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220.30 CCS S 93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0004—2021 代替TB/T3181—2014,TB/T3304—2000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loading and securement of railway goods 息服务平台 2021-12-01 发布 2022-06-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TB/T30004—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货物装载基本要求 避免集重装载的要求 超长货物装载的要求 货物加固基本要求 X 加固强度计算方法 2 9 常用加固方法的加固强度计算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5 TB/T3000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TB/T3304一2000《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和TB/T3181—2014《铁路运输过程 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本文件以TB/T3304一2000为主,整合了TB/T3181一2014的内容。与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 增加了配重货物的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方法(见4.3); 更改了部分货车重车重心限制高度(见4.5,2000年版的3.7); 更改了避免集重装载技术条件(见第5章,2000年版的3.8、3.9); 增加了跨装货物转向架高度计算方法(见6.2); 更改了货物惯生力力值的计算方法(见8.1,2000年版的4.1); g)增加了非对称拉牵计算方法(见9.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 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笑红、陈超、韩梅、黄艳春、韩延慧、赵袜韩兆洋、酒雨、刘飞、陈光雄、李明伸、 刘义珉。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B/T33042000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并入了TB/T3181一2014《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的内容 (TB/T3181—201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3181—2007)。 II TB/T30004—202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 1范围 物加固基本要求、加固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常用加固方法的加固强度计算。 本文件适用于经铁路运输的货物的装载与加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TB/T3041—2002 铁路货物装裁加固术语 标准信 3术语和定义 TB/T3041—2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文件。 3.1 纵向惯性力longitudinalforceofinertia 列车运行及调车过程中,由于起动、加速、制动、冲击等引起车辆速度变化时,车上所装货物在车辆 纵向的惯性力。 3.2 横向惯性力lateralforceofinertia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振动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车上所装货物在车辆横向的水平惯性力。 3.3 垂直惯性力verticalforceofinertia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振动,车上所装货物在水平面垂直方向的惯性力。 3.4 装载重量totalload 车上所装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的质量之和。 注:所装货物包括货物包装、防护物。 3.5 车辆自重与装载重量之和。 4货物装载基本要求 4.1应根据货物性质、重量、外形尺寸和运输要求等选择货车,充分利用货车的载重力和容积 4.2货物应均衡、稳定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装车后货物总重心的投影 1 TB/T30004—2021 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应偏离时,横向偏离量不应超过100mm;纵向偏离时,每个转向 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1/2,且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大于10t。 4.3装车时可采取配重措施,使货物总重心横向偏离量不超过100mm。 a)若使配重后货物总重心落在车辆纵中心线上,配重货物的重量或重心位置分别按公式(1)和 公式(2)计算。 Q配前b配前 Q配= *.(1) b配 Q配前b配前 b配: ·(2) Q配 b) 若配重后货物总重心不能落在车辆纵中心线上,货物总重心的横向偏离量按公式(3)计算。 Q配b配 ·(3) Q配前十Q 式中: Q配 配重货物的重量,单位为吨(t); b配 配重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Q配前 配重前的货物重量,单位为吨(t); b配前 配重前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b 配重后货物总重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4.4货物总重心偏离货车横中心线的谷许距离应按公式(4)和公式(5)计算。 当P容一 Q总装<10t时: 久容 ·(4) 当P容一 Q总装≥10t时: ..(5) Q总装 式中: a容 货物总重心偏离货车横中心线的最大容许距离,单位为毫米(mm P容 车辆的容许载重量,单位为吨(t); 车辆转向架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 Q总装 装载重量,单位为吨(t)。 4.5货物装车后的重车重心高度一般不超过2000mm,超过时应按表1规定限速运行(罐车、双层集 装箱专用车除外)。罐车重车重心高度不应超过2200mm。双层集装箱专用车重车重心高度应符合 有关规定。 表1重车重心超高限速运行要求 重车重心高度H 运行限速 通过侧向道岔限速 mm km/h km/h 2000≤H≤2400 50 15 2400<H≤2800 10 15 2800<H≤3000 30 15 重车重心高度应按公式(6)和公式(7)计算。 a)一车负重装载时: ·(6) +.+++ 2 TB/T30004—2021 式中: H- 重车重心高度,单位为毫米(mm); Q车 货车自重,单位为吨(t); Q1.Q2,..,Qn 每件货物重量,单位为吨(t); h车 空车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ihz,..,hn 装车后每件货物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b)跨装时: ·(7) Q车1十Q车2十Q路 式中: Q车1,Q车2 两负重车自重,单位为吨(t); h车1,h车2 两负重车空车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Q跨 跨装货物(含货物转向架)重量,单位为吨(t); h路 装车后跨装货物(含货物转向架)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4.6可采取配重措施降低重车重心高度,使重车重心高度降低至2000mm的配重货物重量按公式(8) 计算。 (Q车十Q配前)(H配前一2000) (8) 2000-h起 式中: H配前 配重前重车重心高度,单位为毫水(mrl); h配 配重货物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4.7货车的装载重量不应超过其容许载重量。 4.8货物突出平车车端装载,突出端的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分 许突出端梁300mm;大于车辆半宽 时,允许突出端梁200mm。走 超过此限时,应使用游车。当装载货物突出车端不加挂游车时,货物突出 端不应与带风挡客车连挂 避免集重装载的要求 5.1平车、凹底平车、长大平车局部承受货物重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辆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应符合表2、 表3和表4的规定。 表2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 容许载重量 t N17AK、 两横垫木中心线间 地板负重面长度 NI7AT、 NX17AK 最小距离 NX17AT, NX17BK mm N17GK NX70 mm N17GT、 NXI7BT、 NX70A NX17K、 NX7011 N17K、 NX17RII NX17T N17T 1 000 500 25 25 25 30 10 2 000 1 000 30 30 30 35 50 3 000 1 500 40 10 10 15 62 3
TB-T 30004-202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0:13: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