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80 C 59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Hygienic requirement for sodium percarbonate disinfectant 2019 - 01 - 30发布 2019 - 07 -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64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 单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上海市消毒品协会、 安徽省医学科学 研究院、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 张家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贵秋、陈培厚、李涛、张流波、薛广波、 李华、徐庆华、李爱斌、 林麒、钟 吉波、陈艳华、朱应凯、宋江南、高琼、尹进、易亮、李世康、聂新章、谭裕兴、钟存仁、韩 力、纪华 奎、朱思鄂、孙雯。 WS/T 646—2019 1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碳酸钠消毒剂原料要求、技术要求、 应用范围、使用方法、运输 、贮存和包装、标 识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 用于以过碳酸钠为主要原料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卫生部 (卫监督发 〔2005〕426号)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卫生部 (卫法监发 〔2002〕28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过碳酸钠消毒剂 sodium percarbonate disinfec tant 以过碳酸钠(也称过氧碳酸钠)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过氧酸前驱体和适当的赋形剂,制成的具有 消毒效果的化学制剂。 3.2 前驱体 precursor 含酰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4 原料要求 过碳酸钠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其它辅助成分符合有关标准 的质量要求。 5 技术要求 5.1 理化指标 5.1.1 过碳酸钠含量 WS/T 646—2019 2 质量含量(以活性氧 [O]计)≥11%。 5.1.2 前驱体的质量含量 1.5%~3.0%。 5.1.3 pH 值 含1.0%过碳酸钠消毒剂的稀释液 pH值为 8~11。 5.1.4 稳定性 有效期 ≥12个月。 5.2 杀灭微生物指标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方法,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浓度与作用时间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 验或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杀灭微生物结果宜符合表 1要求。 表1 杀灭微生物技术要 求 微生物种类 杀灭对数值 悬液法 载体法 大肠杆菌 8099 ≥5.00 ≥3.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5.00 ≥3.00 使用说明书中的其他细菌繁殖体 ≥5.00 ≥3.00 6 应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物体表面、环境、织物和污水的消毒。 7 使用方法 7.1 普通物体表面、环境、织物 的消毒 7.1.1 浸泡法 将已清洁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盛有 0.5%~1.0%过碳酸钠稀释液的容器 中并加盖,浸泡消毒 30min, 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7.1.2 擦拭法 对于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 0.5%~1.0%过碳酸钠稀释液进行擦拭消毒,作 用时间 30min,消毒后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洗涤,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7.1.3 喷洒法 用0.5%~1.0%过碳酸钠稀释液对普通物体(环境)表面进行喷 (雾)洒消毒,作用时间 30min,消毒 后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洗涤,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7.2 污水的消毒 WS/T 646—2019 3 污水按 0.1%加入过碳酸钠消毒剂,消毒作用 30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 8 运输、储存和包装 8.1 运输 装运容器 宜防腐,运输时 宜密闭,宜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受潮;不 宜与还原剂和酸类物质混 运;装卸 宜轻拿轻放, 不宜抛掷。 8.2 贮存 置阴凉、干燥、通风和避光处保存,防止雨淋、受潮、日晒;包装 宜严密,堆垛垫离地面 10cm以 上,与墙面距离保持 20cm,贮存堆码层数极限高度不 宜高于 10袋以上; 不与还原剂和酸类物质混贮。 8.3 包装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应符合 GB∕T l91要求。 9 标识要求 9.1 标签和说明书 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 9.2 注意事项 9.2.1 外用消毒剂, 避免口服;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长时间接触。 9.2.2 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及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9.2.3 不与含氯漂白水、漂渍液、酸类及还原剂混用。 9.2.4 用于织物消毒有漂白性和腐蚀性 ,慎用。 10 检验方法 10.1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为活性氧、 pH值和前驱体含量检测;型式检验为全部项目检测。 10.2 含量检测 以活性氧进行 检测,方法见附录 A。 10.3 前驱体含量检测 检测四乙酰乙二胺 含量,方法见附录 B。 10.4 pH值检测 按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方法进行检测 WS/T 646—2019 4 10.5 稳定性试验 按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方法进行测定。 10.6 杀灭微生物试验 按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方法进行测定。 WS/T 646—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活性氧检测方法 A.1 原理 过碳酸钠消毒剂溶于水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硫酸中和碳酸钠并使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 下,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高锰酸钾滴定液的消耗量,确保活性氧的含量,反应 式如下 : 2KMnO 4+3H 2SO 4 + 5H 2O2 =K 2SO 4+2MnSO 4 +5O 2↑+ 8H 2O A.2 试剂 A.2.1 硫酸溶液: 1+3。 A.2.2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c(1/5KMnO 4)≈0.1mol /L。 A.3 操作步骤 称取约 5g试样,精确至 0.0002g,置于 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入约 25mL硫酸溶液使试样 全部溶解。将试验溶液全部转移至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 20mL试验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在 30s内不消失即为终点。同 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应与测定平行进行,并采用相同的分析步骤,取相同量的所有试剂(标准滴 定溶液除外),但空白试验不加试样。 A.4 结果计算 活性氧含量以氧( O)的质量分数 W1计,数值以%表示,按 式( A.1)计算: W1= 500/20]1000/)[( 0  mcM VV ×100% ................................ .................. (A.1) 式中: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c 一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m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M一氧( 1/2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 g/mol)( M=7.999)。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 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1%。 WS/T 646—2019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过碳酸钠消毒剂中四乙酰乙二胺 (TAED)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B.1 原理 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测定过碳酸钠消毒剂中四乙酰乙二胺 (TAED)含量, 样品用乙腈溶解制成溶液, 将内标物加入到该溶液中,注入气相色谱仪,经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电离化检测器( FID)检测,根据 保留时间定性,响应因子、峰面积比较定量。 B.2 试剂与材料 乙腈( C2H3N):分析纯 ; 载气:色谱用 ; 辅助载气:色谱用 ; 有机相微孔滤膜: 0.45μm。 B.3 标准品 硬脂酸甲酯 (C19H38O2,CAS号:112-61-8):纯度 ≥99.0%; 四乙酰乙二胺 (C10H16O4N2 ,CAS号:10543-57-4):纯度 ≥99.0%。 B.4 仪器和设备 B.4.1 气相相色谱仪:具有火焰电离化检测器( FID)。 B.4.2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推荐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25m x 0.25 mm, 0.25μm df) ,或其它满足 B.5分离特性的等效色谱柱。 B.4.3 分析天平:感量 0.1mg或0.01mg。 B.4.4 研磨均质器。 B.5 仪器参考条件 载气:氢或氦 @15psig 压力,流速为 50 mL/min。 进样器:

.pdf文档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第 1 页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第 2 页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30: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