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100 C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461—201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MeasurementofHemoglobinA1c 2015-06-23发布 2015-12-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环、陈文祥、张传宝、马嵘、孙京昇、续勇、贺学英、毕春雷、纪立农。 ⅠWS/T461—201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及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实验室开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试剂或仪器生 产厂商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分析系统 analyticalsystem 适合对某检验项目在规定浓度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的一组按规定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装置,包括试 剂和物品。 注:对于临床检验,分析系统主要由按规定条件使用的仪器、试剂和校准物组成。 2.2 验证 verification 为给定项目满足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 注:本文件中的验证主要是指分析系统的验证,即某分析系统在本实验室的性能是否与规定性能指标或厂商提供 的性能指标一致。 2.3 糖化血红蛋白 HemoglobinA1c;HbA1c 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 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注:为避免混淆,国际专家组织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术语应为HbA1c,在指南或教育资料中可以使用缩写A1C描 述糖化血红蛋白。 3 分析方法概述 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总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GHb)的60%, 目前临床定量测定及应用的是HbA1c结果。HbA1c由葡萄糖的游离醛基与HbA的β链N末端缬氨酸 的氨基经非酶促结合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Schiff碱(醛亚胺),然后经过Amadori(葡糖胺)重排,最后 形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可以反映测定前 120d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于2%。 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有多种,按原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糖化 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法;另一类是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的 结构不同,如免疫法、亲和层析法及酶法等。不同方法采用的原理不同,所测组分不同,如:离子交换色 谱法测定HbA1c,亲和层析法测定总糖化血红蛋白等,但由于国际临床化学与医学实验室联盟(IFCC) 及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标准化工作,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均应以“HbA1c” 或相当于“HbA1c”报告结果。 1WS/T461—20154 干扰因素 4.1 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 的因素都会干扰HbA1c测定,对结果产生影响。干扰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 周期的异常及药物等。有些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方法学特异),而有些干扰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克服(非方法学特异)。 实验室应知晓HbA1c测定存在的干扰因素,某些患者人群可能需要用某种特异的HbA1c测定方法 或不适宜采用HbA1c来反映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4.2 非方法学特异的干扰因素 4.2.1 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 4.2.1.1 任何可能缩短红细胞寿命的因素如:溶血性贫血、大量失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 疾病等均可使HbA1c的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4.2.1.2 任何可以引起红细胞平均寿命增加的因素如:脾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肾损 伤等均可使HbA1c的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4.2.2 血红蛋白病 目前许多测定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部分常见的变异血红蛋白的干扰,但仍有特殊的变异 血红蛋白干扰测定结果。 4.2.3 药物 4.2.3.1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以使HbA1c测定结果假 性降低。 4.2.3.2 长期大剂量服用乙酰水杨酸盐、嗜酒会导致血红蛋白乙酰化,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4.2.3.3 长期使用慢性麻醉剂、羟基脲,可以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4.2.4 妊娠 妊娠时血容量增加,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4.2.5 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 HbA1c不能真实反映急性血糖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4.2.6 黄疸、高脂血症 严重的黄疸、高脂血症可能干扰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4.3 方法学特异的干扰因素 4.3.1 总述 通常情况下,变异血红蛋白及衍生血红蛋白主要干扰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的 2WS/T461—2015离子交换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 某些测定方法在参考区间内不受变异血红蛋白及衍生血红蛋白的干扰,但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值的 增高,干扰也会增加,需仔细观察测定结果图谱。 4.3.2 血红蛋白病 变异血红蛋白HbS、HbC、HbD和HbE等可使测定结果假性降低或升高,主要取决于变异血红蛋 白的种类和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4.3.3 衍生血红蛋白 肾病患者可使血红蛋白甲酰化,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4.3.4 醛亚胺(Schiff碱)的干扰 Schiff碱是HbA1c形成过程的中间体,也称“HbA1c前体”或“不稳定的HbA1c”,主要干扰基于糖化 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原理的离子交换色谱法,可参照厂家操作说明自动或手工去除Schiff 碱的干扰。 目前许多全自动的测定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Schiff碱的干扰,但个别样品的干扰依然存 在,会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离子交换HPLC法亦包括在内,因此,应仔细观察测定结果图谱。 5 样品采集、处理和储存 5.1 样品采集 5.1.1 检测样品不受饮食和采血时间的影响。 5.1.2 按照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也可采集手指末端毛细血管血。 5.1.3 采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的采血管,或根据厂家要求使用采血管。 5.2 样品处理和储存 5.2.1 不同测定方法的样品稳定性是不同的。 5.2.2 一般情况下,全血样品在4℃储存,可以稳定1周。 5.2.3 在-70℃或更低温度可以长期储存,至少稳定1年以上,但不宜在-20℃长期储存。 5.2.4 任何对样品的不当处理,如置于高温环境,均可引入大量未知干扰,干扰程度取决于所用方法。 6 分析系统 6.1 分析系统选择 6.1.1 应选用测定结果可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参见附录A)的分析系统,包括仪器、试剂及校准物, 例如:获得NGSP认证。可选用专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或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6.1.2 NGSP认证的分析系统(方法)有效期为1年。 注:查询网址:www.ngsp.org/docs/methods.pdf。 6.1.3 不同分析系统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实验室应知晓所选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注1:常见的变异及衍生血红蛋白对HbA1c测定的影响参见www.ngsp.org/factors.asp。 注2:多数POC(point-of-care)方法的精准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目前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3WS/T461—20156.2 分析系统性能指标 6.2.1 报告结果 以“HbA1c”或相当于“HbA1c”报告结果。 6.2.2 精密度 室内变异系数(CV)小于3%,以小于2%为宜。 注1:目前许多测定方法的室内CV小于2%。 注2:只有控制室内CV小于2%,才能实现室间CV小于3.5%。 注3:HbA1c测定质量目标:小于0.5%HbA1c。 6.2.3 精密度实验方法 分别采用不少于两个水平的质控物或样品(高、低值),每天测定两次(两次时间间隔不少于两小 时),每次重复测两个结果,测定20个工作日,以20个工作日的80个结果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 系数。 6.2.4 正确度 与可接受参考值的差值在±0.5%HbA1c范围内,以控制在±0.3%HbA1c范围内为宜。 正确度验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计划; ———采用适当的有证标准物质; ———与运行经过认证分析系统的有资质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 只有无法得到验证实验方法的其他替代材料或过程时,才宜使用厂商产品校准物或正确度控制物。 6.3 分析系统使用 6.3.1 实验室在准备使用一个新的分析系统(或新仪器、新试剂)测定临床样品前,应对系统性能进行 验证。 6.3.2 使用经过认证的分析系统,如厂商给出的性能指标不符合6.2要求时,应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 符合6.2要求时,只验证正确度即可。 6.3.3 使用未经认证的封闭系统或开放系统1),应对分析系统性能进行充分验证,性能指标除6.2要求 外,还应包括干扰因素、测量范围等。 6.3.4 不宜使用组合系统2)。 1) 试剂和校准物来自同一厂商,仪器另选。 2) 试剂、校准物和仪器分别来自不同厂商,由实验室自己组合。6.4 校准物和质控物 6.4.1 校准物在所选用的仪器、试剂条件下使样品测定结果能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

.pdf文档 WS-T 461-2015 糖化学红蛋白检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461-2015 糖化学红蛋白检测 第 1 页 WS-T 461-2015 糖化学红蛋白检测 第 2 页 WS-T 461-2015 糖化学红蛋白检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19: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