH环境或突发中毒事件危险度一级和二级的现场核心区域, 区域范围通过实时监测或模型分析确定; b) 温区:紧挨热区外的区域,危害因数大于等于 1或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的区域且非 IDLH环境; c) 冷区:是热区和温区以外的区域,没有受到有毒物质沾染或沾染浓度不能形成危害的区域。 图1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5.2.2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应根据事件危害水平、 人员可能受到伤害的风险及气象条件等综合评判, 确定卫生应急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 6 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 6.1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见表 2。 WS/T 680—2020 4 表2 各等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表 防护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B1级 B2级 C1级 C2级 防护 作用  IDLH呼吸危害  通过皮肤吸收的气体 或蒸气  IDLH呼吸 危害  腐蚀性皮 肤危害  IDLH呼吸 危害  缺氧环境  无皮肤危 害  非IDLH 水平的呼吸 危害  皮肤危害  非IDLH 水平的呼吸 危害  无皮肤危 害 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规定的浓度限值且无 皮肤危害 个 体 防 护 装 备 呼 吸 防 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过滤式呼吸防护 用品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 吸器  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 罩 皮 肤 防 护  气密型防护服  喷射液体 防护服  化学防护 手套  化学防护 靴  颗粒物防 护服  乳胶手套  泼溅液体 防护服  化学防护 手套  化学防护 靴  颗粒物防 护服  乳胶手套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 服  乳胶手套 选配 器材  安全帽  通讯器材  制冷背心  化学防护靴 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安全帽  通讯器材  制冷背心 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安全帽  通讯器材 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安全帽  半面罩过滤式呼吸器  防护眼罩  化学防护手套 主要 限制  携气式呼吸器  热和体力负荷  作业效能  携气式呼吸器  热和体力负荷  作业效能  过滤元件  热负荷  作业效能 无明显限制 6.2 根据现场危害情况评估结果,选配器材,应考虑装备与任务、装备与人员、装备与装备、装备与 作业环境之间的匹配性。 6.3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使用密合性面罩应经过适合性检验,确认匹配性,每年一次,如更换产品应重 新进行检验。适合性的检验方法按照 GB 18664 的规定。 6.4 对皮肤危害的化学物暴露应进行皮肤防护,需要皮肤防护的化学物参见附 录A。 7 防护决策及配置 7.1 决策流程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见图 2。 WS/T 680—2020 5 图2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 7.2 防护决策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见表 3。 表3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 危险度 热区 温区 冷区 存在通过皮 肤吸收的气 体或蒸气 腐蚀性皮肤 损害 存在皮肤损 害 无皮肤 损害 存在皮肤 损害 无皮肤 损害 WS/T 680—2020 6 一级 A B1 B1 B2 C1 C2 D 二级 高毒或剧毒且 暴露水平低 A B1 C1 C2 C1 C2 D 中等毒或低毒 且暴露水平高 A B1 B2 C2 C1 C2 D 三级 — — — — C1 C2 D 如C1级或 C

.pdf文档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第 1 页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第 2 页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31: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