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3.100.30 SY CCS E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072021 代替 SY/T 5507—2012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Labor quota for seismic prospecting with vibratol 2021-11-16 发布 2022 - 02 -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507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 4.1 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计算 4.2 基本队日劳动定额计算公式 5地震队劳动定员 6其他有关说明情况 附录A (规范性) 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 5 附录B (资料性) 常用施工方法基本队日劳动定额举例 6 附录C (规范性)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员 .18 附录D (资料性) 常用队型劳动定员举例 SY/T 550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 5507—2012《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与SY/T 5507—2012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 1个地区类别、效率系数及代表地区(见 4.1.2 和附录 A,2012 年版的 2.1.2 和附录 A);按照现行行政区划规范了代表地区名称(见附录A,2012 年版的附录A); b)更改了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公式及有关参数(见第4章,2012年版的第2章); c)增加了三维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地震勘探队日劳动定额的计算方法(见第4章); d)增加了海拔高度系数(见 4.1.3) e)增加了二维宽线地震勘探劳动定员定额及二维宽线效率系数(见4.1.4和表C3,2012年版的4.4); f)删除了二维240道及以下、三维960道及以下地震仪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劳动定员定额; 增加了二维960道以上、三维5760道以上地震仪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劳动定员定额;增加 了三维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地震勘探的劳动定员定额(见附录B和附录D,2012年版的附录B 和附录D); g)增加了安全监控员和油料押运员岗位及定员(见附录C,2012 年版的附录C)。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业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TC15)提出 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麦秋、尹浩然、晏泽源、 柴国斌、朱健湖。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年首次发布为SY/T 5507一1992,1997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2012年第 三次修订; -本次为第四次修订。 II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队目劳动定额、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分及效率系数。同时,给出 了劳动定额所依据的相应劳动定员及设备配备。 本文件适用于在草原、戈壁、部分农田、山前带及沙漠地表条件下,使用可控震源进行二维或三 维地震勘探施工作业的劳动定员定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 4.1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计算 4.1.1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Q.按公式( Q = K·Ka-Ka-Qj (1) 式中: Q 地震队队日劳动定额,单位为炮; K: 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取值见表1; Ki 海拔高度效率系数,取值见表2; Kak -二维宽线效率系数,取值见表3,当二维常规和三维时取值为1; Qbj 基本队日劳动定额,单位为炮,按公式(2)计算。 4.1.2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K取值见表1。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分见附录A,表A.1中未列出 的地区,按照表A.1所述的地表特征确定劳动定额地区类别。 表1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 地区类别 1 IV 效率系数 K 1.15 1.00 0.85 0.75 4.1.3 海拔高度效率系数 K取值见表2。 1 SY/T 55072021 表 2海拔高度效率系数 平均海拔高度 > 2000 > 2500 > 3000 > 3500 > 4000 ≤ 2000 > 4500 m ≤ 2500 ≤3000 ≤3500 ≤ 4000 ≤ 4500 效率系数 K 1.00 0.95 060 0.80 0.65 0.55 0.45 4.1.4 二维宽线效率系数 Ka取值见表3。 表3 二维宽线效率系数 接收线条数 2 3 4 炮线数 1 2 3 4 1 2 3 4 1 2 3 效率系数 Ka 0.941 1.007 1.056 1.096 0.920 0.984 1.033 1.072 0.898 0.961 1.008 1.046 4.2 基本队日劳动定额计算公式 4.2.1 基本队日劳动定额Qj按公式(2)计算 T-(T+T+T+T) Qi : (2) T 式中: T 日工地工作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T—更换记录纸和数据拷贝时间, 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Tu—生理需要时间,单位为分钟 (min), ,取值见表4; T一一排列布、收及查处故障时间, 单位为分钟(min),按公式(3)计算; T一一震源绕路和排除故障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按公式(4)计算; T. 平均单炮作业时间,单位为分钟每炮(min/炮),按公式(5)计算。 4.2.2 排列布、收及查处故障时间T按公式( (3)计算: 30+e 2N 2Ax 1/8 +Ta +T! (3) 60 (N+360 (△x+50) 式中: T 排列布、收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每道检波器个数; Ta非定额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T一一查、处排列故障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仪器接收道数,当二维宽线生产时按单条排列仪器接收道数; Ax 道间距,单位为米(m)。 4.2.3震源绕路和排除故障时间 T 按公式(4)计算: T= (4) 式中: T一一震源绕路和排除故障基本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取值见表4; 2 SY/T 55072021 Z可控震源组数(套数); D- 一每组(套)可控震源组合台数。 4.2.4 平均单炮作业时间 T按公式(5)计算: (T + T+ T)D, + T T. : (5) 60 式中: T: 一扫描时间长度,单位为秒(s),当滑动扫描时按滑动时间长度计算; T- 一记录时间长度,单位为秒(s),当滑动扫描时取值为0; T,扫描间隔、点火延迟时间,单位为秒(s),取值见表4; D—可控震源单台震次 Tpk 每炮找点、作业宽放时间,单位为秒(s),按公式(6)计算,当滑动扫描时取值为0。 4.2.5每炮找点、作业宽放时间 T按公式(6)计算: T= L D:(2 (6) 50) 式中: D一一单炮作业基本宽放时间,单位为秒(s),取值见表4; D 可控震源组合台数; S. 平均炮间距,单位为米(m),按公式(7)计算。 4.2.6平均炮间距S 按公式(7)计算 d+Zy (7) P 式中: P 纵向炮间距,单位为米(m), 按公式(8)计算: Zy一一横向最大炮间距,单位为米(m),当二维常规和二线宽线时取值为0; P 横向炮点数,当二维常规和二维宽线时取值为1。 4.2.7纵向炮间距d按公式(8)计算: (8) 2in 式中: N—单条排列仪器接收道数; 纵向覆盖次数,当二维常规时为覆盖次,当二线宽线时为纵向覆盖次数。 4.2.8各类时间及其他参数值取值见表4。 表4各类时间及其他参数 时间参数 其他参数 min T Tj T, T Ta T Tic 常规 常规 D 扫描 扫描 扫描 扫描 480 10 85 30 35 30 150 3 0 31 3

.pdf文档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第 1 页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第 2 页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6:00: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