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I C S6 5.0 2 0 .0 1 C C S B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 N/T5 3 7 8—2 0 2 1 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Hy gr o m i a c i n c t e l l a (D r apa r n a u d , 1 8 0 1 ) 2 0 2 1-0 6-1 8发布 2 0 2 2-0 1-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 B/T 1. 1—2 0 2 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 和国杭州海关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胡美玲、周卫川、王沛、吴宇芬、吴志毅、陈晟、肖琼。 ⅠS N/T5 3 7 8—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线型湿螺 Hy gr o m i a c i n c t e l l a (D r apa r n a u d, 1 8 0 1)的检疫鉴定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线型湿螺的检疫鉴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S N/T 3 0 6 7—2 0 1 1 软体动物常规检疫规范 。 3 术语与定义 S N/T 3 0 6 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矢囊 d a r t s a c k 蜗牛生殖系统中一个藏有 1枚中空的钙质或壳质骨针的肌肉质的囊 。 3.2 外套膜 m a n t l e 为陆生软体动物躯体背部皮质层皱褶延伸而成 ,是一层覆盖内脏囊的膜状物 ,肺血管网密布其上 , 可行呼吸作用 ,且与分泌碳酸钙形成贝壳 。 3.3 环唇肋 i n t e r n a l l ip r i b 蜗牛壳口外唇内侧增厚 ,与外唇同向形成一条环状的肋 ,即为环唇肋 。 3.4 龙骨 k e e l 蜗牛贝壳体螺层外侧周缘尖锐的肋状突起 ,有时也称棱角 。 3.5 轴唇 c o l u m e l l a l ip 贝壳壳口的边缘为口唇 ,按其在壳口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唇 、外唇、轴唇、上唇和下唇 ,靠近螺轴 的口唇即称轴唇 。 注: 有些种类的轴唇常外折导致脐孔部分或完全被覆盖 。 3.6 脐孔 u m b i l i c u s 螺轴旋转时在基部遗留下来的小窝 。 3.7 C O I基因 cyt o c h r o m e o x i d a s e s u b u n i t I ge n e 1S N/T5 3 7 8—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线粒体DNA上的一段蛋白质编码基因 ,常被用于系统发育和 DNA条形码研究 ,为软体动物 DNA 条形码的标靶基因 ,广泛应用于软体动物的分子鉴定 。 4 基本信息 学名:Hy gr o m i a c i n c t e l l a (D r apa r n a u d, 1 8 0 1) 。 异名:H e l i x c i n c t e l l a D r apa r n a u d, 1 8 0 1。 英文名:G i r d l e d S n a i。 中文名:线型湿螺 。 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 Mo l l u s c a ,腹足纲G a s t r opo d a,肺螺亚纲 P u l m o n a t a ,柄眼目S tyl o mm a - t op go r a,湿螺科Hy gr o m i i d a e ,湿螺属(Hy gr o m i a,R i s s o,1 8 2 6) 。该属记述 3种,其他两种分别是树篱 湿螺H. l i m b a t a (D r apa r n a u d, 1 8 0 5)和塔氏湿螺 H.t a s syi(B o u rgu ign a t, 1 8 8 4) 。线型湿螺的其他信 息参见附录 A。 5 原理 线型湿螺主要随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和货物远距离传播 。该蜗牛为杂食性的有害生物 ,不需要特 定的寄主 ,凡接触过地面的物品都有可能携带该蜗牛 ,大宗进境麦类 、豆类等原粮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 。 传播方式 、途径和生态习性是确定现场检疫的依据 。贝壳、螺体、生殖系统形态特征和 CO I基因序列是 实验室鉴定的主要依据 。 6 器具和试剂 6.1 仪器和用具 仪器:体视显微镜 、微型离心机 、恒温金属浴 、P C R仪、凝胶成像系统 。 用具:放大镜、手电筒、塑料自封袋 、广口标本瓶 、4 mm孔径土壤筛 、小铁铲、游标卡尺 、搪瓷盘、培 养皿、镊子、剪刀、小剪刀、显微镊子 、显微剪刀 、微针(直径0. 1 5 mm) 、解剖蜡盘 、标签、1. 5 mL离心管、 0. 2 mL P C R反应管、移液枪。 6.2 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 7 5%乙醇、无水乙醇 、硫酸镁、动物基因组 DNA提取试剂盒 、P C R M a s t e r M i x、d d H 2O。 7 现场检疫 对来自疫区 (参见附录 A)的粮船、集装箱、木质包装材料应重点检查 ,仔细观察船舱四壁 、集装箱的 底部和四角部位以及所装货物与木质包装材料是否有蜗牛 。对来自疫区的原粮 、原木、盆景、苗木、水 果、蔬菜等未经加工的植物性原材料也应认真检查 ,尤其需注意潮湿或有枝叶的区域 。对可能被蜗牛污 染的物品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后再检查或做预防性的熏蒸灭蜗处理 。蜗牛爬行过后 ,一般都会留下银灰 色的丝带状黏液痕迹 ,这是判定是否有蜗牛污染的重要依据 。若发现蜗牛标本 ,及时装入塑料自封袋或 标本瓶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检疫鉴定 。发现盆景等携带土壤或其他细碎衬垫材料时 ,需过筛检查是 否有卵或幼螺 。 2S N/T5 3 7 8—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8 实验室鉴定 8.1 饲养 单独查获的卵粒 ,按照 S N/T 3 0 6 7—2 0 1 1中 8. 4方法,将其孵化和饲养为成螺后 ,再做鉴定 。 8.2 测量观察和软体解剖 用游标卡尺测量蜗牛贝壳的壳高和壳宽 、卵粒直径或长和宽 。用肉眼或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仔细 观察卵和螺的形态特征 。 将闷杀处理后的标本 ,按照S N/T 3 0 6 7—2 0 1 1中8. 3. 1进行软体解剖 ,分离出生殖系统 。 8.3 湿螺属Hy gr o m i a的鉴定特征 贝壳扁圆锥形 ,薄而坚实 。体螺层多具有不明显的周缘角 ,在前端略下降 。螺旋部圆锥形或圆顶 形。壳面浅角色至栗色 ,具有若干淡的色带 。胚螺层平滑 。壳口卵圆形 ,倾斜,边缘薄,锋利,轻微的外 折或无外折 ,有时具有白色的内环唇肋 。脐孔小,圆形,半封闭。 8.4 线型湿螺 Hy gr o m i a c i n c t e l l a (D r apa r n a u d)鉴定特征 8.4.1 卵 圆球形,白色,直径1. 5 mm~2. 0 mm。 8.4.2 贝壳 8.4.2.1 成螺 贝壳中等大小 ,右旋,呈扁圆锥形 。壳质薄,易碎,有5个~6 个螺层,各螺层缓慢均匀增长 ,螺旋部 稍高,下侧扁平 ,缝合线浅 ,体螺层周缘形成一尖锐的龙骨或棱角 。贝壳半透明 ,活体可以透过贝壳看到 外套膜形状 。脐孔狭小 ,基本上被轴唇外折覆盖 。壳口简单 、宽大、椭圆形。口唇基本上不向外扩展 ,内 侧也不增厚形成环唇肋 。壳面为淡黄色至红褐色 ,颜色变异较大 ,具有细的轴向生长线和排列间距不规 则的微弱螺纹 。沿体螺层周缘上有一条鲜明的奶白色螺旋状色带 ,是该种的典型特征 。壳高6 mm~ 7 m m,壳宽1 0 mm~1 2 mm。(参见图B. 1) 8.4.2.2 幼螺 幼螺外形与成螺基本相似 ,贝壳透明 ,脐孔稍大 ,最初开放 ,随生长脐孔逐渐被轴唇外折所遮盖 ,至 成螺时呈缝隙状 。 8.4.3 螺体 腹足淡黄色或浅灰色 ,头部黄色 。前触角颜色比后触角深 。由于壳质较薄 ,透过贝壳可以看到深浅 不一的黑色斑块 ,为外套膜覆盖于蜗牛体背的形状 。(参见图B. 2) 8.4.4 生殖系统 阴茎长度适中 ,膨大,阴茎本体细长 ,比阴茎稍长 。鞭状体短 ,输卵管短 ,输精管细长 。矢囊和副矢 囊大小相近 ,恋矢弯曲 。黏液腺两对 4枝,每枝又分叉成两分枝 。受精囊柄长 ,不分枝,受精囊大 ,椭圆 形。边缘稍长 ,圆锥形,顶端具有开口孔和一中央沟槽 。有时在阴茎内壁上有一圈小的裂陷或空隙 。 (参见图B. 3) 3S N/T5 3 7 8—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8.4.5 C O I基因序列鉴定 按附录C方法提取 DNA、P C R扩增和双向测序 ,将所测序列与 G e n b a n k 登录号为 KX 6 2 2 0 2 5. 1 已 知线

.pdf文档 SN-T 5378-2021 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5378-2021 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5378-2021 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5378-2021 线型湿螺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5:38: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