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59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行 业 标 准 WS 216—2018 代替 WS 216—2008 登革热诊断 Diagnos is for dengue fever 2018-03-06发布 201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WS 216—2018 I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术语和定义 ................................ ................................ ........ 1 3 诊断依据 ................................ ................................ .......... 1 4 诊断原则 ................................ ................................ .......... 2 5 诊断 ................................ ................................ .............. 2 6 鉴别诊断 ................................ ................................ ..........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登革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 ............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登革热病原学检测方法 ................................ ...........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 ............... 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登革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 18 参考文献 ................................ ................................ ............ 21 WS 21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 ,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WS 216—2008《登革热诊断标准》。 本标准与 WS 216—2008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 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束臂试验,增加了重症登革热和 NS1抗原(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临床表现 (见第3章,2008年版的3.2); ——修改了实验室检查 (见第3章,2008年版的3.3); ——删除了“血液浓缩;低白蛋白血症”指标 (见2008年版的3.3.3); ——增加了“发病5d内的登革病毒 NS1抗原检测阳性”指标 (见第3章,2008年版的3.3); ——修改了疑似病例 (见第5章,2008年版的5.1); ——修改了临床诊断病例 (见第5章,2008年版的5.2); ——修改了确诊病例(见 第5章,2008年版的5.3); ——增加了重症病例(见 第5章,2008年版的的5.4); ——调整了附录A和附录B的顺序; ——附录A中增加了“酶联免疫法检测登革病毒 NS1抗原”方法,删除了原有的“ 血凝抑制( HI)试 验检测登革病毒血凝抑制抗体 ”方法(见附录 A和附录B,2008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 ——修改了附录D中内容,将原有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改为“重症登革热”, 将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和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纳入 (见附录 D,第5章,2008年版的附录D)。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 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 行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剑峰、张复春、王世文、殷文武、李建东、李兴旺、秦成峰、王 建、吴德、 邓爱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 216—2001; ——WS 216—2008。 WS 216—2018 1 登革热诊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登革热的诊断 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 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于登革热病例的诊断 。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重症登革热 severe dengue 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严重脏器损伤等。 2.2 NS1抗原NS1 antigen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中的一种糖蛋白,其大量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表面,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 标。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 14d内, 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 , 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 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 3.2 临床表现 3.2.1 急性起病, 突发高热,明显疲乏 、厌食、恶心等,常伴有 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 骨关节痛等症状 ,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 3.2.2 皮疹:于病程第 3天~第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 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 3 d~ 5 d。 3.2.3 出血倾向: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牙龈出血、鼻 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3.2.4 严重出血:皮下血肿,肉眼血尿,消化道、胸腹腔、阴道、颅内等部位出血。 3.2.5 严重脏器损伤 :急性心肌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肝损伤、急性 肾功能不全 、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等表现 。 WS 216—2018 2 3.2.6 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 血压测不到等。 3.3 实验室检查 3.3.1 白细胞计数减少 和/或血小板减少 。 3.3.2 登革病毒 IgM抗体阳性(见附录 A中A.1、A.2)。 3.3.3 发病5d内的登革 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见 A.3)。 3.3.4 登革病毒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 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 4倍及以上增长 或阳转(见A.4、A.5)。 3.3.5 从急性期病人血 液、脑脊液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见附录 B中B.1、B.2)。 3.3.6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检出登革病毒核酸(见 B.3、B.4)。 4 诊断原则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证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5 诊断 5.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 一项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 a) 符合3.1,并同时符合3.2.1。 b) 同时符合3.2.1、3.3.1。 5.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 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 a) 符合5.1a),并同时符合3.2.2、3.2.3中任一项和3.3.1。 b) 符合5.1,并同时符合3.3.2、3.3.3中任一项。 5.3 确诊病例 符合5.1或5.2,并同时符合 3.3.4、3.3.5、3.3.6中任一项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5.4 重症登革热 符合5.2或5.3,并同时符合 3.2.4、3.2.5、3.2.6中任一项可诊断重症登革热 。 6 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相鉴别;重症登革热应与 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等相鉴别 。参见附录C与附录D。 WS 216—2018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登革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A.1 应用IgM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Mac-ELISA)检测登革病毒 IgM抗体 A.1.1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捕获待检测血清中的 IgM,再加入特异 性抗原和相应酶标单克隆抗体,加底物显色。显色程度与特异性 IgM抗体含量呈正相关。 A.1.2 材料和试剂 所需材料 和试剂如下: a) 洗板机、酶标仪、恒温温箱或水浴箱( 37℃±2℃); b) 10μL~100μL可调移液器、 10mL吸管; c) 稀释血清用的试管、吸水纸 ; d)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 e) 登革病毒 IgM抗体捕捉 ELISA诊断试剂盒 。 A.1.3 检测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a) 在一系列试管中,将阴、阳性对照血清,临界值较准血清

.pdf文档 WS-T 216-2018 登革热诊断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216-2018 登革热诊断 第 1 页 WS-T 216-2018 登革热诊断 第 2 页 WS-T 216-2018 登革热诊断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17: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