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CCS E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6252021 油泥调部二工艺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il sludge profile control 2021—11-16 发布 2022-02-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625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油泥调部技术要求与性能检测 4.1油泥调剖技术要求 4.2 油泥调剖剂性能检测 5 油泥调剖工艺设计 5.1 井况要求 5.2 方案设计 5.3 编写油泥调剖工艺设计 6 施工程序 6.1 施工准备 6.2 注人施工 6.3 施工参数录取 6.4 施工总结 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8并控要求 6 附录A(资料性) 油泥调剖工艺设计格式 附录B(资料性)油泥调剖工艺施工记录格式 13 附录C (资料性) 油泥调剖工艺施工总结格式 SY/T 762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 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天 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 采油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瑞、沈文敏、郑成立、王宝峰、王尧、李增强、田玉芹、葛红江、熊英、 王龙飞、朱秀雨、唐万成、侯军刚、罗庆梅、邓伟兵。 I SY/T 76252021 油泥调部工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泥调部技术要求,设计要求,施工程序,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及并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泥调部工艺设计及油泥调部施工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4472—2011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9738—2008化学试剂水不溶物测定通用方法 GB/T 10247—2008 黏度测量方法 GB 50391—2014 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 SY/T 5358 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 SY/T 5588—2012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 SY/T 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610 硫化氢环境井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 SY/T 6690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泥 oil sludge 石油开采和集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水、泥等混合物。 3.2 油泥调剖剂 oil sludge profile control agent 以油泥为主要原料,加人适当的添加剂,配制成具有一定黏度、能够降低调部自的油层渗透率的 调剖剂。 3.3 悬浮稳定性指数 Suspension Stability Index 油泥调剖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分离出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水不溶物,上下两部分的质量比值。 1 SY/T 76252021 4 油泥调剖技术要求与性能检测 4.1 油泥调剖技术要求 配制的油泥调剖剂应满足表1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1 油泥调剖剂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外观 分散性良好的悬浮液 pH 值 6~8 密度,g/cm² 0.90 ~ 1.25 表观黏度(25℃,mPa·s) ≤ 800 悬浮稳定性指数 (24h) 0.5 ~ 1.5 封堵率,% ≥60 4.2 油泥调部剂性能检测 4.2.1 试验用品准备 试验前,按下列要求准备试验用品 a)油泥调剖剂:1000g; b)石英砂:1000g,粒径0.05mm~0.25mm,粒度中值0.10mm~0.20mm; c)量筒:250mL,带磨口玻璃塞 d)玻璃吸管:长约40cm,内径约为5mm, -端尖处有 2mm~3mm的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 相应的抽气源上; e)电子天平:感量1mg; f)其他仪器:按引用的相关标准要求准备 4.2.2 外观 目测。 4.2.3 pH值 取10g油泥调剖剂,加蒸馏水 90mL搅拌均匀,使用精密pH试纸测定混合液的pH值。 4.2.4密度 按照 GB/T 4472—2011 中 4.3.3 的规定执行。 4.2.5表观黏度 按照 GB/T 10247—2008第 4章的规定执行,剪切速率控制在 50s-1 ~ 55s-1,实验温度25℃。 4.2.6悬浮稳定性指数 4.2.6.1 原理 油泥调剖剂中的固相颗粒,在静止状态下有沉降或上浮的趋势。通过测定一定时间范围内,油泥 2 SY/T 76252021 调剖剂上部与下部的水不溶物质量之比,可考察油泥调剖剂试样的悬浮稳定性。 4.2.6.2 程序 4.2.6.2.1将油泥调剖剂样品搅拌均匀,用量筒量取250mL试样,盖上塞子,以量筒底部为轴心,将 量筒在 1min内上下颠倒30 次,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4h。用玻璃吸管将内容物的 1/2(即125mL)悬 浮液移出,不要摇动或挑起量筒内的沉降物,确保吸管的顶端总是在液面下1mm~5mm处。 4.2.6.2.2 按照 GB/T 9738—2008 的规定,测量移出试样中的水不溶物质量,记为 ml;测量留在量筒 内悬浮液中的水不溶物质量,记为m2。悬浮稳定性指数按公式(1)计算: w=.Ⅱ m2 式中: 悬浮稳定性指数; W m 移出试样中的水不溶物质量,单位为克(g); m2- 留在量筒中试样的水不溶物质量,单位为克(g)。 4.2.7封堵率 4.2.7.1 原理 加人调剖剂试样后的岩心渗透率会降低,通过测定加入调部剂试样前后岩心的水相渗透率,可计 算出调剖剂试样的封堵率。 4.2.7.2程序 4.2.7.2.1 用天平称取粒径在0.05mm ~ ( 0.25mm的石英砂400g,填人Φ25mm×500mm不锈钢填砂 管中。每填装100mm长度,在1MPa 至装满为止。两端用细筛网封住,按 SY/T 5358 的规定,在室温条件下,测定岩心驱替的稳定压力, 并计算初始水相渗透率 K1。 4.2.7.2.2 用天平称取粒径在 0.05mm ~ ~0.25mm的石英砂400g,调剖剂试样60g,两者混合均匀后填 人Φ25mm×500mm不锈钢填砂管中。每填装10Cmm长度,在1MPa下压实5min,至装满为止。两 端用细筛网封住,按照 SY/T 5358的规定,在室温条件下,测定岩心驱替的稳定压力,并计算岩心 封堵后的水相渗透率K2。封堵率按公式(2)计算: (2) K 式中: —封堵率,用百分数表示; K一一岩心初始水相渗透率,单位为平方微米(μum²); K 岩心封堵后水相渗透率,单位为平方微米(μum²) 5油泥调剖工艺设计 5.1 并况要求 调部自的层以上套管完好,固并质量合格。自的层的固并质量合格且上下夹层无拿通。 3

.pdf文档 SY-T 7625-2021 油泥调剖工艺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625-2021 油泥调剖工艺技术规范 第 1 页 SY-T 7625-2021 油泥调剖工艺技术规范 第 2 页 SY-T 7625-2021 油泥调剖工艺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7:04: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