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3.120.20
G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404—2021
一般工业产品认证制度适用性评价指南
Guide
for
evaluating
the
applicablity
of
general
industrial
products
certification
systems
2021-11-22发布 202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明辉、曾洪鑫、陈胜、劳泳坚、郭庆园、廖满生。
ⅠSN/T5404—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一般工业产品认证制度适用性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般工业产品认证制度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一般工业产品认证制度与所属行业发展水平和需求的适用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品、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纺织品服装、家具等
行业的认证制度与所属行业发展水平的适用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
8000-2:2017 数据质量 第2部分:词汇表 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适用性 applicability
适用性是指两个不同事物运行的一致性,即它们之间紧密配合与相互支撑的程度,本标准特指认证
制度发展与某个所属行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匹配的程度。
3.2
权重系数 weight
coefficient
表示某一指标项在认证制度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反映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
标的变化对适用性评价结果的影响。
3.3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
创造数据的过程的拥有者,这里特指认证制度评价所需的各种数据的创造过程的拥有者,数据来源
的全面性、可靠性、准确性直接决定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来源:ISO
8000-2:2017]
4 评价原则
4.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通过评价指标制定、评价过程的侧重、评价结果的判定等,推动认证制度贯彻国家
的战略方针,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保持良好发展的方向。
4.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在评价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去评价客观事实,贯彻科学性原则主要体
1SN/T5404—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现在两点:一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过程中具有科学的依据;二是在评价方法
上要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保障整个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4.3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评价时,应采取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明确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
法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评价体系能准确地反映认证制度应用实施实际情况。
4.4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是指评价技术体系应该适应被认证制度发展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要求。
4.5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科学评价要在保证评价的方向、客观、科学等的前提下,尽量使评价简便易行。
5 评价内容
5.1 评价指标体系
5.1.1 总则
认证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四项一级指标、八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层次性结构。四项一级指标分别
为:国家政策与战略支持(P:Policy)、经济效用指标(E:Economy)、认证技术适用性水平指标(T:Tech-
nology)、社会需求适用性指标(S:Society)。八项二级指标分别为: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要求P1、法律
规范需求P2、经济体量增长率E1、行业重要度E2、采信方需求S1、从业厂商需求S2、认证标准发展水平
T1、认证模式适用性T2。
5.1.2 认证制度适用性总指数(UI:Usability
Index)
认证制度适用性总指数UI以指数形式,综合反映出认证制度发展与某个所属行业发展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匹配的程度,综合二者在国家政策与战略、经济效益、社会需求、技术发展水平等
四个方面的运行效应的一致性。
5.1.3 国家政策与战略支持指标(P:Policy)
国家政策与战略支持指标从宏观层面角度评估认证制度对国家战略方向和政策法规的匹配性。
a) 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要求P1: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要求P1评价所在行业领域推行的认证制
度与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和政策要求的匹配性,包括:认证制度发展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等重大战略需求的符合性,主要评测和这些战略/政策导向的有关认证的发展情况。
b) 法律规范需求P2:法律规范需求指标评价工业产品是否涉及到人身安全、人类生存安全等,以
及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的需求程度。
5.1.4 经济效用指标(E:Economy)
经济效用指标主要是用来评测认证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两个方面展开评价,相应分解为
两个二级指标。
a) 经济体量增长率E1:该指标用于评测认证制度对工业产品行业经济体量增长促进情况,综合
工业产品的工业产值增长率、认证认可贡献率等数据进行评价。
b) 行业重要度E2:该指标评价认证制度应用的工业产品行业的重要性程度,综合行业工业总产
2SN/T5404—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值占比、出口贸易占比、产业关联性等指标进行评价。
5.1.5 社会需求适用性水平指标(S:Society)
该指标主要评测认证制度的社会市场需求、从业厂商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主要从最终用户、从
业厂商、从业机构等方面的认证采信需求展开评测,分解为两个二级指标。
a) 采信方需求S1:该指标从采信方角度评测对认证的需求情况,包括:工业产品涉及各类采购招
标对认证证书的采信情况、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认证证书的必要性、所在行业投诉率、认证
口碑的舆情监测等方面的情况。
b) 从业厂商需求S2:该指标评价业厂商对认证的需求情况,包括:认证证书是否是市场准入必要
条件、行业内假冒伪劣产品情况,从业厂商在破解行业垄断、不合理竞争时对认证的需求等。
5.1.6 认证技术适用性水平指标(T:Technology)
认证技术水平指标主要评测认证制度的标准发展、认证模式适用性方面的发展情况,从两个方面展
开评价,相应分解为两个二级指标。
a) 认证标准发展水平T1:该指标主要评价所属行业认证采用的标准先进性水平,与国际先进标
准比对,落后、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标准情况。
b) 认证模式适用性T2:该指标主要评价各类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在认证方式、认证成本、适用范
围等方面的适用性,主要涉及认证制度适用区域广度、认证制度的国际互认程度、工业产品品
类覆盖率、相关证书的增长率等方面的评测。
5.2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2.1 总则
认证制度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采用专家咨询法获取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价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
对指标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
5.2.2 权重系数确定的原则
5.2.2.1 系统化原则
遵循系统化原则,把整体性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由此确定各自的权重,
既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5.2.2.2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
指标权重评价应面向认证制度适用性评价实际需求,把评价的主观意图与认证制度发展现实情况
结合起来,综合确定评价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或重要性。
5.2.2.3 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权重的设定要能够适应认证制度体系发展变化和应用领域环境变化的需求,开放更大视角认
识视角,综合体系更多更广泛的因素的影响,根据评价需求的变化适当地动态化修正。
5.2.3 权重系数设计流程
5.2.3.1 专家咨询调查问卷设计
针对认证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所需的评价指标权重设计专家咨询调查问卷,通过百分制或5分制来
3SN/T5404—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价分数越高指标重要性相对越大。
5.2.3.2 专家对象选定
从专业性及操作可行性两个方面遴选调查对象,主要选择认证制度领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支
局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认证实施企业负责人、领域内的理论专家。
5.2.3.3 权重咨询数据获取
向选定专家发放咨询调查问卷,并回收。
5.2.3.4 权重数据统计
包括两个方面的统计处理,一是评分数据,主要是计算各级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二是权重设置,主
要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对相关权重进行分配。
5.2.4 权重系数
针对大多数通用产品制造领域,推荐使用表1权重系数分配方案。
表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名称 权重(%) 名称 权重(%)
P:国家政策与战略支持指标 24P1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要求
P2法律规范需求15
9
E:经济效用指标 16E1经济体量增长率
E2行业重要度9
7
S:社会需求适应性水平指
SN-T 5404-2021 一般工业产品认证制度适用性评价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5:40: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