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61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 诊断 Diagnosis of extraintestinal amoebi c abscess 2017 - 08 - 01发布 2018 - 02 -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WS/T 568 —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中山大学、河南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训佳、陈家旭、张文宏、吴忠道、许汴利、付永锋 WS/T 568 —2017 1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 诊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阿米巴病肠外脓肿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阿米巴病肠外脓肿的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287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内阿米巴属的一种 具有致病性的 原虫,又称痢疾阿米巴, 是阿米巴病的病原 体(参见附录 A)。 3.2 溶组织内阿米巴 包囊携带者 carrier of Entamoeba histolytica cyst 仅在粪便或肠道中检 出溶组织内阿米巴 包囊而无明显临床表现。 3.3 阿米巴病 amoebiasis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犯宿主肠 组织或者肠外组织等所致的疾病。 3.4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 extraintestinal amoebic abscess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犯宿主肠 黏膜后侵入肠壁的小血管,进而侵入门静脉系统, 随血流播 散至肝脏或其他肠外组织器官,滋养体溶解 宿主细胞等所致的疾病。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主要包括阿 米巴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肺脓肿、阿米巴性脑脓肿等。 4 诊断依据 4.1 流行病学史 有不洁饮食或饮水史;曾到过有阿米巴病暴发流行区史 ;发病前曾有腹泻或排便不规则史;阿 米巴痢疾患者;共同生活人群中有阿米巴病患者 (参见附录 B)。 4.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C) 4.2.1 阿米巴性肝脓肿 WS/T 568 —2017 2 发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右上腹痛、肝肿大伴压痛和 叩痛等。 4.2.2 阿米巴性肺脓肿 发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病变累及肺、胸及其他器官出现的相应症状。 4.2.3 阿米巴性脑脓肿 发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头痛、呕吐、眩晕、癫痫发作或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4.3 影像学检查 (见附录 D) 4.3.1 X线检查右侧胸膈抬高、呼吸运动受限、右侧肺底云雾状阴影、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 4.3.2 超声检查肝内发现液性病灶。 4.3.3 CT、磁共振检查发现脏器内有液性占位性病变征象。 4.4 实验室检查(见附录 E) 4.4.1 脓肿穿刺液呈棕褐色,如巧克力糊状,黏稠带腥味。 4.4.2 脓肿穿刺液涂片检查,检出阿米巴滋养体。 4.4.3 脓肿穿刺液溶组织内阿米巴核酸检查阳性。 4.4.4 脓肿穿刺液或脑脊液中检测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抗原。 4.4.5 血清中检测到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 4.5 试验性治疗 疑似病例,甲硝唑等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5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结果予以诊断 。 6 诊断 6.1 疑似病例 符合 4.1和4.2中的任一条。 6.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 : a)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4.3中任一条和 4.4.1; b)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4.3中任一条和 4.4.3; c)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4.3中任一条和 4.5。 6.3 确诊病例 WS/T 568 —2017 3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 4.4.2或同时符合 4.4.3或同时符合 4.4.4。 7 鉴别诊断 (参见附录 F) 7.1 阿米巴肝脓肿应与细菌性肝脓肿、肝恶性肿瘤、片形吸虫病、包虫病等相鉴别。 7.2 阿米巴肺脓肿应与细菌性肺脓肿、肺结核、肺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7.3 阿米巴脑脓肿应与细菌性脑脓肿、脑恶性肿瘤、结核性脑炎、包虫病等相鉴别。WS/T 568 —2017 1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原学 A.1 病原 溶组织内阿米巴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时期,寄生于回肠末端或结肠,可经血流侵入肠外组织引 起肝、肺、脑脓肿等相应病症。 A.2 形态 A.2.1 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均具侵袭性,可吞噬红细胞,滋养体大小在 10m~60m之间,不仅 与虫体的多形性有关,而且也依其寄生部位而定。从患者组织中分离的虫体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 也可见白细胞和细菌。滋养体借助单一定向的伪足而运动,有透明的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具一 个球形的泡状核。 纤薄的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 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 (chromatin granules) 。 核仁小,居中,其周围有 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 A.2.2 包囊 滋养体在肠腔里形成包囊, 其过程称为成囊 (encystation) 。 滋养体在 肠腔以外的脏器不能成囊 , 故肠外病变组织中无包囊。胞质内有一特殊的营养储存结构即拟染色体 (chromatoid body) ,呈短棒 状,对虫种鉴别有意义。在未成熟包囊中有糖原泡 (glycogen vacuole) ;成熟包囊有 4个核,圆形, 直径 10m~16m。核为泡状核,与滋养体相似。 A.3 生活史 人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适宜宿主。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简单,包括感染性的包囊期和增殖的 滋养体期。其感染期为含四核的成熟包囊。食品、饮水污染感染性包囊经口摄入通过胃和小肠,在 回肠末端或结肠 的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包囊受肠道内酶的作用,虫体脱囊而出。滋养体在结肠上端 摄食细菌和二分裂增殖。 虫体在肠腔中下移,并随着肠内 容物的脱水或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而形 成圆形的包囊前期,分泌出厚厚的囊壁 最终形成四核包囊,随粪便排出,以完成其生活史。 含一核 或二核的未成熟 包囊也可以排出体外。包囊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可保持感染性数日至一个月, 但在干 燥环境中易死亡。 滋养体是虫体的侵袭形式也是致病时期。它可侵入肠 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 溃疡; 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脱落入肠腔, 通过肠蠕动随粪便排出体外; 也可随血流播散到其他器官 , 如肝、肺、脑等引起肠外阿米巴脓肿 。 WS/T 568 —2017 2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流行病学 B.1 流行概况 B.1.1 全球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 分布。全世界 有5千万人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每年 4万至十万人死于阿米巴病。 阿米巴病死亡率在寄生原虫病中仅次于疟疾居第二。阿米巴病在热带和亚热带最常见,例如印度、印度 尼西亚、撒哈拉沙漠 等地区及 热带非洲、中南美洲,这个分布特点主要是气候条件、卫生条件和营养条 件差的结果。其他辅助因素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酒精中毒、遗传性、肠道细菌感染或结肠 黏膜局部损 伤等。阿米巴病在某些特殊人群中流行情况尤为严重。 1992~1994 年,瑞士报道粪便检查发现感染 HIV 的腹泻患者中有 3%患有阿米巴病 。1990~1998 年,美国 报道 HIV/AIDS患者的阿米巴病发病率为 1.35%。 在某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阿米巴病感染的高峰年龄为 14岁以下的儿童和 40岁以上的成人。 B.1.2 中国 我国 1988年1992年的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显示, 溶组织内阿米巴 肠道感染 平均感染率为 0.949%,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 1069万,感染率超过 1%的共有 12个省。 2007年,我国某些省市 HIV/AIDS 患者血清中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的阳性率为 7.9%,明显高于非 HIV感染者。 2012年, 以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具有诊断意义的靶抗原在全国 7个省市自治区共检测 1312 份血清, 结果显示抗 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北京: 1.06% (2/188) , 上海: 3.85% (5/130) , 四川: 7.04% (10/142) , 广西: 3.17% (6/189) ,贵州: 14.39% (41/285) ,青海: 0.53%(1/190) ,新疆: 9.04% (17/188) 。 B.2 流行环节 B.2.1 传染源 阿米巴病的传染源为粪便持续排出包囊的慢性阿米巴病患者或者无症状的包囊携带者。 B.2.2 传播途径 人体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口感染,食用含有成熟包囊的食品、饮水或使用污染的餐具而感染。 食源性暴发流行则是由于不卫 生的用餐习惯或食用由包囊携带者制备的食品而引起。 蝇或蜚蠊等昆 虫可机械性播散包囊 ,造成传播。另外, 在同性恋

.pdf文档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诊断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诊断 第 1 页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诊断 第 2 页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肠外脓肿诊断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28: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